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恭 王 府
文 / 武 稳 祥
日落西陲,夕阳灿烂。人困马乏,满头大汗。我们拖着疲惫之躯,坐在神武门外西边的树荫下歇息。娟借空儿用手机联系今晚的歇处,联系多处,好几处都人多爆满。最后,在城西北角联系到一家。我们即乘124路公交到鼓楼下车,在一家回民饭馆吃了饭。娟叫了个出租车,拐了几个弯,走了好远,来到了一条偏僻的小街道:六铺炕。终于找到了“汉庭酒店·德胜门店”。住上了一楼的8111、8112房。这里还算僻静,出门在外,这就很不错了。晚上洗毕后,我给文超打了个电话,告知了平安。我们远行在千里之外,儿子他肯定挂心着。

5、10,早餐后,娟结了账,我们来到街上,好不容易挡了个出租车。朝南走过了鼓楼十字,又向西拐了好大一个弯。北京的胡同特别多,车拐进一个小胡同,越走路越窄,车不能继续走了。我们只好下了车,又步行了好长一段路,方才走到了砖墙已封的酒店后门。令人十分懊恼,只好又往回折。我一时心慌气短,呼吸急促,赶忙停下 服了几颗救心丸。缓了一会儿,咬着牙 硬坚持着走。又拐向北,到了鼓楼大街。在一过路便桥附近,终于找到了“汉庭·鼓楼店”。住上了二楼的8205、8206房。以后方知:这儿离地铁站较近,多有方便。小歇了一会儿,娟说:咱今儿先到“恭王府”看看。我们都不认识路,她就叫了个出租车,把我们拉到什刹海,就快到了。恭王府及花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一带。恭王府在清朝乾隆年间,曾为权臣和珅的府邸,和珅因巨贪罪被嘉庆皇帝赐死后,其府被嘉庆赐给了其弟庆郡王永璘。咸丰元年,咸丰皇帝又把府邸赐给了他的六弟恭亲王奕䜣,始称恭王府。豪府华宅 三易其主。

和珅 —— 乾隆15年(1750)到 嘉庆4年(1799、正、18),原名:善宝,字、致斋,钮钴禄氏,正红旗人,父常宝。他唇红齿白,年轻英秀,仪表俊雅,飘逸不凡,惹人注目,精通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从政20余年,升迁47次。和珅深受乾隆皇帝的庇护,善揣帝心,应对机敏,马屁成精,官至首辅。权倾朝野,不可一世。贪脏枉法,揽权纳贿,欺上压下,官民共愤。

嘉庆4年正月初三(1799、2、7),太上皇乾隆驾崩。第二天,和珅就被嘉庆解职,继而抄家。查抄清单上 和珅的家产竟值银八亿多两,清朝当时全国的年收入也仅7000万两,他的竟是全国20年的收入。真个是古今第一大贪官!正月十八,他被嘉庆降旨自缢,终年50岁。北京城从此就广为流传着一句名谚:“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其实 和珅除贪之外,他还是很有才能的。他一生写过大约5万首诗,也可算是我国的第一高产“诗人”。曾有《嘉乐堂诗集》问世。
和珅平步青云,专横跋扈,多年不倒。除了乾隆袒护、高才善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乾隆皇帝在65岁时,喜得一最小的女儿。她酷象其父,乾隆十分钟爱。破格封她为“固伦和孝公主”,称十公主。日长苗壮,天生活泼,稍长尚武,精骑善射,巾帼丈夫! 年14岁时,奉旨下嫁给了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秦晋联姻,使和珅与乾隆皇帝成了名符其实的儿女亲家,一举跃为皇亲国戚。天子嫁女 非比一般,嫁妆的丰厚,场面的阔绰,荣耀天下,无人匹敌!和珅倒台后,他们依旧还住在故府。和孝公主非但武功卓越,胸襟更为不凡。身临三朝,从不倚势凌人,故多赞敬。享年49岁,道光帝曾破格为她亲临致祭。

恭王府的第二代府主——庆亲王永璘。是乾隆皇帝的第17子,也是他最小的儿子。生母为孝仪皇后,他和嘉庆皇帝是一奶同胞。永璘虽出自豪门皇族,但生性豪放,倜傥不羁,不甚读书,喜音乐,好游嬉,胸无大志,不问政治。因而,文武双全的乾隆皇帝是不太喜欢他的。众多的皇子们 一个个无不觊觎皇位宝座。在一起议论时,人人高谈阔论,个个侃侃而谈,众前争显才华。唯有他与众不同 一枝独秀,语出惊人:“使皇帝多如雨落,也不会滴吾顶上。惟求诸兄见谅,能将和珅府邸赐居,则吾愿足矣”真可谓:难得的知足常乐也。
乾隆晏驾之后,他的继任嘉庆皇帝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立即铲除和珅。和珅被监押半月,奉旨自缢后,嘉庆立即把和府赐给了庆亲王永璘。也算是使他幼弟的凤愿梦想成真。但因和孝公主夫妻仍旧在东院居住,所以庆王也只是居其一半。既就是如此,永璘也算是夙愿得偿、心满意足了。

永璘虽出身于帝王之家,但他却不喜那勾心斗角、玩弄权术的政治生涯,一生始终向往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平民生活。因而,他从不倚权仗势,演绎了许多诙谐幽默的趣闻闹剧。在此试举二例:
永璘做王子时,经常便装出宫。人常说“店大欺客,客大欺店”。有一次,他行至前门大街,到一家颇有名气的大饭店饮酒时,看见一个跑堂的伙计在大声严厉地训斥一位老实巴交的老农:“哎!瞧你这酸臭熏天的怂样子,也配来这儿吃饭,快滚,滚出去!”永璘瞧在眼里,怒从心起。他立即命手下的人 马上到屠宰场牵了一头大牛来。拴在大饭店的客厅里,任牛在华美的地毯上连拉带撒。吓的满堂的食客不知要发生什么事,大家都一哄而散。伙计急忙把掌柜的叫了出来,等问清了原由,立即解雇了那个“狗眼看人低”的伙计。掌柜的又连忙点头哈腰、抱拳揖手,恳请十七爷高抬贵手,他这才命人牵走了那头牛。

还有一次:满族人善飞马尚骑射。某日,永璘在上书房台阶下练箭习射。恰巧,嘉庆皇后的鸾驾由此经过。谁也没料到,他一时心血来潮,竟不知天高地厚地一溜烟跑过那一队金瓜钺斧仪仗。厉声喝住轿夫,一只手揭开轿帘 另一只手还攥着弓,大声说:“让我看看娘娘是什么样儿?哟,娘娘就这样啊!也是个人啊!去吧 去吧!我当娘娘是什么样呢?”皇后从来也未受过如此羞辱,立即告知皇上,一问清来龙去脉,嘉庆笑道:“他是先皇的幼子 朕之爱弟,叔嫂之间开个玩笑,还算个事吗?一笑了之吧。”皇帝的一句话立即浇灭了弥天大祸。
永璘一生安富尊荣,憨厚率真,虽无建树之功,亦无失德之处。于嘉庆25年(1820)3月13日病逝,享年55岁。葬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州五峰山下白羊城,坐西向东的庆僖亲王园寝。岁月沧桑,后来 他的陵寝被多次掘墓盗宝而毁坏。

奕 䜣
恭王府的第三任府主,也是本章的主角,就是晚清咸丰朝的恭亲王:奕䜣。奕䜣是道光帝的第六子,自幼天资聪慧,“颖敏冠诸昆”。文韬武略,智勇双全,天生奇才,堪当大任!奕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其母全后早年暴崩。年仅9岁的奕詝 就由奕䜣的生母——贤淑善良的孝静康慈皇后抚育,一直到20岁。
道光帝的几个较年长的皇子俱已夭折,还有几个、但都年幼尚小。接班人也就只能在他二人之中选择其一了。若论才智武功,奕詝均逊色于奕䜣。但奕詝的孝诚仁厚、雅和谦让却在奕䜣之上。到底立谁为储君?道光帝一直踌躇犹豫,举棋难定。若要能挑起统治江山重担的,就必定要有治国才能者。若还如此,当非奕䜣莫属!但道光帝对全后情深义笃,对其早故,深痛中有暗藏内疚。因而,从感情上又希望立她所生的奕詝。看起来、天生‘私心’,君民皆同。

道光30年(1851),66岁的道光帝于弥留之际,在圆明园寝宫慎德堂,宣召杜受田等10重臣进见。当众打开皇储金匣,齐齐传阅,但见圣谕上朱笔写着:“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大清王朝从来也无一旨两谕的先例。此事足见道光帝舔犊情深,真可谓用心良苦。道光帝晏驾后,四子奕詝继位,史称咸丰皇帝。他在奕䜣的亲王前边特意加了一个“恭”字。不言而喻,这是皇帝哥哥在警醒恃才傲物的奕䜣:尽管你比我才能高,但必定君臣有别,你必须恭恭敬敬地恪守为臣之道,千万勿生异心邪念。
其实,咸丰在登基伊始,并不信任奕䜣,只给他如代皇帝祭祀慕陵(道光陵)之类的闲差。直到咸丰3年9月(1853),太平天国的北伐主将林凤祥率部势如破竹,攻入直隶(今河北),京师危在旦夕。咸丰在这危难之际,才不得不倚仗这位才智超群的亲兄弟,委以重任,为自己分忧解难。年仅20岁的奕䜣第一次以亲王的身份入值军机,从此进入了清廷的最高领导核心。他与其它多人共商,联合僧格林沁与胜保等多部清军,对对方形成了合围之势。终于在咸丰5年(1855)春夏之季,彻底剿灭了太平天国的北伐大军。一举缓解了咸丰朝廷当时十分危机的紧张局势。他虽建立了大功,但仍未减少咸丰对他的猜忌戒备。

在一个多月后,因一“家事”,他又被咸丰帝罢免了一切职务。罚回上书房读书,旷日持久,竟达5年之多。直到咸丰10年(1860),英法联军从广州北上,兵临津门,近万人进攻大沽口。清军抵御不住洋枪洋炮,咸丰帝只好匆匆带上皇子、六宫等逃避热河,把“议和抚局”的困境全推给了奕䜣。8.22.英法联军由京郊东北直西攻入圆明园,奸淫抢掠,四处纵火,大火熊熊 竟三天三夜不灭,烧死了男女300多人。先后抢掠珍贵文物达150万件之多,大清王朝修建了150多年,举世无双的东方艺术宫殿几乎被抢劫一空。3500名英军又抢又烧。奕䜣无奈 只好极不甘心地签定了屈辱的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强悍的沙俄又借机“居中调处”,1858年讹割去我国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当年在北京换约时,曾遭到肃顺等人义正言辞的驳斥拒绝。这次又讹去我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领土,致使良港海参威改为了符拉迪沃斯托克。“议和”以巨大的代价 终于成功,英法撤军,27岁的奕䜣因此声望大增!

咸丰11年7月,内忧外患的咸丰帝病死热河。立唯一的儿子载淳为皇太子,遗命肃顺等8人为顾命大臣,辅弼幼皇。奕䜣和慈禧叔嫂二人暗暗密谋后,突然发动了‘辛酉政变,’捕杀了肃顺等8人(斩3人流放5人)。封奕䜣为议政王。将年号“祺祥”改为了“同治”,意为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和议政王同心协力,共同治理朝政。从此,慈禧逐步职掌了大清国的最高权力。
由于慈禧初掌大权,经验尚欠。因而,清廷的军政大计,大多出于奕䜣之手。期间 奕䜣大胆起用汉员英才,为国所用。如: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等等。其中,曾国藩、曾国荃率领湘军攻克南京,灭亡太平天国。左宗棠率军西征,收复新疆的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张之洞办军工、振纺织、筑铁路等。李鸿章率领淮军围太平 剿捻军 开炮局 办水师。刘永福率黑旗军在越南英勇抗法。曾纪泽赴俄谈判不辱使命……。其时宝岛和朝鲜越南新疆等地相继有事,直忙的奕䜣绞尽脑汁 左右应对。宦海沉浮,后来他又两次被慈禧罢官又复职。

由于屡屡受到列强的要挟与欺辱,使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兴国强兵,腰杆才能挺直,言行才能气壮,才不会被别人所轻视。因而,他大刀阔斧,大搞洋务,学人之长 补己之短,呕心沥血,发愤图强!率满汉、统九州、购军舰、办军工、造枪炮、制甲船、开矿藏、筑铁路、振纺织、练新兵、建学校、赴留洋……矢志中兴。 昼思夜想,热切盼望有朝一日,我国也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咸丰初年,因庆王早故,咸丰帝收回王府,转赐奕䜣。咸丰二年4月22日(1852.6.9),奕䜣正式迁入王府。同治初年,他位高权重,显赫朝野。聘请大批能工巧匠,对府邸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又增建了后花园,规模气势、今非昔比,大超于前,史称“恭王府”。王府坐北朝南,分西、中、东三院。中院主殿银安殿,为祭祀之所,庄重而神圣。西东两院 多居住人,西院主殿葆光室,主要陈列的图文是介绍和珅的生平,他在此住了20年。东院主殿多福轩,是当年十公主的寝宫。整院的古建筑,院院相通,宫宫相连,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堪为遍布京城的王府之冠! 特别是后花园:假山真水,奇葩异草,亭榭楼阁,点缀其间。福池琼林,修竹绿藤,清流潺潺,曲径幽幽。怪石暗穴,别有洞天,真是令人目不睱接。豪宅典雅,美不胜收,人间仙境,誉冠京华!恭王在这里共居住了47年。一代英杰,一生三落三起的奕䜣,终于在清朝衰败的多事之秋,于光绪24年4、10(1898.5.29)晚,因病逝世。享年67岁,谥曰“忠”。葬于北京北郊昌平县崔村乡翠华山前的麻峪。陵前有享殿、石狮、牌坊等,依山傍水,规模宏大。陪冢众多,拱围四周,佳壤福地,英雄长眠!
可惜后来多次被掘墓盗陵 洗劫一空。追忆古人,感慨倍生,凑韵一篇,以表敬意。
《忆 恭 王》
1
晚 清 翘 楚 数 奕 䜣,
文 韬 武 略 冠 诸 昆。
惜 失 交 臂 帝 王 梦,
道 光 欠 虑 埋 祸 根。
2
初 露 锋 芒 展 雄 才,
剿 灭 北 伐 太平 军。
咸 丰 嫉 能 器 量 小,
遭 贬 书 房 苦 修 身。
3
英 法 恃 强 陷 帝 京,
抢 掠 圆 明 纵 火 焚。
北 京 议 和 挽 危 局,
两 宫 仓 皇 逃 西 秦。
4
辛 酉 政 变 诛 肃 顺,
扶 持 慈 禧 掌 乾 坤。
重 贤 不 分 满 与 汉,
曾 左 张 李 均 名 臣!
5
克 复 江 宁 传 喜 讯,
剿 捻 黄 河 奏 佳 音。
屡 与 慈 禧 共 忧 患,
忍 辱 负 重 尽 忠 心。
6
修 路 开 矿 办 军 工,
购 舰 留 洋 学 先 进。
中 流 砥 柱 呕 心 血,
矢 志 中 兴 立 强 林。
7
评 人 论 事 须 公 允,
成 败 长 短 宜 两 分。
恭 王 干 练 当 褒 赞,
偷 安 媚 外 逊 肃 顺。
8
历 来 人 难 改 命 运,
空 使 英 雄 遗 长 恨!
恭 府 盛 衰 付 烟 云,
岁 月 如 梦 客 思 深。
(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都是汉族人,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完)
2017、8、16—17、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