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花飘香
李中明(湖北)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但是,住在大城市里的居民,鲜有人知道,八月也是稻花开飘香、花香四溢的季节。
从小,我就喜欢淡黄色的稻花散发出来的阵阵清香。少年时代在农村度过。图为是山区贫困县,水田少,旱田多,家家都有种植小麦、玉米的传统,而很少种水稻。那时我们镇只有一个村叫黑河,一年四季不断流,丰沛的水源,让乡亲们不缺水,加上肥沃的黑土地,黑河村便成了我们镇唯一有千余亩的水田,水稻年年大丰收。
稻子屡屡喜欢丰收,稻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水稻扬花的节点,稻花在一阵阵地释放那特殊的迷人的淡淡清香,稻花在散发香气的同时,动情用意,让水稻尽心尽力地成长,逐渐变成了稻谷。
从湖北来温州打工,转眼间八年了。记得二O一九年的中秋节,我和儿子、儿媳妇驱车到龙湾区,因为叔伯弟兄也在温州一家阀门厂打工,约我们去玩。从永嘉县瓯北镇街道到龙湾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在兄弟厂里吃过午饭,我们便驱车到郊区外溜达,小车在郊区外一段路时,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块水田,稻田紧靠在乡间公路边,由南向北,绵延回五里长。此时正是稻花绽放期,我让儿子将车减速慢行,迅速掏出手机,贪婪的睁大双眼,惬意地观赏着稻田里那正在尽情绽放的淡黄色的稻花,随即录下了一段视频。
为了看得更清楚,我叫车上的儿媳妇和她的幺爹幺妈都下车,休息一会儿。车靠路边停下,我刚打开车窗,霎时,一缕清风从稻田里飘来,穿过车窗,钻入车内,风里夹杂着一股香气。儿媳妇高兴地叫喊,好香!于是,大家都到田边去欣赏稻花。
初秋的下午,雾重,露水大。我们兴奋地沿着长满尺余长野草的田埂,向稻田深处走去,没走多远,鞋子和裤腿便被野草上的露水打湿了。因为这天上午我们来时路上下过一场大雨。顿时,我们的双腿都不由自主地滋生出一种绵柔、清凉的感觉。儿媳妇和她的幺妈都穿的凉鞋,不方便走泥巴路,没走多远,只好返回车上等我们。
在那块稻田田埂的中段,儿子和他幺爹抽着香姻,边走边聊天,吸收新鲜空气。我蹲下来,伸出右手,搂过一蔸稻杆,仔细观察,稻叶青带微黄,上面长着些稚嫩的稻穗。轻轻摇一摇,稻杆刚劲挺拔,显然承受得住身上的稻叶稻穗的重量。那片片稻叶上挂满露珠,叶尖直指蓝天。而稻杆顶端的稻穗,挂满朵朵稻花,散发着幽幽的香气。久违了,稻花飘香,我弯腰低头,尽情地亲吻着稻花。不一会儿,当我拍下近距离和远距离水田里的水稻风景画,精心挑选几幅准备分享到朋友圈,没想到,儿子比我还快,朋友圈里已经发了,已有不少人开始点赞。
在太阳的光照和稻花的精心呵护下,稚嫩的稻穗上的稻粒、在灌浆,在慢慢地饱满起来,在持续地吸收太阳的热量,沐浴着季风,茁壮成长。嗅着稻花香,我仿佛回归到了无忧无虑、快乐开心的少年时代。
小小稻花,不起眼的稻花,展现出别样风采,展现出妩媚多姿的一面。每每到了夏秋之交,八月的季风一吹,田里的稻花就像金波在逐浪,一派美丽动人、壮观无比的金色景象。
一直,一直是这棵绿色的植物,在它的花香里生儿育女,幸福长大,开枝散叶,把中国大地上的山山水水,日复一日地描画着,给乡亲们带来希望和梦想。一直,一直是这粒希望的种子,支撑着中国十几亿人囗的餐桌。
稻花飘香,稻花香飘。

李中明,笔名墨池香,中共党员,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果坪村人。毕生文学爱好者,新闻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解放军报》《湖北日报》《党员生活》《襄阳日报》等全国10多家报刋杂志发表,《襄阳日报》连续多年被评为模范通讯员。乡村人才库,中国乡村杂志认证作家。本人现在浙江省温州市瓯北金桂花小区当保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