《苔》读后感
耿志平/甘肃

上初中时,曾经学过清代袁枚的《祭妹文》,他们一起相处的和谐时光让人羡慕,为他对妹妹的深情而感到欣慰,并对妹妹的早逝而感到无比痛心。
让我对袁枚更进一步了解和肃然起敬的却是一首小诗《苔》。原文是这样的:“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绝句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文字浅显易懂,却对人有着深刻的启发和鼓舞性。
一般的人是不会注意到不起眼的苔,更不会在意它开花的样子,作者借助小小的苔花,表达了不愿做平凡人的意志和志向,让读者从小诗中感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读了以后让我有了奋斗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决心。
从小时候,我就很自卑,总是受到别的孩子的欺负,觉着自己不如人,怕说话,碰到生人,走路都觉着手脚无处可放,不自然,更别说学习或者别的方面,总是唯唯诺诺,放不开。
长大了依旧很自卑,甚至比小时候更甚。这样的自卑感,让我不敢与同学亲近,学习也不能专心致志,每天自怨自艾,唉声叹气,使得初中时还可以的成绩,到高中时一路下滑,结果无缘高考,灰溜溜走出校门,虚度了人生中最美的年华,成了一辈子永远的遗憾。
苔,在人们的生活中微不足道,往往会被嫌弃,因为有它的地方湿滑,一般人都不愿意在上面走,除非不得已。但它不在乎人们是否注意它、嫌弃它,依然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努力地活着,就算它的花像米粒一样微小,也不忘开放。不在乎外界的眼光和干扰,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里活得悠然自在,无拘无束。它的这种精神状态值得每一个有自卑倾向的人学习。
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你长得漂亮,或许学习不好,你学习刻苦,成绩出类拔萃,或许家庭条件艰苦,你条件优渥,或许婚姻不幸福,情况不一而足。
众所周知,中外许多杰出的人,身体有残疾,比如史铁生,张海迪,阿炳,吴运铎,司马迁,梵高,霍金,海伦·凯勒等等。她们每个人在起初也都自卑过,或许还寻死觅活过,但他们都没有被残疾的身体压垮,而是比别人更勤奋,更努力,把平凡的日子过得不平凡,改写了本该平庸的人生,成了各方面的佼佼者,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用自己的力量,也为一批批人做着榜样,使他们走出了迷茫困惑和低谷,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取得了一点成绩。虽然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我已经尽力了,我觉着自己走出了自卑,走出了迷茫和困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财富,有空的时候写点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让我体会到了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我觉着挺好。如果一味地自卑,觉着不如人,也许到现在还一事无成,再说整天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有什么用?一点好处都没有。
人身体有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不健康,没有精气神,没有奋斗的勇气,就算你不被人重视,日子过得好坏是自己的事情,你过得好了,别人羡慕你,嫉妒你;你混的差了,别人嘲笑你,看不起你,我认为,不管本事大小,是否身体有残疾,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肯干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定会有所收获,不至于一辈子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一事无成。在困难面前要勇敢地说不,迎难而上,终将会柳暗花明。

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你不努力,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能干,有多勇敢。只要有苔花一样的意志,就可以在人生的路途中盛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朵,或许还会照亮别人!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成为庆阳网红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