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则徐两赴汉川督导抗洪救灾
文║吴雷
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元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伟大的民族英雄。
清代道光十七年,林则徐由两江总督调任湖广总督。
是时,湖北汉川因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地势低洼,境内河道纵横,每当雨季来临之际,经常会因溃堤,使当地老百姓饱受水灾之苦。
据《林则徐日记》记载:道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林先生听闻襄河脉旺嘴以下,汉川所辖南岸堤坡,已经有决口数十丈长。
六月,林先生向朝廷上奏折《汉川等八县上涨漫淹片》。 
六月二十六日,林先生开舟西行,亲至涢口,汉川县令陈孝瀚来迎。过谢家垸,亲自登岸观民修堤工,皆是单薄。而未至谢家垸以前,南岸皆无堤,谓之厂畈,自此始见南岸之堤,北岸则仍厂畈也。又十余里至索子垸,复登岸观堤。当日因遇大雨,即住宿在索子垸前。
二十七日,过北岸之麻埠垸、江西垸、扬子口、系马口(有塘汛)、庙头、城隍港、蚌湖口、三叉潭、分水嘴(以上俱北岸)。又过南岸湾潭厂畈,扁担垸、至白鱼垸亲自登岸履勘。发现五月间所溃之堤已经快有百丈宽了,口门还有水二三尺,于是亲自督促县令收集材料抢修。
考据清代《同治汉川县志.卷九.堤防志》一曰白鱼。滨襄河南岸,坐落梅城乡。自杨林沟至脉旺嘴下间,堤底周二千四百丈。上田二十顷二十亩,中田八顷三十二亩一分,下田五顷五十一亩。上地三十一顷六十一亩,中地十顷四十亩,下地四顷五十五亩。
此为林先生自五月二十日听闻汉川白鱼垸大水决堤后,迅速向朝廷汇报灾情,并第一次亲赴汉川当地督导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八年七月十二日,林先生又开舟亲至涢囗,因天色已晩,即停泊在当地,并找来当地人询问,说初十、十一两日,暴长水六尺余,沿河地亩皆被淹浸。今日水定,至夜退有数寸。
十三日,过石滚滩,有塘汛,汉川县令赵德辙来见,过汉川县城,水淹入东门,今日退至尺余。又三十里繫马口,亦有塘汛。
十四日,过扬子口,庙头塘、蚌湖口,三叉塘,分水嘴、澄波亭,有塘汛。晚泊汉、沔交界之永丰废垸。是日亲自登岸阅视北岸之姚儿垸,南岸之白鱼、永丰二垸。
此为林先生第二次亲自到汉川视察督导抗洪救灾工作。
考据《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五十六.林则徐传》道光十七年,擢湖广总督。荆、襄岁罹水灾,大修堤工,其患遂弭。
林先生除了在抵御外侮的巨大功勋之外,还心系百姓疾苦,亲自两赴汉川督导当地的抢险救灾工作,他为民请命,体恤百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汉川人民永远顶礼膜拜的优秀父母官!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