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贞民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道:“要做些什么事才能让老百姓服从(口服心服)呢?”孔子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起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或“废弃邪恶的人”),百姓就服从了;倘若把邪恶的人提拔起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服从了。”
简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用人)是决定的因素。先贤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举贤才”治国的做法有现实意义。我们的“打虎灭蝇”的反腐行为,就是“举直废枉”的治国举动!焦裕禄式的干部多多益善,这样民心自然会归服。我们现在也出现不少焦书记式的干部,但还有少数干部相去甚远,应以焦裕禄为学习的榜样!
本章的“诸”字,前面已提及,是“之于”的合音字,当“之于”理解。本章不用“子曰”,用“孔子对曰”,论语中臣下回答君上的询问一定用“对曰(回答道)”,这里孔子答复鲁国国君鲁哀公之问,所以用“孔子对曰”。本章的“错”字通“厝”,放置,放弃,废弃的意思。“枉”,这里指邪恶的人。
简评恐有不妥,敬请见谅!(隔日一节,王贞民)
责任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