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萤烛之光 点燃责任和担当
——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战“疫”纪实
通讯员 喻沈竞 融媒体记者 龙 歌 摄影报道
面对疫情突然爆发,贵阳市各区都相继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与病毒进行赛跑。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不少党员干部在疫情期担任志愿者“逆流而上”,地灾应急值班人员克服各种困难,连续13天24小时不间断默默坚守岗位,充分展现了地质人“向险而行、冲锋在前、无私奉献”的担当和精神。

点点萤火汇成河 逆流而上行使命
54岁的任明强从9月6日开始,加入新天寨环溪社区志愿者工作,协助做好核酸检测、抗原检测试剂入户分发、社区爱心物资入户分发、小区出入人员管理值班值守和社区安排的相关工作。清晨6点手机微信响起那一刻,他便“打锣式”地通知住户做核酸。他认真的说,“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是责任啊!”


51岁的刘秀伟在疫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报名了所在小区万科新都荟的志愿者。“知道参加志愿者风险大,但是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站出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刘秀伟说。通知大家做核酸、维护现场秩序、发放物资……刘秀伟同志就像“革命一块砖”,只要社区和小区物业有需要的地方,他就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46岁的张美雪“变身”成天骄豪园创业城4栋的楼长,他不仅是社区的志愿者,更是居委会干部的辅助者,也是整栋楼的“定海神针”。要做的工作繁琐复杂,要操心的事情千头万绪,“任职”的第一天,就挨家挨户上门询问情况、登记基本信息、掌握基础资料,做到情况清、人数明,一旦有任务下达,有准备、不慌乱、不遗漏。除了白天的工作,晚上还要在卡点值守。这些都是小事,只要不出现疫情再累也值得。他说,“楼长不是官,是党和政府连接居民百姓,打通‘最后100米’最为关键的‘桥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并坚持用‘细心、真心、耐心’的工作态度去做,小区楼栋的百姓就会舒心、称心、开心,就会有平静和安详的幸福感,就不会有恐慌,就有了抗击疫情的精神动力。”


42岁的周西霞自9月3日投入到国电金海域社区的抗疫工作,专门负责核酸检测的秩序维护、人员数据统计、扫楼、抗原试剂的发放和统计,帮助社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员进行信息的绑定和独居老人采集抗原试剂等。她说,“还没做志愿者之前,都知道医务人员很辛苦,由于贵阳这波疫情的突然爆发,有幸加入到了防疫志愿者的队伍,如愿像医护人员一样,能够为大家做一点事情,让我倍感荣幸。”

41岁的杨元丽9月4日加入中铁逸都国际志愿者团队,每天早上6:00逐户敲门、核对信息、发放检测试剂盒,针对不会做抗原检测的老人,就一个个的进行指导或帮助。她说,“我深知作为志愿者风险大,但是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积极的响应党委政府就地转为志愿者的号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期为疫情的早日结束献一份微博之力。”

疫情静默管理后,小区的每栋楼要有人劝返擅自外出人员。40岁的胡屿成为志愿者后就负责这项工作,他的任务就是守住分配给他楼栋,劝返要外出的居民们。他每天起早贪黑,严把楼栋进出口,配合社区、物业全力做好疫情联防联控,做到守土有责、用心尽责。
39岁的陆安良住在花溪区保利溪湖小区,进入静默期后,看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陆安良果断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和大家一起奋战在抗疫一线,组织群众有序开展核酸检测,协助发放团购物资等。“配合上级做好抗疫工作,不添乱的同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陆安良谈到自己的志愿者经历如是说。

38岁的杨亮主动请缨参加世纪城志愿者工作,从接到任务的第一天开始,持续工作在疫情抗击第一线。他带头承担龙禧苑5栋、9栋核酸检测辅助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永远冲在第一线。通过电话对接、物业楼管、社区居委会及志愿者齐抓的方式,整合梳理数据,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他随时提醒并参与疫情防控安全值守、核酸检测、抗原试剂检测和扫楼、蔬菜配送等工作。“有大家才会有小家。”他总是说。

32岁的夏清身处疫情重灾区之一的甜蜜小镇。9月9日在接到急需志愿者报名参与接纳物资等相关工作的通知后,他立即报名。开始时因防护物资缺乏,只能穿戴简易的防护装备,每搬运一车物资都需要全身进行一次消毒。第一次穿戴防护服时,心里还是会感到紧张,但每次医生都会严格强调防护措施,包括怎么穿防护装备、工作结束后怎样进行消杀、怎样正确安全地脱下防疫装备。夏清说道:“每次紧张的时候,我就会在脑子里把细节再过一遍,并且做一次自我检查,心里的担忧、害怕和顾虑也就慢慢消除了。”他直言,这次防疫志愿工作让他更加理解医务工作者。“穿着隔离衣,不能喝水,上厕所也很困难,每天医生的工作量很大,很不容易。”


32岁的卢裴裴从9月7日晚上7点参与志愿者工作以来,每天兢兢业业,疫情防控一线卡口有她的身影,深夜的街道上有她的脚步,给独居老人、抗美援朝战士、残疾人发放蔬菜包、抗原试剂有她的背影。不知不觉中,她的脸上出现了长时间戴口罩的印痕,手也被被磨出了很多茧子,但她乐此不疲,在防控工作中,她深感工作人员的辛苦不易。“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应该做好表率、冲锋在前。为守护大家健康冲在抗疫前线。”她这么说的,也一直坚持这么做的。


58岁的退休职工朱学书,在遵义义工联做注册志愿者。她自区域核酸检测以来就始终坚守一线,尽职尽责,每天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承担着验“双码”、量体温、维持秩序、上门帮居民做抗原检测等工作,有空的时候就挨家挨户宣传防疫知识。她在承担疫情防控工作之余,还对社区内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病残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纾解、悲伤抚慰等心理关怀。她用实际行动彰显了“退休不褪色”,不仅保障了群众的安全,也给年轻志愿者们做好了表率。
地灾监控不松懈 坚守不息显担当
在环境院,舍小家顾大家的除了志愿者们,还有吴东燃、许林江、吕龙、杨祥4位在省地灾应急值班室长达13个日夜的坚守。
吴东燃有一对双胞胎女儿,疫情发生后,每天他也很担心家里的情况,但在危急关头,他选择了应急值守。他深知,现正值严防秋汛的关键时期,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地灾防治工作同样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因此只能舍小家顾大家。“想女儿的时候,就打视频电话,看着她俩的笑脸,听听她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许多。”吴东燃说。

许林江介绍,这是他工作以来,值班时间最长的一次,连续13天。贵阳市开展静默管理前一天,他们几个就开始值班。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他们几人坚守。“领导来给我们送来一些生活物资,这些天我们把办公室当家,一边关注全市的疫情消息,一边时刻紧盯全省地质灾害情况,主动收集、发现预警性、苗头性信息,加强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强化沟通报告,及时做好地灾防治的调度工作。”

一起值班的还有值班驾驶员杨祥,他说,好在家人有妹妹照顾,因此无后顾之忧。他和吴东燃、许林江等人一样,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没有衣服换,实在太脏了我们就去洗手间把衣服洗来晾干,第二天继续穿。“这是特殊时期,我们大家都能克服,希望早日打赢抗疫之战。”杨祥说。
据吴东燃介绍,他们值班期间,全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平台出现了几次红色和橙色预警,经过调度后已经妥善处理。“无论怎么困难,我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请大家放心。”吴东燃如是说。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疫情防控吃紧时刻,环境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朝着疫情防控第一线奔赴而去,他们以萤烛之光,点燃责任和担当,筑起抗击疫情的防护墙,守护一方百姓的平安。
协作媒体:
中国龙网(http://www.zhglw.cn)
窗口网(http://www.gzdfxw.com)
《窗口》文学微刊(微信公众号:ck3293888)
博雅塔文学社(微信公众号:wyl3221777@163.com)
未名湖文学社(微信公众号wyl3237688@163.com)
燕园书画研究院(微信公众号:wyl86871808@163.com)
未名湖艺术研究所(微信公众号:wyl86838086@163.com)
网站、期刊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
微信公众号投稿邮箱:就是微信公众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