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祥裕风水团队考察修水一代宗师陈寅恪故里
曾祥裕 曾海亮
如今一代宗师陈寅恪故里被打造成人文景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曾祥裕率风水团队驱车前去追随陈寅恪生命轨迹。
小车从修水县城出发,约四十分钟后我们顺着公路指示牌,沿着山路转了十多分钟,终于来到一开阔处,有一块石头上雕刻着“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陈宝箴陈三立故居”,这意味着我们终于来到闻名天下的陈家大屋,即一代宗师陈寅恪故里,其左侧有苍劲古树和石桥,我们从左侧一条路向陈家大屋走进。


陈家大屋空坪两侧地场上的一对旗杆石和一对旗石礅,似乎在诉说昔日陈家的辉煌。
陈家大屋如此简朴,难掩其光芒。当您翻开《辞海》,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4人分立条目。一家三代祖孙4人享有如此殊荣者,翻遍《辞海》,泱泱中华民族,仅此一家。

对此,您不得不叹服陈家大屋内涵丰富。
有识之士如此评价道: “陈寅恪家族是一座巍峨的丰碑,耸立在中国近代文化长廊里。原汁原味地将陈家大屋保护好,既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说起修水陈家大屋,真可谓人才辈出。人们现在说起陈氏家族的辉煌,往往以陈寅恪学术才华说事,掩盖了其他人的光芒。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欣赏陈寅恪,是对他倡导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治学主张很尊崇,当下学术界要有开创一代新风的学术成果,必须具备陈寅恪的风骨和人品以及耐得寂寞治学的功夫。
我们从历史与风水角度考察了陈家大屋。
根据刘斌《人物传记·寂寞陈寅恪》所云,陈家的历史很悠久,宋代已经发迹。
陈家迁往义宁的先人叫陈腾远。他在乾隆五十八年,也就是1793年,指挥长子陈克绳在义宁建成了一座大屋,这就是我们今天仍能看到的、保存完好的陈寅恪故居,竹塅陈家大屋,至今已有210余
陈家大屋分两部分,右边为乾隆年间陈宝箴祖父陈克绳所建,门上方“凤竹堂”三字为陈宝箴父亲所题。左边突出部分则为光绪年间陈宝箴所建。约有房四十余间,包括官厅一个,堂前两个。官厅的右上房为陈克绳当年的住房,陈三立即出生于此。
经测,陈家大屋左边为陈宝箴祖父陈克绳所建,为艮山坤向49度;右边为陈宝箴所建,艮山坤向大空,收水均同,左水倒右,水从巽方往辛戍宫流出。
史料称,大屋的建成让鲲池公陈腾远深感欣慰,他为之取名为“凤竹堂”。

年逾八旬的他感叹道:“古人云安居乐业,今日我家堂屋落成,祖宗得有凭依矣!儿孙得有栖息矣!吾亦得以优游杖履矣!虽少壮勤劳,暮年创此一屋,愿亦慰矣!”。
他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他认为“凤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凤有仁德之征,竹有君子之节。我家子孙必仰凤凰之高风,慕劲竹之亮节,将我家祖上的美德发扬光大!”
经考,陈寅恪并不此屋出生,而是在湖南长沙出生。难怪文化部门界定陈家大屋的名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陈宝箴陈三立故居”,是有来由的。
陈寅恪是为其父陈三立继室俞明诗所生的第二子。他出生时,祖父陈宝箴官拜湖南巡抚,其父陈三立为诗文名家。祖母黄氏以在寅年生,取名寅恪(恪字为家族字辈),在家族中排行第六,晚辈称其六叔。
我们瞧了瞧陈家大屋的风水环境,觉得其堂局不宽敞开阔,四周高山有压迫感,不如黄庭坚故里那里舒展大方。

依我所见,这种风水环境阳刚之气过重,阴柔不足。所以,陈氏祖孙都是阳刚男子,有血性,有独立精神主张,不是随波逐流的软骨头。
陈家大屋外拙内秀,它的主人人文素养之高,对国家对社会贡献之大,造就了这间普通江南民居身价不凡。
世界上的事发生讲因果,有些事并非是风水说了算,不要把什么事的吉凶归之于一个祖坟或一个安门事件。
这种风水唯上的片面认识造成了世人新的愚昧。当下警惕风水迷信现象泛滥成灾!
世界是多元化发展。陈家大屋人才辈出的因素,肯定有天赋、人品、勤奋、能干、机遇等原因。
文行至尾声,我们顺便了解到陈寅恪生命的归宿。
陈寅恪逝世后的骨灰当年在自己的故乡江西居然难以落葬,多亏了身为湖南人的老画家黄永玉老先生的鼎力相助,费尽周折,最后才得以在庐山植物园安葬。
黄永玉还手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并刻于墓碑上,执意将陈寅恪先生特立独行的高尚人格及思想理念昭示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