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医三院普通外科医护团队在刘立新主任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患急性腹内疝并小肠绞窄性坏死的九旬老妪实施手术,最终老人顺利康复出院。
据介绍,今年91岁高龄的任婆婆,于8月9日因“进食早餐半小时后出现无明显诱因下腹疼痛11小时,伴恶心并多次呕吐胃内容物”,至南医三院急诊就诊,腹部CT提示:小肠梗阻改变,局部肠管管壁水肿;肠系膜血管呈漩涡样改变,肠扭转待排;腹腔积液”,为求进一步诊治,拟“腹痛查因:肠梗阻?肠扭转?肠系膜动脉栓塞?”入住普通外科。
入院后,刘立新主任高度重视,立即带领医护团队查看患者,进行细致的体格检查、病史询问等。刘主任指示,根据当前的检查结果来看,患者诊断尚不明确,高龄且病情进展较迅速,予告病重、一级护理、吸氧、心电监测、胃肠减压,抗感染、制酸、补液等治疗;同时尽快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告知患者家属保守治疗风险、手术(开腹探查术)必要性、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必要时转ICU,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刘立新主任带领医护团队针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逐一制定了细致的手术计划及缜密的术中、术后应急预案。经过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积极的术前准备及严谨的术前讨论,于8月10日凌晨,由刘主任主刀,谭灿亮主治医师、罗振超及周昆医师协助,为患者在全麻下拟行“开腹探查术”。医生打开任婆婆的腹腔,见到腹内疝形成,肠管扩张,嵌顿小肠肠管呈明显充血水肿,色暗红,部分肠管瘀紫,部分系膜血管血栓样改变,触之未见肠蠕动,部分小肠之间有轻度粘连,观察绞窄肠管已无活力。
术中诊断为:小肠坏死;腹内疝并绞窄。医生予行“小肠部分切除术+腹腔粘连松解术+腹腔引流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任婆婆转至ICU监护治疗,并于8月11日转回普通外科。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准治疗及精心护理,任婆婆很幸运地闯过了生死关,未出现术后出血、感染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于8月30日痊愈出院。
据刘立新主任介绍,腹内疝是指腹腔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或肠系膜正常或异常的孔道、裂隙离开原有位置而进入腹腔内的某一解剖间隙。老年人发病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因此比较棘手,需要大家引起高度重视。尽管腹内疝的发病率并不是很高,但是一旦发生如不及时诊治,容易并发肠绞窄或缺血,甚至肠壁坏死、穿孔,继发弥漫性腹膜炎及严重的脓毒血症,病情危重且进展较快,致死率高达75%,因此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至关重要。该例病人的成功救治,离不开医生的果断决策以及家属的积极配合。一旦手术时机延误,则病人坏死的肠管将进一步恶化,甚至破裂、出血,这将让病情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失去救治机会。
通讯员:谢凤姣
责编:郭静
文字审核: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