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是一个剧本
文/郑学章
金秋10月,借助国庆节长假,在一个共同约定的日子,只为四十年一次难得的集体聚会,近160个老师和同学从全国各地赶往故乡的城区。我亲身参加了这次聚会的组织筹备和活动展开,真正感受到了在这世界上师生情和同学情格外亲近的分量。
在全体报到师生合影的时候,大家造好型等待着一个老师和一个同学半个多小时毫无怨言,当我看到最后等待的这个老师已年近70、下车后飞奔而来,让我心头为之一震。在接下来的各种合影中,老师和同学们充满激情地享受了一顿摄影大餐。
聚会的宾馆有几场结婚酒宴,影响了我们进餐的时间计划,坐在饭桌旁在等待超过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没有一个离席而去,也没有任何人责怪。
在相互见面和交谈中,我听到的最多的是老师、同学对筹备组的感谢,感谢筹备组的策划、辛苦工作、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相会的平台,这绝对不是一句客套的话,看得出那是非常真挚的表达。
同学们自演的文艺晚会开演因故延迟,且演出时间较长,我看到年高体弱的老师们坚持看完了最后一个节目,而且还参与了互动,让我十分感动,第二天老师们又参加同学联谊会成立大会,多么感人的师生情谊!
聚会结束后,一个老师刚回到家里便打过来电话报了平安,同时表达了谢意,在接听电话中,我被深深的感动着!
只有最亲近、最感动、最相互理解的人才能做到如此珍惜、宽容、真诚,那是一种心心相通的情形。
我们是1976年高中毕业生,众所周知,我们经历的时代,跨越了祖国巨大的变革时期,尽管我们的道路布满了风雨坎坷,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的连在一起,从失业到就业、从参战到复原、从打工到创业、从进入中专高校深造到工作在各条战线,我们无怨无悔,始终保持着当初的本色、乐观的心态、与时俱进的拼搏精神。在我们中间,培育出了下一代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看似平凡,但都是挑起社会重担的一份子。
我们的青少年时代是红色的,记忆也是红色的,思念也是红色的。留在那岁月有太多的艰难和欢乐,纯朴的学生生活与同学情如一道靓丽的风景刻在记忆的深处。当离别40年的男女同学在欢笑声中出现在大家眼前,激动、兴奋之情不亚于寻找到了多年失散的亲人!
人生是一个剧本,学生时代的生活和同学情是剧本中的重要内容,在渐渐老去的接近尾声里,一次团圆的盛会是前后照应的需要,是高潮,创造又一个美的事件和许多细节情节,留下又一个值得回味的时刻,这就是同学会对于人生剧本艺术内涵的价值。
也许,有的人不屑于这样的聚会,或者居高临下不愿放下身段,或者认为人生遇挫无颜相见,或者对人世间各种感情淡化殆尽,这都是思维和心态的问题。一个长辈、朋友或者知己值得花上一生中的无数时光,更何况利用短暂的时间与众多的老师同学会上一面有何不可?会面中又有多少收获与感叹啊!
在我们筹备的过程中,拜访了在全国一些地方工作、生活的同学,我们也从他们的热情中感受到了同学情的珍贵,从他们的支持中我们也看到了人心所向,那就是对昨日的追思、对青春的怀念、对友情的再次呼唤。
来了又走了、聚了又散了和不来不聚,表面上都是日子照样过,但不同的是距离,来过了虽然走了,心的距离却近了,没来的,人和心都在原地。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舞台上的一员,你的角色精彩不精彩在于你的思想行动,每个团队、集体、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经历写下属于自己的台词,创造自己的故事和形象,哪一天团队、集体、人走了,剧本中的团队、集体、人还在,精彩的故事还在。
(2016年10月25日)

作者简介:郑学章,网名七彩界,湖北省洪湖市人。毕业于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党员,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中国战疫诗》(中国作家出版社)、《荆州日报》《知音》杂志副刊《爱的呼唤》《满族文学》《且看槐花满庭香》(大众文艺出版社)、《小说快报》《鄂州周刊》《广东文学》《人生与伴侣》及《中国爱情诗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