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好诗有其“诗境”,“诗境”来自诗人“心境”。为诗者,自有其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读一首好诗,须得“悟境”,即从“诗境”走入诗人“心境”,是对诗者之灵感、匠心、学识、历练、神韵的认知。读一诗,得其一,自足矣。
1121
近日拟返乡为防疫所阻
晓梦
时疫囚人未肯闲,八千里外望乡关。
春风不绿行程码,明月如何照我还。
1122
春日有题
云裳
寄君消息又全删,何事删除还复还。
栀子学人愁不展,慵慵数日一窗闲。
叙事、状物皆用白描手法,把人物的矛盾情态心绪揭示的十分准确。(归樵)
1123
秋兰
蒙显鹏
灵芬苦费播传工,幽涩生涯涧谷中。
举世曾无屈平者,年年何事耐秋风。
转句拔高意境!(归樵)
1124
春雨
蒙显鹏
天公作计费绸缪,经纬纵横岂自由。
稍使竹如嵇阮醉,顿令花作马嵬愁。
绸缪—经纬纵横—稍使—顿令,娓娓道来,句句入扣,有句有篇。所谓语言逻辑永远是诗词的根本,创作不是拼凑。(归樵)
1125
清明前
陈秋莲(浙江)
鹧鸪啼碧树,烟雨笼津涯。
未到清明日,乡情已发芽。
三四句“未到”—“已”连锁句法,一轻一重,句意层递,“乡情已发芽”形象的写出随清明到来而萌发于心头的思乡情节,极具感染力。(归樵)
1126
悬泉图
魏新河(北京)
一丝高下出云烟,行自清流止自渊。
省识无形即无意,从今只写在山泉。
“省识”见代入感。从高下、行止、清流、渊、形意到只写在山泉,深味,方可领会到诗画中所隐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归樵)
1127
疫情期间街头赏海棠花赋三绝句(其三)
杨逸明(上海)
玉墜缤纷挂满枝,春来吐蕊又垂丝。
花和花总相偎倚,人与人难近距离。
三四句分叙由花到人两个关联事物,既点名疫情的严重性,又让读者联想到人情冷暖。这大概就是杨师本人所提倡并总结的“双通道”手法吧。(归樵)
1128
近事二首
黑眼睛
荷枪入我邦,馈尔葵花籽。
血沃此花开,灼灼吊君死。
谁人遗手机,谁人死战火。
慈母简讯在:何处寄包裹?
第一首,“葵花籽”的意象十分奇特绝妙。第二首,抓住所遗手机写来,灾难降临慈母却全然不知,依旧发简讯询问包裹寄往何处,比写战斗的惨烈更具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归樵)
1129
剃发援鄂女护士
黑眼睛
共赴艰危义不辞,缘何发断泪如丝。
须知满座白衣客,原是寻常弱女儿。
后三句极写柔弱,没有豪言壮语,却更能使“共赴艰危义不辞”具张力。(归樵)
1130
疫事杂咏
黑眼睛
娇儿无赖老妻愁,避疫终朝困小楼。
枯辙所期唯活水,百无一用是加油。
喊空口号是最没用的。时艰之下,诗何尝不是诗人对社会的倾诉呢。(归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