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就是一碗炕洋芋
文/谢诗艳
离开故乡多年,常常心血来潮想吃一碗炕洋芋。不知道是思念家乡才想吃,还是因为想吃了就会思念家乡!
在故乡湖北恩施,土豆,我们都叫洋芋。我是吃洋芋长大的,对洋芋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想起家乡的味道,洋芋的情结,在脑海里,在梦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人的生存历史,必然有对自然环境的对抗和改造,在乡下老家,除了苞谷就是洋芋,吃的东西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于是人们便在洋芋的做法上研究出五花八门的道道,而我却独爱那一碗炕洋芋。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会把小点儿的洋芋挑出来,让我和妹妹在家一刮一水桶,一来炕洋芋小个容易熟,不费柴火,炕起来容易入味;还有更重要的原因是,会划算的母亲总会安排先吃小的,大洋芋留到后面,母亲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过怕了,总觉得储备粮足够心里才踏实,往往到最后人把小洋芋吃光了,到来年大洋芋反而吃不完都给猪吃了。
最享受的是坐在灶门口看母亲炕洋芋,忙碌了一天的父母从田地回来,趁他们洗手功夫,我早就把灶火点燃。母亲把小洋芋用筲箕沥水,锅烧热后,就从碗柜拿出漆树籽油饼,在热锅里嗞嗞画圈,等漆油化掉一些油水再把油饼放碗柜里,在锅里油烧得冒烟时一筲箕小洋芋欢快的蹦哒进锅,母亲拿着锅铲翻炒洋芋的情形至今还记得,那时生活并没有多宽裕,还没奢侈到用油炸洋芋的程度。母亲切一些大蒜放锅里,放上盐,加一葫芦瓢水,然后盖上笨重的木锅盖。没用足够的油炸充其量只能算焖洋芋,当锅里咕噜咕噜水快干时,母亲会抽掉灶洞的大块燃柴,只留一灶洞余火燃炭慢慢焖,随着锅里干水,一丝丝香气从已经缺口的木锅盖边沿飘出来,直钻人鼻孔,沟得体内馋虫直窜。母亲总能在火候正好的时候揭开锅盖,一锅铲翻过来,洋芋一边有黄金亮色的油锅巴,漆树籽油焖洋芋更是格外蓬松味美,往往让人吃起来就不知道饱足,吃完才觉得撑肠驻腹。

洋芋是故乡人的命根子。在困难时代,粮食奇缺,饥饿难耐。洋芋曾是故乡人续命的稻草。取材于乡间田陌,果腹于贫民百姓。洋芋给故乡人的是赐予,是恩典。
“人吃五谷杂粮”,是以粮为纲的,故乡,从来就不缺巧妇。只要有洋芋,就难不倒她们,一锅焖洋芋,或是一锅豆儿洋芋,瓜洋芋、懒豆腐洋芋,都能让家人美美享受一餐“无米之炊”。如果再奢侈一点,炒一锅洋芋片片或是洋芋丝丝儿,那更是可以好好的一解思洋芋之苦。就更别说煎一顿洋芋粉粑粑了,由于洋芋粉制作繁琐,粉粑粑煎起来更不好掌握火候,所以,在故乡,吃一顿肉不稀奇,若能享受到洋芋粉粑粑的款待,那绝对不是一般的贵客待遇。

勤劳的家乡人还在夏天把洋芋做成干薯片,干洋芋坨储存。总之在家乡,洋芋至少有十八种做法,十八种口味。从过去到现在,洋芋一直既作为主粮又作为蔬菜伴着故乡人挺过来的。
到底是谁最早发明了洋芋的种植,现已无从考究,但洋芋制作技艺在穷山沟里世代传承,家家会做。故乡人,两三日不吃洋芋,就会馋得慌。煮米蒸饭要放半锅洋芋,煮猪食灶洞要烤几个洋芋,烤火灰坑儿要翁几个洋芋,下地干活还得给荷包滴装几个烧洋芋。

小时候,我看到过六月份转工挖洋芋的情形;女人们敞开衬衫,不停的用衣角擦拭挥汗如雨的面庞,一锄锄下去,翻出来一窝窝金豆般的洋芋。豪爽的汉子,捧起地头盛着茶水的瓦罐,仰着脖儿,咕嘟咕嘟地猛喝一阵,然后,带上批肩,钻入脚背篓系,手撑着打杵子,单膝跪地,前倾使点巧劲,一篮洋芋便被稳稳当当背起来。若有兴致,喊几句山歌,或讲几个荤段子,逗得挖洋芋的女人们哈哈大笑。
长期在外面,免不了在别人面前唠叨想吃家乡的洋芋,常常让外人不解,这土豆有啥好吃的?其实也不怪别人,没吃过恩施的洋芋,又怎么能体会洋芋的美味呢?湖北恩施是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土壤富含对人体十分有益的硒元素,小洋芋产自这神奇的北纬30°“世界硒都”,属于天然富硒特产,其营养价值和美味程度就不言而喻了。

检验洋芋好不好吃的标准就是清水蒸,无需过多烹饪和调味,恩施富硒小洋芋煮熟后直接剥皮吃,浓郁的洋芋香味就散发出来,糯糯的,沙沙的口感带着点甜,别提多好吃了。
就更别说炕洋芋了,记得前些年每次回老家,只要一到野三关,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把行李放到车站旁边的三姐酒家。“老板,来碗炕洋芋,一碗酸合渣。”炕洋芋是随时有做好的,老板麻利地盛一碗放到锅里,拿锅铲把洋芋压融,用中火翻炒,当锅内哔啵作声,油花四溅时,撒上一把葱花,加少许作料,清香四散,整个车站都能闻到。
于是一碗炕洋芋,一碗酸合渣再加一小碟子酸包菜。足矣洗尽一个游子一年的乡愁和思念。

时至今日,我脑海深处时常闪现这样的画面:夕阳西下的农家小院,暑热散去花香宜人。故乡的汉子、小媳妇们从田间回来,炕一锅洋芋,在院里的果树下放一张小桌,摆上凉拌的青辣椒、烧茄子,蒜拌洋葱黄瓜,再来一锅酸懒豆腐,一家老小围桌而坐就吃起了饭。小黄狗围着一家人跑来跑去,向主人索要它的晚餐,几只小鸡在炕桌下面窜来窜去,渴望小孩多掉点残渣剩饭。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
是的,故乡的人们一年四季都离不开洋芋,洋芋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和善良的家乡人。家乡的饭菜就是这样的简单,没有山珍海味,只有花样洋芋,永远吃不腻的味道。正因为生活单调,才有淳朴的民风,才有任劳任怨的担当,才有温暖和谐的亲情!
有时想起来,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可能就是一碗炕洋芋。
作者简介:谢诗艳,1978年生,湖北巴东县水布垭人,马不停蹄的生活中,一直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