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卫华
2017年11月17日,在立冬后的第十天,受老班长一年前之邀,我们四位战友,结伴前往山东的蓬莱,和已经离别四十年的陈友安、陈友禄、孙绳义三位老班长相聚。虽已是冬寒料峭的季节,但老战友的全程陪同接待,让我们在浏览蓬莱美丽仙境的同时,充分感受到战友之情的热度,和久别重逢的温暖。

蓬莱是山东烟台的县级市,位于胶东半岛的最北端。其依海傍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的独到之处,是可以与青岛相提并论的著名旅游和海景城市。从我们跨进这座濒海小城的那一刻起,就充分领略到山水城市的悠闲和美丽,深切体会到山东汉子的热情和豪放。
当晚,在老班长的安排下,我们下榻在市里最豪华的蓬莱宾馆。迎客厅中的晚宴,老班长用高规格的宴请,欢迎我们这帮远方的来客。而美酒则为这次相聚,增添了热烈而隆重的气氛。山东人喝酒,有山东人的习惯和规矩,他们不像咱淮安人,上来就剋(喝),而是在喝酒之前,先预热一下,让你先分别品尝一小杯加了蜂蜜的酸奶,然后再喝一小杯热粥,目的是热热胃,暖暖身,垫垫底,好为接下来的相互敬酒和畅饮,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当喝酒正式进行时,敬酒的方式也有别于淮安,也许是山东人的大气,用的酒杯是不大的玻璃高脚(杯),没有咱淮安人的酒壶和小盅。喝酒开始,只见倒满酒杯的东道主,在致过欢迎词后,便分三口一饮而尽。还能说啥呢?咱淮安人也是来自礼仪之帮,虽然酒量有限,但这第一杯当然是三口干杯。接下来就是副主陪,也是我们四位战友当年的老班长,只见他紧随东道主,也是三口而尽。
在山东,这三可是吉利数字,从孔子开始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教化,什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三生有幸,三羊开泰,三顾茅庐,三足鼎立,如此之三,比起咱淮安人喜欢的八和六,则更富有典故和传统,而引申至酒杯之中,又显示出山东汉的英雄和豪气。正是受到了老班长们豪气的感染,这顿久别的重逢酒,让鲁苏两地的战友,喝的是豪情奔放,酣畅淋漓。
这喝酒归喝酒,而第二天的海景游览,则更让我们大饱眼福,叹为观止。11月18日,经过老班长精心安排,所游览的第一个景点,便是座落于黄渤海之滨的“三仙山”。据导游介绍,东海之上有三座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因为山上有仙人居住,楼阁宫阙均为黄金白银建造,还有灵丹妙药,人食之可长生不老,因而引出秦皇汉武东海访仙求药的故事,并流传至今。正是借助这三仙山的传说,蓬莱人高瞻远瞩,充分利用这个民间传说资源,十年前就耗资近三十亿,倾力打造出又一个人间仙境。
先有蓬莱阁,后建“三仙山”(景区),面朝黄渤海,来此可成仙。说道三仙山风景区,其实就是把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而又令人神往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以满足人们拜仙祈福,祈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

而纵观整个园林则表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美术、雕塑、诗歌、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是一个集大成的文化系统工程。其亭台楼角之齐全;园林文化之厚重,艺术内涵之精湛,加之园区内古木参天,奇石各异,碧水荡漾,虽是人工雕琢之成,确巧夺天工,浑然天成。而最后留给游人的感受,是这三仙山景区,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是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展示出的乃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画卷。
而园中最让人记忆忧深的是一座镇园之宝——重108吨,长12.86米的世界第一大整玉卧佛。目前已成为中国世纪记录协会收录为世界最大整玉卧佛候选世界纪录,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
另外还有重260吨的十一面观音;重72吨,高9.9米的站观音。它们都是采用缅甸冰种水白玉精雕而成,堪称稀世珍品。整个景区文化内涵厚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艺术精湛,令游览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不过,三仙山毕竟是人造景观,游览蓬莱阁才是此次山东之行的主题。中午饭后,我们在老班长的陪同下,马不停蹄的直奔主题而去。据导游介绍,蓬莱阁是中国古代,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雀楼,并称的四大名楼之一,是一处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结晶的古建群。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佑六年(1061年),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其“八仙过海”的传说和“海市蜃楼”的奇观享誉海内外。

(自左向右:胥全迎、申卫华、钱军、陈友禄、陈友安、孙绳义、汪建明)
只可惜此次山东之行,正值初冬之季,海市蜃楼只得听导游描述罢了,不过游览完蓬莱阁全程,倒是有种想做回神仙的感觉。而眼前的蓬莱阁虽历经风雨沧桑,但她如今已发展成为以古建筑群为中轴,蓬莱水城和天衡山为两翼,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山(丹霞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莱阁)为格局,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在参观主景点——蓬莱阁的过程中,顺着上山(丹霞山)的石阶登顶,其一草一木,一房一屋,一碑一刻,无不蕴藏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那八仙过海的传说自不必说,单说那镇阁之宝的卧碑,还真第一次听说。据导游介绍,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宋朝文人苏轼被贬用知登州(也就是蓬莱)。他在蓬莱呆了不过二十几天的时间,做了五天的知府,就向皇帝连上了两个奏折。一是《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要求加强登州海防;二是《乞罢登莱榷盐状》,立挺废除食盐官营专卖。这两个奏折的上报和准奏,则充分体现了苏轼忧国忧民的崇高精神,表现出一代名臣关注民生、勤于政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赤诚之心。
于是,后人为纪念他,专门在蓬莱阁顶,为其修造了“苏公祠”和卧碑亭。而卧碑亭中的卧碑书体,则为苏轼手书。据民间传说:苏公当时是边喝酒边写就,前半段工工整整,后半段则龙飞凤舞,以表露出他的豪饮奔放,放荡不羁的品质和性格。
也许正是当年苏轼加强海防建设的建议,几百年来,这登州已成为咱泱泱大国,抵御外敌侵略的要塞,融合精武文化的重地。而登州历史上精武文化的代表,当属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由于戚继光是登州人士,就像咱淮安人士周恩来一样,是蓬莱人民的骄傲。如今在蓬莱阁的景区,一座戚继光的高大铜像,让来此游览的我们肃然起敬。站在戚继光的塑像下,在感慨这位抗倭英雄的同时,发出了民族要振兴,国家须强大的心声。
当然,在蓬莱阁上还留下了许多保家卫国,抗击外敌侵略的印记。尤其是那海边炮台上的铸铁大炮,则记载了中华民族和胶东半岛人民几百年来,抵御外敌侵略的英雄历史。至于蓬莱阁上那“海不扬波”的四个大字,则是抗击倭寇的历史见证。据导游介绍,甲午海战期间,小日本的战舰就在黄渤海中,对着登州进行炮击,最终只有一颗炮弹,落在了四字中间“不”字之上。正因为这个“不”,无论日寇坚船利炮如何炮击,蓬莱阁始终屹立不倒,安然无恙。有人说这是八仙神灵的保佑,其实,这是胶东人民,保家卫国,奋勇抵抗外敌来犯的精神体现。

而近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冯玉祥也在蓬莱阁上,也曾留下了他的抗日印记。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的猖狂侵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浪潮。做为爱国将领的冯玉祥,力主抗战,并与合作,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了举国闻名的察哈尔抗战。但却因遇到了蒋介石的破坏和日寇的进攻而失败,冯玉祥被迫息影泰山,忧愤难平。
1934年6月,冯玉祥与前来探望他的国民党元老李烈钧一起由泰山启程去胶东。30日来到了蓬莱。冯玉祥的蓬莱之行是一次抗日宣传之行,在蓬莱阁戏楼上他大声疾呼:“中国抗日则存,不抗日则亡。”即便是在蓬莱阁上观望风景,冯玉祥心中也满是抗日激情。一次,冯玉祥题写上联:“备倭城头畅谈抗日”,李烈钧很快对出下联:“避风亭内策划兴邦”。如今,蓬莱阁主阁一楼的左右明柱上还悬挂着这副对联,而这副对联最好的注脚还是冯玉祥的“碧海丹心”。在蓬莱阁上,与冯玉祥有着同样心情的李烈钧写下了一副对联:“攻错若石,同具丹心扶社稷;江山如画,全凭赤手挽乾坤。”忧于时局的李烈钧对冯玉祥说:“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寄希望于你们身上了。”他还请冯玉祥为自己的对联补额。冯玉祥遥望蓝天碧海,触景生情,提笔挥毫,写下了“碧海丹心”四个大字,抒发了他忠心报国的情怀。
蓬莱阁的游览可说是大开眼界,而接下来极地海洋馆中的视觉盛宴,更让参观的我们见证神奇,一饱眼福。海豹海豚的即兴表演,让你目不暇接;海象(大)白鲨的零距离接触,让你激动万分;穿越海底的神秘世界,让你啧啧称叹;而最后观看的美人鱼表演,则将此次的山东蓬莱之行推向了高潮。
此次的山东之行,蓬莱之聚,真可谓是快乐多多,激动多多,感慨多多。为了表达对老班长,及其蓬莱战友发自肺腑的感谢,在11月19日上午分别的那一刻,我们四位当年的新兵向他们发出最诚挚的邀请:“老班长,明年春天,欢迎你们带着夫人,到咱大淮安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