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七十二)
上回说到,堂堂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一代枭雄张学良被软禁在郴州苏仙岭的小小道观里,天天从收音机和报纸里听到日寇今天侵占了这里,明天血洗了那里,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被侵略军的铁蹄践踏得支离破碎,而身为大军统帅的自己却只能屈居一隅山寺,其愤怒郁闷可想而知。
想起自己的父亲被日本人谋杀已近十年,杀父之仇未报却又失去了家园,现在又面临着失去祖国的毁灭性灾难,叫他如何再忍耐下去?他要走上战场去与日本鬼子拼个你死我活。
可是再一想,又像被浇了一瓢冷水似的泄了气。拿什么来拼?自己已经是要人没人要枪没枪,被老蒋褫夺了军权的光杆司令。

自己带出来的20多万东北军被老蒋像切香肠一样,这里塞一部分,那里调一部分,整个已经不成体系了。
他多次想老蒋提出,要停止内战,枪口对外,一致抗日。可老蒋不同意。为这个张学良没少跟老蒋吵,桌子都拍过,可也没有用。
张学良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就跟老蒋说好话,什么亲的软的好话都说尽了,就差没有下跪了,可也没有用。
不但没有用,反而把留在秦晋的东北军调去陕北打红军。
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百炼阵仗的红军岂是好欺负的,从炮火硝烟的生死场上一路爬滚拼杀过来的红军几乎个个都成了战神。只直罗镇一战,就把个东北军109师打了个全军覆没,师长牛元峰最后突围无望拔枪自杀了。赶来增援的106师也被红军全歼了一个团。

东北军从上到下再也不愿意跟红军打仗,他们大呼,要死也要死在收复家乡的战场上。死在自己的同胞手里真的是太窝囊太丢人了!
张学良打了败仗,可老蒋还是逼着他继续打。张学良在电话里说,现在不但是东北军不愿意打内战,而且连西北军也不愿意打了。你若不信就亲自来西安看看,顺便给官兵们训示一番,也让官兵们提提精神。
就这样,老蒋就飞到西安来了。刚来到临潼的华清池就被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给扣下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又叫双十二事变,因为那天正好是1936年的12月12日。
双十二事变之前,张学良多次与红军联系,与周恩来合议兵谏、“逼蒋抗战”的大政方针。除了派要员去红军联系,张学良还亲自驾机飞延安,去与周恩来等中共领导成员秘密会晤。
一来二去,少帅张学良便与中共的首脑周恩来英雄相惜,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张学良敬佩周恩来的人品人格,也敬仰他的胸怀和气度。
后来蒋介石在答应停止内战,联合共产党共同抗日,答应了张杨提出的八项要求和共产党提出的六项提议,这些多半都是张杨和中共反复商量确定好了的。
一开始被羁押起来的时候,蒋介石很是绝望,认为这一下落在共产党的手里了,肯定是必死无疑了。
没想到共产党竟然有如此的大度,放下了被蒋介石国民党屠杀了成千上万革命者的血海深仇,愿意遵从蒋介石的领导,将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
毛泽东发表文章说,共产党人愿意与国民党人一道,同全国同胞一道,为保卫中华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
现如今国破家亡,全国上下呼喊联合抗战一片高涨,自己又身陷囹圄,如果再执迷不悟,恐怕自己断无生还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死要面子的蒋介石终于低下了他那颗高贵的头颅。

在前往西安营救老蒋的飞机上,宋美龄也是做好了有去无回的思想准备。她从包里摸出一把小巧玲珑的手枪递给端纳(澳大利亚籍友人),对他说,如果叛军对我有任何过分的行为,就请你用这把枪结果我的性命。
后来周恩来说张学良是“民族英雄”,说中国共产党人会永远铭记他,这是恰如其分的。
一个人不是看他活了多久,一生中做了多少事情,关键是看他做的事情有没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能否影响历史进程。
张学良曾经说,他的历史只写到36岁,36岁以后就没有了。这就是指他发动西安事变这件事,这一年他正好是36岁。
而他说自己36岁之后就没有历史了,意思是说自己从此再也没有为国家为民族做过什么事情。
其实都不重要了。一个人只要他做了这么一件事,一件这么重大的、石破天惊的、足以挽救中华民族的事情,就足以称他为“民族英雄”了。
少帅的一生与三座寺庙有缘。一座是东北的某小寺庙,是少帅的父帅张大帅为从小身体羸弱不堪的张学良进了某寺庙,求得了高僧一个好签和在门口得到了一个“小六子”的小名,从此少帅的身体再无病恙。
第二座寺庙是河北的唐山滦城的大觉寺。就是在这做寺庙,张学良经过深思熟虑,觉得自己既然不愿意当汉奸,又“以东北一隅难以抵抗日本一国”,于是决定归顺国民中央政府,降下东北原来的五色旗,升起了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
为此他还在寺庙赋诗一首:“世事仁者觉,幸有大觉名。天意何愦愦,人心自明明。”
这就是著名的“东北易帜”事件。
第三做寺庙就是湖南沅陵的凤凰寺。张学良在这里被软禁了20个月。在这里,他与普通的老百姓交朋友。沅江涨洪水的时候,他让看管自己的军警去救落水的群众,每救一个人自己出资5块银元。

通过与来看望自己的国民党要员张治中、戴笠等人的会谈,他彻底地放弃了对蒋介石的幻想。
这里是他改变自己人生观的地方。
在郴州苏仙岭的时候,由于山上的条件差,张学良要洗澡只能去山下的浴池。在那里少帅可以舒舒服服地泡一个澡,还可以请师傅搓搓背,修修脚。
一日,又到了下山洗澡的时间了。张学良一行在镇子的路口就下了滑竿,步行进镇子。
刚进镇子,迎面走过来一小队持枪荷弹的国民党军士兵,特务队长刘乙光赶紧让自己的队伍靠边,他不想惹麻烦。
两队人马擦肩而过,相安无事。只感觉那边带队的军官朝这边看了一眼,因为这边的一伙人有着军装的也有着便衣的,那个军官的眼中只闪过一丝诧异的目光。
远远看到澡堂的门口了,突然不知道从那里钻出一个穿校官军装佩中校军衔的军官,迎着张学良啪地一个立正,边敬礼边大声喊道:“张总司令好!”
张学良一愣,并没有停下脚步,既没有回礼,也没有用眼睛去打量那个军官,径直过去了。

刘乙光差一点就慌了手脚,他赶快冲了过去,用身体挡住那个军官,低声说,先生,你认错人了。
可那个倒霉的军官不肯将举在帽檐上的手放下来,竟然跟在后面喊:“少帅,少帅!”
几个特务和宪兵队的头目也赶了过去,一个上校宪兵军官说,请你自重,不听警告,军法从事!
听了这句话,那个军官才心有不甘地停住了脚步,怅然所失地,一直目送这一行人远去。
在澡堂门口,刘乙光说先请张司令稍等,他进去看看。
旋即刘乙光出来,对张学良说,司令,真的是对不住您。今天没有空座了,我们还是改日再来吧?
就这样,一行人又顺着原路返回了苏仙观。
其实,并不是澡堂里面没有了雅座,而是刘乙光不敢让张学良在这里洗澡了,他实在担不起这个风险。他得赶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这一晚,所有的特务和宪兵都很紧张,他们彻夜未眠,在进山的路口和道观周围布好了机枪阵地,时刻准备厮杀。因为他们已经打听到了,那个军官是东北军的。

他们属原东北军炮一旅,是刚刚换防到这里的。即使是炮兵,可也架不住他们人多。
刘乙光召集几个特务和宪兵的头目开会商量,说这个地方已经暴露,不能再住下去了。说不定那个东北军的军官已经把看见张学良的消息散布出去,他们很可能会组织部队来抢张学良的。
张学良在东北军的威信很高。就是一年多以前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的时候,许多东北军将领就义愤填膺地说,就是拼上这条命也要把少帅救出去!
如今他们知道了,如果他们真的来抢,就凭特务和宪兵这点人手,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所以“敬礼事件”发生之后的第三天,张学良就被紧急转移到了远离郴州的资兴,然后又转移到沅陵的凤凰山。
在被转移到台湾之前,张学良还在湖南、贵州和重庆的七八个地方被软禁羁押过。

1990年张学良恢复了自由。次年他就去了美国的女儿那里。
1996年,大陆一直想把张学良将军接回来看看,让他看看祖国巨大的变化。党中央就委派了张学良原来的老部下、建国后任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铁道部部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的吕正操将军去美国看望他。
吕正操将军带上了老朋友周恩来夫人邓颖超写给他的亲笔信,转达了中共中央对他的亲切问候,并带了不少东北的土特产给他。
张学良非常激动,他感谢中国共产党对他的关心与问候。说自己很想回祖国去看看祖国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因为已经96岁的高龄了,目前身体状况不是太好。但是有机会一定要回去看看。
但是一直到2001年10月张学良在美国逝世,老人始终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并不算难度很大的心愿。
在与吕正操两次的会面中,张学良说自己这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亲自领兵上阵与日本鬼子作战,没有亲手杀死过日本侵略者。
说到张学良与苏仙岭,也有几个缘分。
一是张学良是1936年12月25日送蒋介石去南京而失去自由的,他到苏仙岭是1937年12月25日,恰好一年。
二是,张学良在苏仙岭的屈将室被关押了101天,而他正好活了101岁。
三是,那棵被少帅打了许多手枪弹的已有数百年树龄的古老桂花树,在少帅离开后还活得好好的,可到了2001年张学良逝世之后,这棵桂花树也突然死了。
人说,这世界上,凡人凡物都是有缘分的。或许这就是缘分吧。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