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307):2022年第三十七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江岚点评:三四句读来令人心酸。就诗的手法而言,非常高妙,成就了一首好诗。但就现实而言,弱小的儿女不仅是可怜的,而且是无奈的,因为冷酷的现实不是他们一支稚嫩的画笔能够左右的,别说画不圆,即便画圆了又能改变什么呢?所以令人为之心酸。张庆辉点评:“月圆人不圆”之叹,本不新鲜,但以“留守儿童画月”出之,情景上就进一步具像化了,故,只觉贴切而不觉陈旧。“又照家山人不眠”略泛,或可以更具情态的表达易之。沈利斌点评:前二句看似寻常,但一个“又”字,既见儿女别父母之久,又见思父母之深。三句转而点题,稍觉“可怜”“痴”用意略多。结语“难圆”双关,平实中蕴情丰厚,感人至深。
背 夫
贾建明(四川)
手杖蓑衣溪谷间,通天鸟道白云环。
夕阳侧畔如弓影,翘起沉沉一座山。
江岚点评:背夫应该是山高路陡的四川当地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平原地区是见不到的。一二句写景甚美,乍读还以为是闲游至此,直到结句,主角才出现,前后对比倍觉山之沉重。此意背夫不能言之,而诗人为之言,也是诗人价值之所在。张庆辉点评:背夫形象尽在其中,颇有臧克家诗歌《老马》“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他把头沉重地垂下”的影子;前三句摹形状景甚佳,末句升华本也较好,唯“翘起”欲弄巧,反轻佻了,不若实以“负起”或“为负”出之。
玄武湖荷将尽
苏俊(广东)
全湖裹在绿云中,烧眼偏留数点红。
绝似佳人虽老大,尚矜颜色甲秋风。
江岚点评:立意甚佳。尾句甲字炼得过了,不够自然。
刘鲁宁点评:圆润熨贴。
故乡中秋
李百友(湖南)
了无半点异乡尘,风月今宵倍觉亲。
一样桂华香露下,不劳更忆眼前人。
刘鲁宁点评:笔轻意重,所有的今霄风月,桂华香露,不外乎一个亲字 。
沈利斌点评:中秋诗词,多言思乡思人,既便身在故乡,亦脱不了相似寄寓。而此诗前三句与众不同,自有欢愉之意。尾句“不劳更忆”则说明昔年中秋有所“忆”,此句聊聊7字,皆具虚与实、今与昔、哀与乐,愈读愈觉其妙。
江岚点评:卧游丹青本为雅事,而在疫情之下却变成一件无奈的事情了,一叹。
江岚点评:古今诗人写中秋者多矣,名篇也不少,今人若想翻出前人之藩篱,必须仔细观察,精心构思,找到新的角度。这首诗应该说做到了。
张庆辉点评:“骨疏行步缓”写实颇生新,未见前人有此表述,好;“胃冷吐诗酸”隐有言外意,得聂绀驽趣味;“分居”似未若“离分”。
张庆辉点评:逻辑上关合得好,处理颇为细腻,为何“必欢呼”?为何“非惟景致殊”?后二句从容作答。全篇得绝句真趣。
张庆辉点评:整体较浑成,景情相洽;虽有“感慨深”作引,然第三联于一派秋意中,即跳至社会时事,如此承转似非上策,不若续以景语喻之,或更浑成;“酒肉朱门”句,意旨稍熟稍泛。
刘鲁宁点评:见到青青小草,或许是一丝感动,或许是一丝感悟,都很有滋味。
目断远云鸿已逝,梦回故里鬓将残。
刘鲁宁点评:这是一个特别的中秋,很幸运,有人用诗记录了它。
欲得清词和丽句,远离楼厦上峰峦。
刘鲁宁点评:从通篇的清寒中,读出了淡淡的暖色调。这不是诗人的刻意安排,而是诗心使然。
露团圞,香宛转,玉镜腾空,万里纤云卷。水样光辉莹自满。望处楼台,隐隐来天半。夜何其,星暗转。尘劫交加,迷了多情眼。如此江山寒不觉,独倚危阑,发尽千般愿。
刘鲁宁点评:上片造景,境阔;下片生情,意长。
沈利斌点评:全诗只在故居着笔,以平凡意象造就不平凡意境,远胜于在诗中堆砌大量事迹。“仍可亲”“默无语”“终宵遥忆”等语,语句平易而更能感人。
沈利斌点评:此诗叹中老年工友之艰,对社会某些现象有所感慨和担忧。诗写现实题材而用语凝练,笔力不俗。结语点题,但惜未能再深入一层。
西江月·秋思
高东霞(黑龙江)
不待香浮丹桂,已惊叶下疏桐。菊兰泣露渐秋浓。怅此清音谁共。
远信空随流水,残笺付与西风。长天雁去望云重。莫道芳华如梦。
沈利斌点评:此作风格柔美婉转,语、意皆近古人。全词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上阕着意在“秋”,“待”“惊”“泣”“怅”皆有“思”意。下阕着意在“思”,而又处处蕴有“秋”意。
江岚 1968年生,河南信阳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论硕士,曾供职于中华全国总工会教科文卫体工会。现任《诗刊》编辑部副主任,《中华辞赋》副总编辑,《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著有旧体诗选集《饮河集》《相映集——六人诗词选》等。
张庆辉 1970年生,重庆云阳人,定居云南昆明,《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曾任某都市报评论部主任,现自营传媒公司。爱诗词,好交游,性旷达。

刘鲁宁 网名老刘茶舍。《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策划委员,上海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沈利斌 浙江湖州人,1982年7月生。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自辑有《月影轩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