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涂雪夫者,涂国模也。四川省中江县人。曾供职于中央警卫团,中江县委组织部,德阳市纪委、文联。川师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四川省作协会员。
作品自上世纪90年代散见于《高中生》、《南方航空》、《作家村》、《公仆与信访》、《大理文化》、《德阳文艺家》、《九寨沟》、《人民文学》副刊、《华西都市报》、《西部开放报》《东方作家报》、《德阳日报》、《德阳广播电视报》等报刊杂志。2001年开始在《榕树下》、《红袖添香》、《起点中文网》、《汉语文学网》、《晋江文学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发表网络作品,其亲情、游记散文深受网友的推崇和厚爱。2011年,《涂雪夫游记散文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小说集《梦回京城》、《爱在深秋》,散文集《情系山水间》、《难忘的亲情》与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签约,制作成电子书,如今已经在京东、亚马逊、咪咕、微信阅读等多家网站销售。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涂雪夫,请你百度一下涂国模,《百度百科》收录了他详细资料。

精品游记二十四
瓦屋山、杜鹃花及其它
作者|涂雪夫(中国四川)
阳春三月,春意融融,有幸来到瓦屋山。
说起峨眉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提起瓦屋山恐怕知道的就不多了。实际上,瓦屋山与峨眉山是同一山系,在晴朗的天气很清楚就能看见峨眉山金顶,它们相距也不过几十里路程。峨眉山以她是佛教圣地及秀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瓦屋山呢?朋友,你了解她吗?其实我以前也不知道,或者说知之甚少。一听到瓦屋山这个名字,就给人一种土儿吧唧的印象,更不要说向往了。
在文友的邀约下,我们一行来到瓦屋山。一下车就受到洪雅县政协陈副主席等文朋的热情接待,当时天已近黄昏。我们一行在洪雅宾馆吃过晚饭,就驱车向瓦屋山进发。陈副主席又兼洪雅县旅游局副局长并在瓦屋山当了二十几年林业工人,当地人都叫他陈八古,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上知道一半地下知道完的那种人。对瓦屋山他更是了如指掌。一路上,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解洪雅的山洪雅的水洪雅的古洪雅的今洪雅花溪地道的雅女洪雅的风土人情,他是无所不讲,就连他年轻时在瓦屋山的恋情个人隐私也讲得绘声绘色嘴唇干裂白沫始终挂在嘴角。从此,我才知道什么叫能侃什么叫健谈什么叫滔滔不绝了。从陈八古的谈话中,使我改变了对瓦屋山的印象。瓦屋山是我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04万亩,海拔3522米。有动物470多种,植物3900多种,被子植物占世界总科数的60%。被人们荣誉为水的世界洞的天下花的王国雪的摇篮云的故乡动植物的博物馆,真可谓集诸多美名于一身。
朋友,你可知道第四纪冰川保留下来的珙桐(中国鸽子树)桫椤银杏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在哪里吗?它就在瓦屋山。她的天然珙桐面积就达30余万亩,天然杜鹃林就达60余万亩,因此她又被誉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世界杜鹃花的王国。瓦屋山地势奇特,远看就像一座瓦房,山的四周是悬崖峭壁,山腰云雾缭绕,山顶有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平台。山上原始森林莽莽苍苍,长年积雪下雨,湿度很大,树上地上到处布满了青苔。108个泉眼涌流不息,72条瀑布飞流直下。
陈八古说到兴奋时,随即给我们吟打油诗一首:春看杜鹃花满山,夏观飞瀑落九天,秋赏枫叶遍山红,冬睹冰雪似雪原。我们一行欢声笑语来到瓦屋山大酒店。陈八古为了让我睡个好觉,单独为我安排了一个房间。

第二天一早,我们一行沿着陡峭弯曲的山路逶迤前进。我沉醉在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王国之中,欣赏着飞流直下的瀑布,聆听着布谷鸟的欢歌。突然,前方出现塌方,小车戛然而止。没有任何人号召,全车人七手八脚抬的抬推的推就把马路上的石头搬到悬崖之下。
事后,陈八古悄悄地对我说:那天是4.12,你知道4.12是啥日子,那是蒋介石大屠杀的日子,这一天阴气太重,一出门,就碰到两个女人朝我走来;待我往回走时,又遇见一群女人;我想今天大势不好,因此一路上我很少说话,处处小心。走到蚕虫墓前,本来想给你们好好说说蜀国开国君王的故事,但我想还是少说为妙。我说:你老怎么这么信这些。他说:我多年来都在研究易经八卦,从阴阳互补的角度来说,那叫做阴气压倒阳气,这是出门人的大忌。那天我们车上肯定有福星高照之人,因此才化凶为吉。对他的说法我将信将疑。
我们来到瓦屋山对面山腰,只见瓦屋山云雾缭绕白雪皑皑,山下的珙桐山庄金碧辉煌掩映在万紫千红明媚春光之中。这真可谓两个世界一座山呀。我们乘坐缆车缓缓上行,季节随着缆车的上行而由春天走入冬天。最可叹的是:盛开的杜鹃花在大雪的覆盖下已似雪非雪似花非花了,不知该叹息还是该赞叹?缆车把我们带入了缥缈的云雾之中,仿佛进入了仙境,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物我两忘之感。哇!好清新的空气啊!我们一下缆车,大家不由而同地惊叹道。我到过不少氧吧,但从来也没有找到这样爽心的感觉,真不愧为大自然赏赐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沿着小经踏着柔柔积雪深深呼吸着舒心的空气来到象尔山庄,热情好客的羌族姑娘伴着《在那草地上》辽阔奔放的旋律跳起了欢快的羌族舞蹈,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欣赏着羌族姑娘优美的舞姿,突然,一缕缕淡淡的薄雾笼罩着整个山庄,顷刻又慢慢地飘去,锦衣霓裳的羌族姑娘好像飘然而至的下凡仙女,令游人乐不思蜀。中午,象尔山庄老板用羌族饭菜招待我们。美丽大方的羌族姑娘为我们唱起了秀色可餐的祝酒歌。

饭后,我们踏着石板小经,穿行在莽莽的原始森林之中。漫山遍野的箭竹,不时能看见大熊猫憨态可掬的身影。布谷声声,知了“爽啊爽啊”地欢歌。不知不觉就来到了鸳鸯池。陈八古给我们娓娓道来鸳鸯池的历史传奇:很久很久以前,太上老君骑着青牛来到瓦屋山,被这里秀丽的景色迷着了。来到山顶,突然发现这里云雾缭绕,碧波荡漾的一湾池水里面神游着一对难舍难分的鸳鸯。他认定,这里是他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一直到他在这里得道升天。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也在瓦屋山羌人居住区创立了五斗米教(天师教),至今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的屋脊两头都挂着五斗米教的木鱼标志。被后人尊称为“青衣神”的蜀国开国君王蚕虫也是在瓦屋山寿终正寝的。至今,瓦屋山尚保留着太清宫川主庙木刻太上老君等古迹。
在鸳鸯池傍,我们受到道士道姑的热情接待,他们搬来一根根长条板凳,送来一碗碗白糖开水,与我们拉开了家常。听说我们是德阳来的客人,好像是久别重逢的亲人。他说他们也是德阳绵竹人,为了传道双双来到瓦屋山。看着他们亲密无间的样子,我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古时的鸳鸯鸟不知为何又变成了人了呢?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