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清清楚楚的,那是1980年3月30日,我的第一首诗歌“人民盼着了这一天”发表在《四川日报》的“宏图”副刊上,安排在正中的位置,一眼看去,很是醒目。
这之前我一直在盐亭县章邦乡当知青,与初升的太阳一道走向连绵不绝的川北丘陵,春耕秋收,在沉默的岁月里一天天进入青春时光。我在汗水跌落的劳动间隙,思索人活着的意义,以及要为这个沉闷的年代写些什么样的文字?忘不了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背负简单的行囊跋涉到章邦苏家山插队当农民,在一次偷看外国文学书籍的冲动后决定业余从事写作,拿起灌“红岩”墨水的“永生”钢笔不停止地胡乱写起来,最早的粗糙的诗歌题目约略知道叫“劳动时所想到的”“黑夜”“春水”一类,虽然无病呻吟和假大空充斥字里行间,那阵朗读还把自己感动得一楞一楞的,渴望将红色的战火燃烧到整个地球。写了几年,我把别个知青收工后串队撩女知青的功夫都用在激情创作上,依然收效甚微。将迸发革命豪情的诗篇投向刚复刊的《诗刊》《四川文艺》《解放军文艺》和《人民日报》后均石沉大海,连泡都没有冒出一个。大约在1976年春夏之交,《四川文艺》编辑部用铅印的退稿信告诉我,指出我的作品阶级立场鲜明,革命斗志昂扬,然而人物形象单薄,英雄人物没立起来云云。当时我是从居住的生产队徒步十里山路到章邦乡场邮递员手里拿到这封信的,连夜回队一晚上都翻来覆去读这封简单的退稿信,内心甚是激动,却不知道为了什么。
1979年的冬夜降临我所在的盐亭小县城,那时我已经在邓公关于知青全部返城的指示后改变命运,回到县上一家破破烂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当学徒工,工作繁重不堪而工资收入微薄。我将下班后的时间用于文学创作之中,有一天工友们召唤我进城看一场外国电影,那阵改革开放的春风已悄然吹进弥江两岸,文艺领域也是大有松动,主管部门允许引进思想健康、情节鲜活的外国影片在国内电影院放映。我那晚上观看的是一部金发碧眼的外国男女主演的什么影片,片名早已忘掉,而其中几句对白却铭记于心,主人公激情澎湃地说了一句“明媚的春天来到了”。就这一句让我在散场回家的路上回味了一夜,春天,美好的春天总是令人刻骨铭心,还有什么比春天让人魂牵梦萦呢?那个让我缩脚缩手的夜晚,我突然不可抑止地在狭窄的工友房间找出纸笔,纸是双格红线信笺,就着晕黄的电灯泡黯弱之光,刷刷地写下诗歌标题“人民昐着了这一天”,是纪念刚刚被中央平反并恢复政治名誉的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诗作。我写得很快,写历史是公正的裁判,他对于清白和污垢有着鲜明的界定,而少奇同志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杰出代表。那晚我在停笔后久不能入睡,我想着天空的风云不断席卷大地,而大地的春潮又奔流着拍打辽阔的天空……隔了几天,我抽空将这首诗改了一些用词,并对段落进行润色后郑重其事地装入写好地址的牛皮信封投到邮筒,然后开始满怀希望的等待。大约隔了三个月,一天我在高强度的落满灰尘的车间里下班,疲惫地拍打尘土向蜗居的工友宿舍走去,无意中瞥见我兄弟拿一张报纸向我跑来,他气喘吁吁地跑拢说,“大哥看,看,你的诗歌发表了。”他断断续续地涨红脸说,我一把抓过报纸伸展开盯着找,在《四川日报》第四版正中间,“人民昐着了这一天”如早上勃发的霞光如晚上跳荡的星星在我面前闪耀,我忽然哽住,说不出个子曰,我只是傻笑,拍着我兄弟的肩膀,望着那首印成铅字的版面傻笑,好几年了,所有创作的艰辛都在3月30日这天的黄昏轻松化解。
尤如一颗小石头砸入碧波不兴的水池,我发表在《四川日报》这首诗歌在当年的盐亭县城引起轩然大波,那是一座呆板而僵化的市井,人们习惯了墨守成规地上班下班,习惯了千篇一律地见面问候,对于地方作者岳定海的诗作登上省报,人们表现出惊讶与震动,他们认为在省报发表作品近乎天方夜谭,而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却做到了。于是更加戏剧性的场景不断出现,我那位一字不识的父亲喜滋滋地拿上这期报纸到茶馆给街坊展示,街坊严肃地瞄一眼后称赞道,“老岳,你这个娃儿争气了。”额上皱纹密布的父亲呵呵笑着,却不知道手上把报纸拿颠倒了。县文化馆一位馆长得知盐亭县有作者的诗登上川报后,立马用手摇电话打进我劳作的县塑料厂门卫,通知他叫岳定海赶到县文化馆开会,组织上要接纳他加入盐亭县文艺作者协会。两天后县文化馆在陈旧的会议室举行创作座谈会,畅谈大好形势,安排创作计划。热气腾腾的会议室,馆长把我夸奖得眼花缭乱,说我给盐亭县文艺队伍争光了,要求其他作者向我看齐,努力在省城报刊发表作品,把盐亭宣传出去,不断走向广阔的世界。
不多久我返回工厂上班时发现厂长看我的眼神彻底改变,从不屑一顾到称赞不已,还将我从上深夜班的工种调整到轻松多了的行政坐班,写一写画一画说一说,偶尔拿我装扮工厂门面。当夜我倒好半碗苕干酒,仰脖喝下后自言自语,“知识改变命运,此话不假。”
公元2022年7月21日创作于绵阳市富临外滩花园

作者简介:岳定海,四川盐亭人,长居四川绵阳,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毕业,供职绵阳市新闻单位。任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兼文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散文创作中心副主任),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四川省嫘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兼四川省嫘祖文学院院长),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副主席,四川省通俗文艺研究会顾问,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老作家书画院院士,《格调》杂志编委,《西南作家》编委,《嫘祖文艺》编委。
岳定海在国家级和省级出版社正式出版、公开发行个人文学著作22部,代表作系《岳定海散文卷》《蜀境》《劳动之歌》《小史记》《人民》《秋风萧瑟》《庚子暮春文稿》《岳定海思想录》《大盆地》《灵魂在高处》《生命激情》等。他先后在《诗刊》《诗潮》《青春》《江南》《中国当代散文精选》《文学报》《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工人日报》《现代散文精选》《天津文学》《四川文学》《散文选刊》《鸭绿江》《海外文摘》《中国西部散文选刊》《西南文学》《青海湖》美国《世华文艺》《西南作家》《格调》杂志《中国乡土文学》等几百家国内外重要文学报刊发表各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达数百万言。并执行主编《绵阳散文选》《绵阳大观》等文学选集,荣获“中国通俗文艺奖”,“四川五一文学艺术奖”,“四川散文奖”,“首届《格调》杂志美文奖”,“盛世南充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四川省报纸副刊散文奖”,“绵阳市五个一工程奖”等六十余个奖项。作品收入《中国散文年选》《当代散文文本》《四川散文大观》《川鲁散文选》《川冀散文选本》《川黔散文选》《汉语》《胶东散文年选》《文学绵阳》等选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