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上合峰会诠释上海精神魅力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9月16日凌晨,新华网、央视网消息,9月15日至16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
这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上合组织的首次完整线下峰会,也是中方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一次最重要的元首外交活动。在东欧冲突之下,西方世界因为能源危机而裂痕显现,更凸显出上合峰会继续弘扬“上海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谱写合作新篇章的一面。因此,必然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过去两年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而今年的上合峰会首次完全回归线下模式。
引人注目的是,此次上合峰会,实现了上合组织第二次扩容,接纳伊朗为第九个成员,这是此次上合峰会议程上的一个关键成果。随着伊朗按照程序完成加入上合组织的工作。伊朗的加入,意味着上合组织的影响力首次扩展到了波斯湾沿岸地区。
而随着普 京、莫 迪等各成员国领导人悉数到场,他们彼此之间的双边会晤也将备受关注。
据悉,对于上合组织“朋友圈”的这次扩容,以及峰会上的双边会晤,西方世界的解读往往同东欧冲突、俄与西方世界的分歧联系在一起。西方世界试图用“拉拢”这个词,来曲解上合组织“朋友圈”的此次扩容。
但这样的解读是片面的。伊朗向上合组织的靠拢,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为上合组织的魅力所吸引的,也并不只是伊朗。上合组织的上一次扩容,是在2017年。那一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成为上合组织成员。而在伊朗之后,有关白 俄 罗 斯的“入群”申请正在讨论之中,此外还有沙特等多国期待“入群”。
事实上,上合组织“朋友圈”的扩大,向来靠的不是“拉拢”。20年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秉承“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促地区繁荣稳定。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发以及能源危机的背景之下,上合组织内部的协调与合作对冲了来自西方世界的干扰,是对“上海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上合组织的魅力所在。
而此次上合峰会除了组织扩容之外的几大看点,也集中体现了上合组织成立以来所坚守的这种“上海精神”。
首先,第一个看点是随着鲁班工坊、郑和学院、传统医学中心的落地生根,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文领域的合作正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中哈即将实现互设文化中心,哈萨克斯坦将建成传统医学中心和鲁班工坊。”国际媒体注意到了中国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真理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的这一句话。人们看到,这不仅仅是中哈之间围绕职业技术教育展开的合作。
目前,鲁班工坊已在多个上合组织国家开花结果。传统医学中心以及主打海洋海运产业合作的郑和学院,也为中国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中医研究、海洋合作的学术与实践平台。我国在中亚各国已经建成或在建的鲁班工坊、郑和学院等,注重切合和对接当地的实际需要,在设计、考古、勘探、水文、热能等方面各有侧重。“这不仅是在传递中国文化,也传递了大国工匠精神。”中国的职业教育走向海外,将为当地发展以及中资企业的本土化注入新鲜血液。
其次,第二个看点,是上海合作组织将如何帮助阿富汗推进和平进程,提升“造血输血”功能。
美军撤离一年有余,然而阿富汗的战争伤疤未愈、重建前路漫漫。地震的冲击则让阿富汗人不得不面临又一个难熬的冬季。因此除了国际援助之外,阿富汗迫切期待打开另一扇窗户,推动其农产品、保健品走出国门。“此次上合组织峰会,阿富汗塔利班将派出代表团参会。”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如何授阿富汗以渔,将是值得世界关注的一个议题。
最后,第三个看点,则是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印度同成员国关系的提升。2018年,印度第一次以成员国身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在这四年里,印度曾在多个议题上同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出现分歧,中印两国也发生了班公湖对峙事件。但,引人注目的是,在9月8日中印两军位加南达坂一线部队开始同步有计划组织脱离接触,中印边境争端问题出现缓和降温积极态势之后,俄 总 统普 京、印度总理莫迪等多个上合组织国家领导已在此次上合峰会期间同中国国家主席举行深度会唔。除此之外,印度将如何在上合组织框架下同其他成员国一道发出统一的声音,更值得全球关注。
笔者认为,随着东欧冲突引发能源危机,西方世界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分歧。而上合组织将一如既往地同中亚地区国家一道,携手应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推动上合组织在第三个十年的发展,为不稳定世界注入稳定力量。正在撒马尔罕成功举行的这场上合峰会,将为世人给出更多值得期待的答案。特赋《西江月》为评为纪。
中亚丝绸漫卷,
东方红轴和钊。
任凭风浪起波涛。
上海精神难搅。
友圈扩容花絮,
互尊合作香醪。
人文纽带展新韬。
世界维安筑堡。
——2022年9月1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