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随公益,走进元甲山
文/蒋四清
9月9日,农历八月十四,中秋节前一天,秋高气爽,艳阳高照,元甲山第444届福主庙会如期在泥溪镇元潘村元甲山举行。东至公益志愿者协会组织公益志愿者、清溪姐姐志愿者及东流镇志愿服务队为本届福主庙会提供现场志愿服务,助力省级非遗传承。我有幸随着这次活动,走进元甲山,亲身参与福主庙会的全过程,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元甲山古村落位于泥溪镇元潘村,坐落在美丽的新岭梅山脚下。村庄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这里三面环山,流水绕村,景色秀丽,生态和谐。自古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抬头不见天,低头不见地,但闻鸟兽鸣,难见其踪迹。”可见这里曾是茂林修竹、溪水潺潺、环境幽静的“世外桃园”。
这里名人辈出,除了村落的自然风水,更重要的是这里重视教育、崇德敬贤、坚守耕读传统文化。“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这个小山村的灵魂。
这里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优秀人才辈出,明、清两朝有数十位七品以上官员因政绩卓著而享誉朝野,中国近代历史名人周馥、许世英少年时曾在这里就读。
元甲山现保护有王氏宗祠、休闲公园、古徽道、观音古泉、徽道驿站、昭明修炼遗址、文昌阁遗址、袁家山学馆、千年银杏王、百年白玉兰、红军石以及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福主庙会”等历史遗迹。



近年来,元甲山再度声名鹊起,不仅因为千年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而且在于元甲山在村庄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发掘和特色农业发展方面齐头并进。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旅游农业,以“农家乐”观光旅游为补充,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在这里,借用村支书王健康“生态古村落欣逢盛,人文元甲山欢迎观光”形容,可谓农村生活蒸蒸日上。
自2016年至2022年,东至公益志愿者协会已经连续七年为福主庙会提供公益支持。这一次,从东流出发、途径县城,再前往泥溪镇元甲山为福主庙会提供的志愿服务,是公益人对“福主余公”的敬仰、对省级非遗的热爱。也是对省级非遗传承人的钦佩和支持。
志愿者们到达元甲山,及时与村工作人员对接。根据庙会议程安排,在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健康以及村工作人员统筹安排下,志愿者进行分工协助,清溪姐姐们负责餐券发放、协助百家宴准备等事宜,其他志愿者协助村内人员张贴楹联、维持现场秩序等。


上午9点是雄狮开光庆典!
下午两点半庙会活动开始!
下午五点半百家宴开席
休息间隙,听福主庙会传承人讲元甲山的前世今生,福主庙会的由来。
元甲山原来叫白茅洲,因居住着袁姓人家也叫袁家山,后来袁姓没落,王姓居住时才改叫元甲山,用其谐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村落的生成、兴衰、乃至消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重大自然灾害、疫病、战争,都能改变一个村落的命运与历史。相传,隋唐时元甲山遍生白茅,人称“白茅洲”。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的白茅洲形如靠港的大船依偎在梅山、新岭脚下,每遇大雨山洪便水患成灾。村人疑有白毛水怪作祟,后有长安侠女公孙大娘飘然而至,植树为桅,抛钗为锚,为白茅洲这艘大船定了风波,降了水怪,从此水患不生。如今,这棵高35米、胸围2.4米,形似船桅的千年银杏树依然矗立村中。村人有诗赞曰:
白衣仙临白茅洲,凤钗神锚降魔头。
亲手种下银杏树,百年水患一夜收
福主庙会源于一个感人的传说……
是集民间信仰、音乐、工艺于一体的演出,有着积极崇善的文化意义。据至德县志记载,该活动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是为了纪念陈杲仁(后习惯称之为余公)这位造福一方、舍己救民的好官,歌颂他的美德,表达敬重之心、怀念之情…



福主庙坐落在泥溪镇元潘村千年古村落元甲山。庙内供奉的是我国隋末唐初时期爱民如子的清官“陈皋仁”的神像。相传,隋末唐初时期陈皋仁任秋浦令,时遇瘟疫流行,百姓死亡无数。陈皋仁为民请命,舍己救民,于中秋之日携其幕僚康师爷、罗都头饮鸩殉职,救下一县之民。为了纪念陈皋仁的功德,民间纷纷修庙建祠供奉陈皋仁,一为纪念、二为祈福,宋元时期香火相传不断。明朝万历年间,皇帝巡游江南,得知陈皋仁的事迹,乃追封其为“忠朝武烈大帝、福主余公”,其幕僚康师爷、罗都头追封为“驾前康、罗二将”。至此,民间在陈皋仁蒙难之日的每年中秋节,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下午2点半福主庙会启动仪式在村民文化乐园(王姓祠堂门口)举行。
邵栋梁书记对前来参加的所有来宾表示感谢,同时也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老支书福主庙会传承人王健康讲述了福主庙会的历史,距今已经444年,和大家共同庆祝感到非常高兴,诚邀来宾朋友们相约明年的第445届福主庙会。

活动在精彩的《丰收腰鼓》中拉开帷幕。
接着,《中华健身龙表演》、旗袍秀《爱的画卷》、82岁老人电子琴演奏、形体舞巜唱支山歌给党听》、舞蹈《釆茶舞》、葫芦丝演奏巜映红山》巜风含情水含笑》、舞蹈《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巜好运连连》、巜双脚踏上幸福路》、巜五星红旗》等众多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所有的来宾朋友们送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现场掌声不断,迎来一阵阵欢呼声。
四时许,当福主庙会传承人王健康宣布祭祀活动开始时,鞭炮齐鸣,鼓乐齐奏,身着黄色服装、头扎黄色头巾的迎驾队伍从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王姓祠堂)向福主庙出发,来到庄严的福主庙里,经过既定的仪式后,将福主余公圣像和康、罗二将的神像请出,全程由旌旗队、神器队和社区腰鼓队、乐器队以及龙灯队陪同下,浩浩荡荡迎进王氏宗祠落驾。

五点半,百家宴准时开席。百家宴,过去用来调解各村寨之间的矛盾,如今己成为各村寨增进交流和友谊的盛大聚会,数千人同吃,共庆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晚七点钟,参加百家宴的宾客的已吃好喝好,公益家人们协助村民收拾好餐具,与村里负责活动的领导办好交接,挥手告别,王书记说明年是445届,应大庆,到时候我亲自舞龙,希望我们再次合作,我们说明年再见,这次的公益活动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大家很是受累,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应了那句话累并快乐着,能为非遗文化传承尽一份力,感觉活动很有意义。今后会一如既往的支持这项活动,为省级非遗文化的传承添砖加瓦。

蒋四清,女,基层农机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有一颗简单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