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在家书和日常生活中,用他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教育、影响着家人,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自己的家风家教观念。
(一)
这些书信中,有许多处体现出他始终廉洁修身,践行着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我到通海口区来,不觉已经有半个月了。来区的第二天就下乡去了,一直到最近才回区里来开会。当前农业生产已经大忙了,工作也很忙,所以,一直没有时间写信回来。”
“区里昨天开了个会,还是叫我搞水利,准备明天就上堤去,主要是带一千多民工搞堤防的修补和处理裂缝。”
“前天,收到电油厂给我寄来的工资,厂里除了给家里40元,把婆婆医病的药费和肥皂钱一扣,只有十几块钱寄给我了。十几块钱只够吃饭,抽烟零用都没有钱了。”
“我手上还有十几斤粮票,可以吃到月底。我节约的粮票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我没有随便乱花一两票。”
“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都是为人民服务。人老了、病了,就要主动地让位。现在局里一些老同志认为我这样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思想境界是比较高的,是符合党提出来一个共产党员要“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精神的。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希望你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
父亲1951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40余载,先后担任沔阳县公安局政保股副股长,县公安局办公室主任、政法党组成员,沔阳县委组织部支部教育工作组组长,沔阳县通海口区区委副书记,通海口区区长兼区委副书记,沔阳县电油厂党委书记,沔阳县广播站副站长,沔阳县公安局正局级侦察员。不管在哪里工作,他始终以焦裕禄为榜样,始终两袖清风。
我清楚地记得,父亲2次到通海口赴任,担负起这个拥有8乡1镇14万多人口的大区的生产与生活,共计10多个暑往寒来,家人及亲友从没有受到任何的特殊待遇。那个年代,我们家在县城建设街小学附近一片极为简陋的平房小区里住了好多年,都是红砖砌的墙,顶上是油毡,盖着大红瓦。全家7口人,只有40余平方米的面积,室内地面是泥土的。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个旧抽屉桌可以说是最好的摆设。装衣服用的是母亲从县制药厂买回来的蓝色四方形厚纸盒。
父亲在通海口工作期间,长期在生产队蹲点,办试验田、调查研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我常常看到,精干黑瘦的父亲戴着一顶漆得放亮的斗笠,白衬衣的袖子卷得高高的,脚蹬草鞋,裤腿常卷起,膝盖处是两个大的补丁,办事、下乡总是一辆半新的自行车,来去总是风风火火的。
常常回想起来,仿佛就是画上焦裕禄那样的神情与状态。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男,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在《工人日报》、《中国冶金报》等媒体发表通讯、论文、散文等百万余字。还作为志愿者,担任武汉园博会园长,并主编《我来了,我是园长》一书。
征稿启事
各位作者,我们海内外文学联合会向全世界作者征集稿件。我们分普通稿件,月征文稿件,年征文稿件,新的一年我们将举办世界级文学作品评奖,奖金非常高。欢迎朋友们投稿。投稿地址,加微信snbm5828。加微信时必须告知是投稿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