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号召广大会员和书法爱好者精选经典,准确深入临写,领会笔法结构精妙,把握内在精神实质,以成入古为基、出新成我之大道。经常性多方式开展临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会员的临创水平。
今年8月中旬至今,会员们经过一个月临习《曹全碑》,共收到临作23副。因大部分会员是初习曹全碑,从总体效果看还是不错的。
通过赏析临作,主要存在二个主要共性问题:
一是小点画和细笔画写的滑而无力。
二是仔细观赏单字时,会看到字结构和用笔尤其在稳定发挥上不够。
三是气息问题。
学习隶书讲究平匀之力。在临作中,大部分作者在处理细长笔画上不到位,写的平滑了,滑则软弱无力。其实又长又细的笔画就象我们唱歌,唱那种高音,不仅高音要高,同时更加真实,更要悠长。否则用这种纤巧的假声去迷惑别人,就丧失了我们真实的书写性。真实,就是要有力量,而这种力量从哪里来呢?就是我们所说的逆涩之势。
下面简单从三个方面,谈一下解决共同问题的方法。
一、笔势与点画
个人认为,临曹全碑在执笔上稍为下移,肘要保持平就可以了。那么在书写小点画或者完成细笔画就能成为可能。这个可能从何而来,从逆涩而来。就是要把笔杆和毛笔运行的方向的这种逆势。就是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笔杆向右行,笔杆一定向左倒。那么这种运行方法就可以解决点画能够细下来。如果一顺一滑,这个笔画写细就成为不可能。因为我们有了更大一点的逆涩的势,所以点画本身也会注入更强一些的力度。在临写的时候,要加强这方面的调整,适当的把执笔的位置往下调,在书写细笔画的时候,去强调逆涩的动作,将笔杆逆的幅度适当的再强化一些。尤其是以楷法写曹全碑的个别会员更需加强。
二、字形问题
整体观察。我们临的字到底是长的还是扁的、方的、甚至圆的、扇形等等,要整体观察分析字的形,有了整体观察字的形,就会避免你在写的过程中变形。
起笔要定位。从第一笔临写开始,就要知道从格(纸)的哪个位置开始的,然后第二笔第三笔第四笔……,笔之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长短关系、粗细关系以及远近的关系。有这一点做保证,那么我们说的个别字的问题就会有所改善了。
三、气息问题
气息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处理。我们所说的字与字上下,上下字时候强调这一笔墨,去多完成几个字,这就是我们强调的笔气。在隶书书写的时候,其实还有一个横向的关系,曹全碑主体上以上齐下不齐为主,大部分字都上齐,下边长就长,扁就扁。当有一些左右之间的字,无论是蚕头还是雁尾,当有冲突的时候,虽然说这种情况不多,但也需有局部的高低错落。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相信自己,写时不用太刻意,轻松自在书写即可,感受书写自在,而不被笔纸所驱使。总之,请大家致敬经典,感受书法之美!
作者:刘建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家庄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石家庄市栾城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