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宋红莲
疫情又来了一个反复,有点意外。
前面两次全城管控,一次在春上,一次在秋天,刘哥都能严格遵守防疫守则。这一次是在炎热的夏季,刘哥就有些坐不住了。因为他喜欢游泳,喜欢到城区旁边的一条大河里去游泳。
这一次,疫情暴发的高风险区是在城外的农村,与城区隔一条大河,风险几乎为零。抱着这样的心态,刘哥的心里就像藏了一只猫,挠得阵阵发痒。
他对城区的道路很熟悉,他要是想去游泳,穿行窄街小巷前往,一定能成功。
这一天,刘哥实在是熬不住了,把早前儿子上学用的自行车找了出来。该擦的地方擦了,该上油的地方上了油。最后嘎嘎嘎地在小区院子里试骑了几圈,活动活动。
小汽车不能开了,好多家庭和刘哥一样,都把这些很久不作用的东西搬了出来……可以用它上超市买菜。
刘哥的自行车前面有个篓子,他把游泳用的“跟屁虫”放干净了余气,捏成一团,藏进买菜用的布袋里,放进车篓。
小区门口有戴红袖箍的社区干部在执勤。
刘哥拿出登记卡,社区干部在上面签上名字……小区住户,每天有一次外出购物的机会。
刘哥获得“路条”,放心大胆地从小街偏巷里往大河边骑过去。如果碰上有执勤点询问,他就扬一扬手里的“路条”。
有一个仔细认真的社区干部起疑,问刘哥:“超市在那边,你怎么往这边骑出去呢?”
刘哥也不心慌,脸上还笑了笑,“关在家里时间长了,有点闷人。借买菜的机会,出来溜个大圈子,活动活动筋骨。”
刘哥说得滴水不漏,社区干部也就没再说别的话了。
出了这个执勤点,刘哥知道后面可能会“一路畅通”了。刘哥左弯右拐,向大河靠近。到最后一个巷口,他探出脑壳左右一瞄,没发现有人守着,心里好一阵酸爽啊。
刘哥推起自行车,迅速翻过大堤,顺着一条水泥路,直插河中间。
这是一条大河,有很宽的滩涂,农民当作田在种,所以滩上修得有平坦好走的水泥路。平时,刘哥都是开着车来的。这一次,骑着自行车,顶着大太阳,迎着热风,刘哥心里都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游一次泳,变得十分为难了,他心里是一阵“偷偷跑出来了”的小窃喜。
平时,这个时间点,路上滩上已经到处是车到处是人了。水里面密密麻麻也是人,像下的饺子。起保护作用的游泳圈和“跟屁虫”,五颜六色,亮人眼睛。
今天,河滩是空的,水流是清的。太阳也不那么刺眼,风也不那么热气扑面了。
刘哥将“跟屁虫”吹满了气,拴在腰间。将脱下来的衣服和手机一起放到了自行车的篓子里。刘哥将自行车的站架立稳放好。今天,是他一个人的沙滩,不用担心自行车丢失。
一个人的沙滩,宽阔无垠。一个人的河水,清澈见底。
刘哥很享受这么一个人的机会,这么蓝的天,这么凉的水。仿佛一切烦躁都会随着天上的白云而去,随着干净的流水而走。
刘哥在水里泡了几个小时,惬意不已,实在是舍不得离开。他也知道,如果外出时间过长,引起社区干部的怀疑,也会造成“不良后果”。
在享受最大化的区间内,刘哥还是很理智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到达心中的预设点之后,刘哥迅速上岸,迅速进超市,迅速买好了菜,迅速回家。一气呵成,安全快捷。
只是傍晚,刘哥先是接到一名社区干部的电话,“你现在在哪里?”
刘哥莫名其妙,“在家里呀?”
“一直在家里吗?”
“一直在。”
“那好,你在家里等我,我找你有点事。”
紧接着,一辆救护车闪着红绿灯来到了小区里。几个穿白色防护服的人来到刘哥家里。
刘哥问社区干部,“怎么回事?”
社区干部说:“你看看你的手机健康码。”
刘哥打开手机一看,好好的“绿码”什么时候变成“红码”了?他什么时候成了“高危人物”?
社区干部问,“你今天去了哪里?”
刘哥坦率承认,“我哪里都没去,就只去大河里游了一次泳。”
“哦……”社区干部明白了。大河与高风险区直线距离只有两公里,手机的定位系统确认刘哥进入过高风险区。
刘哥好一阵发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