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风采】
石会文,银行高管退休,大学本科,高级经济师,中国金融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武汉作协会员,武汉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现代作家文学》特约作家。在省级以上纸刊和微升等发表报告文学、散文、诗歌两百余篇。曾获省报告文学二等奖,《中国乡村杂志》全国散文优秀奖,《现代作家文学》全国散文一等奖。在《人民日报》、《新华社通讯》、《经济日报》发表杂文、通迅十余篇。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并出版经济专著两本。

春 去 冬 来
(二十二)
马诚这一年就从水手做到了二副,张自成干了一辈子才混了个小水手长,王洪盛很开心,说马诚替他争了气,心血来潮,约马诚去喝茶。
喝茶这等休闲之事,马诚既没有这个闲心,也没这个爱好,但王洪盛约他,他是非去不可的。他想,舅舅约他喝茶,是舅舅瞧得起他,也正是自己孝敬舅舅的好机会,便欣然随王洪盛去了。
他们来到一家叫望江楼茶楼,这是汉口最好的茶楼之一,是达官贵人出没的地方。马诚一看,真是一个优雅去处,茶楼虽然只有两层,但修得精致别样,紫铜色的漆柱,加上雕花飞檐,大窗临江,宽趟明亮,近可看路上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远可观长江浩瀚,千帆竟过。这景致,远胜那小桥流水,小鸟伊人,大有清风荡漾、悠然自得之气,只要一坐,便会悠然如仙,遐想无限,烦恼尽消。
王洪盛点了一间临江的雅室坐定,要了一壶大红袍,两个人慢慢品来。马诚是喝惯了“三皮罐”的人,哪里品得了这大红袍,王洪盛问他感觉如何,马诚说没有家乡的“三皮罐”好喝,王洪盛哈哈大笑,说与他刚来汉口时是一样的感觉,分不出好坏,后来喝多了,才慢慢品出茶的味来。
王洪盛是笑自己变质了,还是笑自己高雅了,还是笑马诚不懂雅兴,连他自己都说不清。他要马诚学点绅士风度,无事就多品品茶,尽快去掉身上的土气。他说,太土气会让人瞧不起的,要入流,站在哪座山上就唱哪座山的歌。王洪盛这么说,当然是为马诚好,是他过来人的一些体会。马诚并不完全赞同王洪盛的见解,但不便反对,只好点点头,示意听到了舅舅的教诲。
王洪盛以为马诚真听进去了,便饶有兴趣地问马诚:“你知道茶用什么水泡最好?”
“不知道,开水吧?”
王洪盛连连摇手,“是泉水,这泉水的名堂很多,有镇江中冷泉,无锡惠山泉,苏州观音泉,杭州虎跑泉,济南趵突泉。这五泉才是泡茶的极品水。”听王洪盛一说,马诚感觉十分新鲜,倒听起了劲。
“你知道中国十大名茶吗?”
马诚又摇头,王洪盛一副智者的样子,品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告诉马诚:“中国的十大名茶有武夷大红袍、洞顶乌龙、太平猴魁、西湖龙井、黄山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王洪盛说到第七个说不上来了,便说了个“等等”,混过去了。王洪盛十大名茶虽没有说全,但已让马诚好生佩服,真是时代造化人,曾几何时,舅舅不也是一个一问三不知的角,如今却大不一样了。
“这泡茶用什么壶也是有讲究的,最好是紫砂壶,这紫砂壶呀最好是宜兴紫砂壶。”王洪盛知道马诚对茶道还是一张白纸,也就不问他了,直接给他介绍。
马诚听得津津有味,喝茶也涨学问,王洪胜越讲越兴奋。
“喝茶有三句话,头道泼,二道喝,三道嚼。”这三句话马诚似乎能听懂,连连点头。

这时,王洪盛说的兴奋至极,一不小心把茶壶碰了一下,茶壶掉到地上了,摔得粉碎,茶也泼了一身,王洪盛十分恼火,扫了他的兴致。这时过来一个伙计,要他赔壶,王洪盛问伙计:“能不能不赔?”
伙计说不能,王洪盛又问:“赔多少?”
“五两银子。”伙计说。
“什么?你再说一遍!”
“五两。”
“你他娘的讹我,这么贵?便宜一点!”
“不能!”,这时从里屋走出一个人来,此人满脸横肉,五大三粗,穿一身黑马挂,戴一幅墨镜,他就是茶楼老板赵山。
“你他妈开黑店!” 王洪盛盯了赵山一眼说。
“黑店怎么哪?这是本店的规矩。”
“好,老子今天起早了,老子不跟你计较!”王洪盛一气之下,递给赵山五两银子,赵山不收,望着王洪盛笑。王洪盛不解,又问:“怎么?不要了?”
“少了!现在涨到十两!”赵山说。
“为什么又涨了?”王洪盛有点摸不着头脑了,这店疯了?
“你讨价了,讨一回价就涨一回!”赵山看着王洪盛一本正经地说。
“你他娘的找死!老子要是不给了呢?”王洪盛眼睛都冒烟了。
“不给?你找死!” 赵山冷冷地说。
王洪盛见赵山是在寻事,心想,算了,老子不跟他一般见识,就给他十两,让着点,闹起来不好看,便递给赵山十两银子。
“晚了,现在是二十两。谁叫你讨价的。”赵山说得理直气壮。
“见你娘的鬼去吧!老子还分文不给,不识抬举的东西!” 王洪盛说着便走,却被赵山拦住了,
“想走?没那么容易,要走也可以,给四十两银子走人,现在又涨了。”
“现在老子也涨了,老子分文不给了!”王洪盛火冒三丈。
“来人啦!持候这个不懂规矩的家伙!”赵山叫出了四条汉子。
“怎么,要打人哪?”
“对,今天打的就是你!老子开了这么长时间的店,还没见过这么横的,给我往死里打!”
“来吧,看谁要谁死!”
“给我上!教训教训这个老东西!”说着四条汉子一起扑向王洪盛,把王洪盛团团围住,王洪盛将马诚往身后一拉,摆开了架势,
“老子手正痒痒的,来吧!”王洪盛顺手拿起一条长凳子,大吼一声:“来呀,有种的上呀!”
只见四条汉子手拿木棍一齐向王洪盛挥去。王洪盛并不想伤害他们,只想吓唬吓唬,顺手提起一条长凳抵挡他们的木棒,并不出手,谁知道这是四人以为王洪盛怕了,越发来劲,四条木棒雨点般的挥向王洪盛,对王洪盛下死手。无奈之下王洪盛只好出手了,只见他扬起长凳,左右挥舞,三下两下,把四条汉子打趴在地。四条汉子还不罢休,爬起来又扑向王洪盛,这时赵山高叫:“住手!”
四条汉子住了手,站到了赵山身后。赵山过来向王洪盛赔笑,
“好汉息怒,别跟他们一般见识,有话好说。”说着招呼伙计上茶。王洪盛想,你个狗日的服软了,真是贱骨头,不打不消停。此时他哪有心思与赵山喝茶,拉着马诚要走。赵山死拉硬拽,留王洪盛喝茶。王洪盛不知是计,心想,你请老子喝茶,喝就喝,何乐不为,便答应了。
“小的有眼无珠,多有得罪,望好汉见谅。”
“敢问好汉哪里人?做何买卖?”王洪盛并不理睬。
“好汉好功夫,师从哪门?”赵山问个不休,王洪盛只是不理,喝他的闷茶。他哪里知道,这是赵山有意拖延时间,他已偷偷的通报保丁局了,是等官兵来抓王洪盛。

一会儿来了一群官兵将王洪盛拿下了。
“你们凭什么抓我?”王洪盛问保丁局长。“
“你聚众闹事,破坏治安!带走!”保丁局长不由分说带走了王洪盛。王洪盛大骂赵山是小人,使阴招,赵山望着被捆绑的王洪盛,笑着说,“老东西,到保丁局去长点见识吧!松松筋骨,你死了还不知道怎么死的,跟我斗,找死!”赵山哈哈大笑。
王洪盛被官兵带走了,急坏了马诚,这该怎么办?如何救舅舅出来?马诚一筹莫展,求救无门,急得如火燎一般。情急之下,他突然想到了张之洞,去求张之洞。可他并不认识张之洞,一个素不相识的平头百姓见张之洞这样的大人物谈何容易。怎么才能见张大人呢?他想来想去,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决定冒充王洪盛去见张之洞,先混进张府再说,只要进了张府,见到张大人,一切都可说得清楚。主意已定,他来到张府,向家丁报告,说有轮船局的王洪盛要求见张大人。
家丁听说是轮船局的也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家丁通报后出来带马诚进府,马诚的心都快蹦出来了,只能强装镇定,走了进去,见张大人安坐厅上,连忙叩首跪地:“小人叩见大人。”
“你是王洪盛吗?”张之洞知道来人不是王洪盛,故意问马诚,心中不免生怒。
“小的不是王洪盛,小的是王洪盛的外甥马诚。”
“大胆!竟敢冒充官员欺骗本官。该当何罪?”
“小的该死,小的迫于无奈,才出此下策。否则,凭小的区区一个平头百姓怎敢见大人。”
“从实招来,为何欺骗本官!”
马诚心想,只要张大人容我说话我就无事了,便把茶楼之事从实说了一遍,张之洞听了,火气才慢慢消去,只见张之洞平下心来,又赞扬了马诚,说他小小年纪,临危不乱,冒死闯府,胆略可嘉。张之洞也赞扬王洪盛申张正义,为民除恶,打得好,打的有理。要马诚回去,静待佳音。

果然,不到三个时辰,王洪盛回来了,毛发无损。
原来保丁局把王洪盛抓来之后,局长肖金山要亲审王洪盛,他要看看是哪个吃了豹子胆,敢在望江茶楼洒野。来到审讯室一看,发现被抓之人竟是王洪盛,连忙亲自为王洪盛松绑,假惺惺地赔笑。那笑容背后藏着一股懊脑与失望,他没油水可榨了。
“哎呀,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抓错了,抓错了,下面办事混蛋,我这里給局长大人培罪了。”
“茶楼那小子太无法无天了,实在忍无可忍才动手的。”王洪盛认识肖金山,也不便多说什么。王洪盛虽是粗鲁之人,也是讲理之人,哪能得理不饶人。肖金山请王洪盛去他办公室一坐,刚坐定,张府的人来了,说明了来由。肖金山连忙向来人解释,说是一场误会,已经按大人的分咐办了,请大人放心。肖金山没有向来人介绍王洪盛,他怕节外生枝,又惹出什么麻烦来,他只想此事到此为止。因为,这望江茶楼就是他与赵山合伙开的。来人走后,肖金山恭恭敬敬用车送王洪盛回家。
王洪盛回到家里,一肚子怨气难消,骂骂咧咧闹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他去了张府,先见了张之洞,一是谢他,二是喊冤。张之洞劝他要有理饶人,就此罢休。王洪盛说他还十两银子放在桌子还没要回来呢?张之洞笑了,说只当买个教训吧。王洪盛哪里肯依,反问张之洞,您一年能给我多少俸禄?张之洞说,难道还要本官还你这十两?王洪盛连连说道,不敢,不敢,算了,听您的,买个教训。
王洪盛辞了张之洞,又去找他曾经的老部下李孝华诉苦,李孝华一听,火冒三丈,说:“大人这口气,我来帮您出!”
“怎么出?”
“我自有办法,您就别管了。”
王洪盛走后,李孝华召集了三十多人快马向望江楼赶去,一进望江楼,大吼一声:“谁是老板?叫他出来!”
“官爷要喝什么茶,尽管吩咐。”
“老子不喝茶,老子要见你们老板。”
这时赵山出来了,一看是一伙官兵,知道来势不妙,立马派人去报保丁局长肖金山,肖金山一听茶楼又出事了,说这两天真是邪门,接二连三的有事,他自己的茶楼出事,哪有不急的,亲自带了十多人来到茶楼。当他来到茶楼一看,见是张府的官兵,腿都软了,连忙带了他的人悄悄地退了。赵山见救兵久等不来,也急了,只能硬着头皮与李孝华周旋。
李孝华哪吃这一套,把桌子一拍:“你一个茶杯收了人家十两银子,黑不黑!”
赵山吱吱唔唔,不说话,李孝华大吼一声:“说呀!”
“有,有这回事,但其实只收了十两,是他自己放在桌上的。”
“还不把银子吐出来!难道要老子动手!”
“我吐,我吐。”赵山连忙要伙计从柜台拿出十两银子送到李孝华面前,李孝华拿了银子,说了声“给老子砸!”三十多官兵一下将茶楼砸了个稀巴烂,扬长而去。
赵山呆呆地站在门口,还痴痴地等着肖金山,大骂肖金山见死不救。这时躲在暗处的肖金山出来了,满脸无奈地告诉赵山,说他已带保丁局的人来了,一看是张府的兵才撤的。赵山这才息怒,只能忍气吞声,收拾场面。肖金山劝赵山赊财免灾,别再闹了,
李孝华将十两银子还给王洪盛,王洪盛大喜,问是怎么要回来的?李孝华笑而不答,只说,您还是不知道的好。原来李孝华是为了保护王洪盛,他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想把王洪盛牵扯进来。
后来,这事还是传到了张之洞耳里,张之洞大怒,叫来李孝华狠狠地骂了一顿,说他讨回公道是声张正义,但乱发军队是违反军纪,仗势欺人坏了他的名声,功过相抵关禁闭三天。李孝华谢过张之洞,自个走进了禁闭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