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遗址中的黄土窑洞
窦彦礼/甘肃)

目前从考古遗址发现最早的窑洞,是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的董志塬东部塬边宁县阳洼遗址,距今约6000年左右;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发现距今6000年至5000千年前的成排窑洞建筑群;宁夏海原县菜园村林子梁遗址,出土距今5000年前的拱顶式窑洞。还有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园子沟、老虎山遗址出土5000年前数量较多的土窑洞,继而有陕北寨峁梁、石峁城与晋西北、晋中、晋南等地也先后出土龙山文化时期的黄土窑洞,其面积一般多在10平方米左右,园子沟窑洞发现最早的火炕和防潮的石灰层。由此推测,距今8000年前后的窑洞更为简陋,在考古遗址挖掘中很容易被后人所忽视。从考古遗址出土遗物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窑洞,当属庆阳西北部的海源林子梁遗址,距黄土高原腹地的庆阳市约200余公里。

海原县地处黄土高原西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区。林子梁遗址的房址分为窑洞式和半地穴式两种。窑洞式房址包括穹窿顶和拱形顶(洞拱顶)两种形式,面积多在10平方米以上,结构较完善,一般由居室、门道、场院三部分组成,且多在门道和居室间设隧道式门洞,以利于通风、排烟与采光,个别居室还内设套窑。其中,居室又由居住面、墙壁、房顶、及室内附加设施四部分构成。

海源林子梁遗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埋藏条件,对复原窑洞结构、推测工程做法提供了实物依据。林子梁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窑洞,由居室、套窑、门洞、门道四部分组成,居室平面呈圆形,面积为25平方米。在窑洞室内和门洞外均摆放着各种式样的陶器和生产工具,以及骨质权柄、骨卜等宗教器具,将窑洞特殊的功能表露无疑。在窑洞周壁上遍布残留的因插放照明用具而留下的楔形火炬状红烧土痕迹50多处,证明距今5000年前,人们就有了用“烛”的概念,从而使中国用灯的历史提早了两千多年。 (窦彦礼《华夏寻根》节录13325481152,欢迎研究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