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片儿猪肉见孝心》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穷困潦倒的叫花子。
本来命运就不济,可这几天,他偏又“破房遭遇连阴雨,漏船又逢顶头风”,一直背着点儿不走运。连续淘了三天的饭,没要到一口吃的。饿得他眼花缭乱,心慌意乱,昏昏沉沉一步三个踉跄,生命垂危,濒临快要支撑不住自己的边缘啦。

就在他生命奄奄一息的时候,有一个壮年阔少,骑着高头大马,前面鸣锣开道,后面车水马龙,左有猎犬,右有鱼鹰,身上穿着锦衣绣胞,足下蹬着高筒长靴,趾高气扬,威风凛凛。
但这个阔少,虽然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忧无虑的生活,但他同情弱者,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位阔少爷看到这个穷困潦倒十分可怜的叫花子那副令人心疼的窘态时,顿生怜悯之心。于是就命人将车上带着的吃喝拿出一部分赏给他吃。这个饿的眼冒金星的穷苦农家汉,一看到这美味佳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可他吃着吃着突然的停下来不吃了。
这个阔少爷就好奇地问他说:你吃饱了吗?叫花子回答说:没有。阔少问:那你为什么不吃饱啊?叫花子说:我不能都吃完,我家还有一位90多岁的老娘,我要剩一些拿回去给我娘吃。这位阔少爷听了叫花子的话,被他的孝心感动了。然后就又命人把车上好吃的装了一大筐,并且还给了几两金子。并说:你回去与老娘好好吃几顿饭吧,用这金子买一些东西置些田地,和老娘一起好好过生活。叫花子感激涕零,拜别而去。
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古“二十四孝”的史诗故事顿时萦绕在脑际。有教养懂孝道的人呐,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做官还是当平民,无论得势还是失势,尊长爱幼孝敬父母长辈始终是积德行善置顶头条的大事。
在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养了一头肥猪。为了改善师生的生活,就把这头膘肥体壮的它屠掉了。然后学校决定给每一位同学蒸五片“梅菜扣肉”。由于学校没有那么多的碗,就让每个同学从家里拿一只碗。学校食堂把肉装在碗里蒸熟,发给同学们吃。
在50年前那个时候,人们除了过年过大节能闻到一点儿肉腥味儿,其它的时间都是粗茶淡饭,甚至吃糠咽菜呀。那个时候儿能有这五片猪肉,那可真是宝中之宝,贵中之贵,求之难得呀。就在见到猪肉垂涎三尺,恨不得一口吞噬的时候,有那么几位同学把这些馋涎欲滴到嘴边的肉竟然没有舍得吃,却小心翼翼地端着碗走了好几里甚至十几里的山路,可以说是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拿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吃。
他们的高尚之举,不是说他们不想吃,而是因为对父母长辈有孝心爱意,回报一点父母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苦,把巨大的肉香诱惑,远远地挡在了本能的欲望之外。
更让人感动的是,当父母让他们与大人们一起再吃一点儿时,他们却说“吃过了”。其孝心真的是可圈可点,虽不是惊天动地,可也感人至深啊!
故事讲完了。虽然非常简单,但我觉得这些同学不仅他们自己有一颗善良红亮的心,而且在他们身上展现的是中国儒家文化的灿烂之光,体现的是思想深处的优秀品质,呈现的是品德教育熏陶的出神入化。
同学毕业五十年庆典之时,把这个真实的故事回忆推荐给大家,献上自己一份热烈祝贺高中毕业50年庆典圆满成功的一份厚礼。
山里布衣
编辑:孔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