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河水,没有一点污染,水草茂密,鱼虾成群,更有野生的老鳖,时不时地冒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我们这些钓鱼人经常钓到这些张牙舞爪的家伙。但是专门钓鳖的人很少,偶尔一次机会,结识一位老者,学到了用直针钓鳖的绝技。从此以后,家中的水缸里几乎没缺过。
环城河历险记
五、六十年代的环城河,河水清澈见底,沿岸有许多青石板砌成的码头,是附近居民淘米洗菜、挑水捶衣的地方。夏天到了,又成为孩子们游泳戏水的天然浴场。每逢周末,总有几个小朋友相约到此一游。
那一年我家搬到环城南路清江市医院的简易病房,房子后面就是环城河。夏天的一个中午,住在城里的一位同学找到我,吹嘘已经学会游泳和跳水,让我带他去环城河玩玩,欲与我一比高低。没有多想,约上邻居家的孩子,直接来到码头。我正在换衣服,那位同学早已脱光站在青石板上跃跃欲试了,没等我下水,便迫不及待地一头跳了下去,等我反应过来,只见水面上有两只小脚在胡乱扑腾,半天不见人冒上来。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故意在我面前炫耀的。慢慢的感觉有点不对劲,憋气不应该这么长时间啊?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岸上的我们赶紧跳下水去,一人拽住一只脚,用尽洪荒之力,将其拖了上来。哈哈,只见这位老兄脖子以上顶个破瓦罐,整个人头都卡进去了,瓦罐里不时地响着“呼噜呼噜”的声音,我试图将罐子拔下来,由于卡得太紧,稍微用力就是一阵鬼哭狼嚎!正在一筹莫展,忽然想起语文课里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灵机一动,在河边找到了一块半截砖头,用力将罐子敲开,一颗沾满了淤泥和血的脑袋露了出来。用清水将淤泥洗净后,才见庐山真面目:憋成紫色的脸上好几处擦伤,鼻孔和嘴里都是淤泥,呼噜声就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幸亏从小在医院里长大,多少有点急救知识,清理淤泥后终于恢复了正常呼吸,脸色也渐渐地变红润起来,嚎叫也停止了,又过了片刻,自己坐了起来,我的心才放了下来。顾不得更衣换鞋,扶着他直奔医院,清创包扎,还好没有什么大碍,只是皮外伤。

经历这一次惊心动魄的险情,再也不敢带这位冒失鬼去游泳了。
真可谓:古有司马光砸缸,今有戏水童敲罐。同工异曲救人命,古为今用一良方。
运河上的恶作剧
闲来无事,老两口驱车外出郊游,从枚皋路大桥中间盘旋下来,沿大运河北岸的柏油路向西,竟然一直到了南港码头,老码头破旧的房子还在,但是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忽然发现几座泊船用的水泥墩依然耸立在水中。这不是我在淮中读书时经常游泳和跳水的地方吗?当年的情景顿时像过电影一样浮现在脑海里。
60年代,体育设施极度缺乏,清江市区仅有6408部队一座游泳池,后来市政府把城南公园的荷花池改造成简易游泳池。但是大多数市民还是习惯在没有污染的里运河、大运河里游泳。南港码头水质优良,几座水泥墩高4、5米,下面水深有6米,是游泳跳水的绝佳场所。炎热的夏天,特别是周末,水中人头攒动,水泥墩上总是有几个水性好、胆子大的在表演各种花色的跳水,当然缺不了我一个。
偶然一次跳水后,在上浮到3米深的时候,忽然发现了一个秘密:水泥墩下面有一个一米直径的涵洞,洞的那一边隐约可见到光亮,估计是相通的。调皮的我灵机一动,何不搞个恶作剧吓唬吓唬小伙伴们。又轮到我跳水了,起跑,鱼跃,漂亮的飞燕动作入水,一气呵成,水面上留下一片水花。水下的我赶紧转身对准洞口,一头游了进去,顾不得几条大鱼撞击身体,3米多的涵洞,几秒钟就顺利通过,悄悄地从水泥墩的后面露出了水面,紧贴在墙壁上,静观其变。
一开始,高台上还谈笑风生,渐渐地突然没有了声音,5分钟过去,尖叫声,呐喊声还有哭声一片。活生生的人跳水的下去没上来,这还了得! 接下来,只听见那边扑通扑通地有人跳水声,估计是下去打捞我了。又过了5分钟,差不多了,不能再僵持下去了,赶紧从后面的铁梯攀爬到高台,有人眼尖看见了我,高喊:“他在上面呐!” 一个个纷纷爬了上来,拳头就像雨点一样落在我身上,直到告饶为止,老老实实全盘托出,胆子大的立马下去试探试探,果然如我所说。从此以后,偶尔有人照葫芦画瓢,往高台后面看一眼即露了馅。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搞这种恶作剧了。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我,真想再去体验一下当年的感觉,只可惜没有了力量和勇气,只能望水兴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