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二白”的爱
——读谷俊德先生《追爱张家界》

纵观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谷俊德先生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奇绝的意象、跌宕的悬念,反而使用质朴的语句、简明的刻画、真诚的情义,把爱留给“一清二白”!这“一清二白”,就是“山清水秀”,就是“黑白分明”。
●鲁 絮

这些日子,再读谷俊德先生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仍感触颇深。其实,两年前我就已读过该作品集,还写下拙感《追爱张家界,是境界》。
谷俊德先生和我,分别是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研讨班第八期、第十四期学员。彼时,他把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赠予我,并亲笔题写“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赠鲁絮先生惠存”,我心突然冒出纪红建先生说过的一句话:“追爱张家界,是境界。”我用了纪红建先生原话,只因当时感觉情景很相符。
但如今,我却在当时的“爱之境界”感触中又增加了“爱之色彩”。如果说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的文字就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爱”就是串起它们的“丝线”。都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谷俊德先生的这种“爱”,却是有意的,也是有色彩的。
“家在张家界,族是白族……”于是,“张家界之清”和“白族之白”不出意料地成为了谷俊德先生的“爱之色彩”,这也是他毕生文学创作的有意追求。
这些年,谷俊德先生从医生到秘书,从秘书到记者……他闯进媒体圈后却又“不安心”地闯进文学圈。诸多场合,谷俊德先生都谦虚地表示“自己很卑微,但很努力”,所以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的名字就来自他曾经写的同名散文,而这篇同名散文却获评了“湖南新闻奖”。
正因如此,谷俊德先生在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中,把所有单篇都分别写下被采访人的生平事迹和他自己的采访手记。这是感恩,也是纪念。
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分为“传说张家界”“大美张家界”“追爱张家界”“风俗张家界”“绝美张家界”五个章节,让人阅读时感触到“五根手指攥成一种爱”,一种“一清二白的爱”。
这种爱,大俗即大雅。一般来说,大俗指普通到极致,大雅指美好到极致,但大俗又具“放松而不放纵、风流而不下流”等属性,是以最终也有了大雅的“境界”。纵观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谷俊德先生把“大俗即大雅”展示得淋漓尽致。
诸如第一章节“传说张家界”,谷俊德先生用《白族仗鼓舞传统招数的传说》来开篇,讲述白族仗鼓舞“传男不传女、传少不传老、传内不传外”等规矩,以及“野猫戏虾、五龙捧圣、兔儿望月、童子拜观音”等“二十一招数”,并收录“仗鼓,仗鼓,一舞舞到北京昆明湖,一跳跳垮我的大裆裤”等民谣。
第二章节“大美张家界”中,谷俊德先生用《栗山小,年猪大》来压轴,解读当地古今流传的“穷不丢猪,富也喂猪”“要发财,猪牵来”“杀个年猪当横财”“养儿不读书,就同养个猪”“人不发奋,猪拱一嘴”等习俗,并提炼“栗山年猪文化节”之“推介栗山品牌、宣传栗山文化、搞活栗山经济、振兴乡村旅游”四个含义。

这种爱,重人即重己。无论何时何地,看重他人就是看重自己,可谓颠扑不破的真理。纵观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谷俊德先生把“重人即重己”展示得淋漓尽致。
谷俊德先生身为白族,同时也写苗族、土家族和汉族等;谷俊德先生来自桑植县,同时也写永定区、武陵源区和慈利县等。在题记中,谷俊德先生写“一把镰刀,舔着岁月的脸蛋,阳光下散发稻香。开镰,大地弥漫粮食的味道,丰收的歌儿飘香远方”,我读了不下十余遍,每遍都恍然自己也是他笔下岁岁年年轮回的“开镰,跪谢大地和苍天”。
在后记“创作谈”中,谷俊德先生表示,“将永远牢记一个作家的使命,徜徉在张家界的山水间,一路高歌。为张家界的传统文化鼓与呼。为祖国的民族团结鼓与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鼓与呼。”
曾经,张家界市作家协会主席石绍河先生与我交流,说谷俊德先生的民俗作品笔力刚健、视觉独特,普通的民俗在谷俊德先生眼里都是庄稼,其作品有一种蛊惑力,让人心动……
曾经,张家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成均先生与我交流,说谷俊德先生的民俗作品张扬着一种哲学思想,表现了一种人文素养,无论写人、写物、写事,都能体现创作功底……
曾经,张家界日报编辑郭红艳女士与我交流,说谷俊德先生是从农村走出的草根作家,身上总有一种泥土气息,正是这种泥土的黏性与柔和,才使其作品老道厚重,读过后总令人静心沉思,这就是文学的魅力……
对此,我深以为然!纵观文学作品集《追爱张家界》,谷俊德先生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奇绝的意象、跌宕的悬念,反而使用质朴的语句、简明的刻画、真诚的情义,把爱留给“一清二白”!这“一清二白”,就是“山清水秀”,就是“黑白分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