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姜诗专读(五)
丹心昭日月,正气壮神州
——诸葛瞻血战绵竹关
姜诗
绵竹系川西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文风鼎盛,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名胜古迹很多,双忠祠便是声名传播、内涵丰富的文化景观。
双忠祠坐落在绵竹城西茶盘街。红墙黛瓦、雄伟壮观,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忠孝传统的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它同成都的武侯祠相互辉映,是人们最景仰的地方。
双忠祠供奉的是蜀汉后期为国献身的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他俩是诸葛亮的儿子同孙子。他家一门忠义、气节崇高,为挽救国家危亡,父子双双战死在绵竹关。
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从小聪明颖慧,知书达礼,精通书画艺术。他幼承父教,公忠体国,以辅政安民为己任。曾经担任过骑都尉、尚书仆射、卫将军等要职。是一位清正廉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人。
公元263年,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雄心勃勃,决心要伐蜀灭吴,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他一声令下,派出司隶校尉、镇西将军钟会和征西将军邓艾两支大军,大举伐蜀。钟会统帅雄兵十三万浩浩荡荡从汉中、剑阁方向进攻蜀汉;邓艾带领铁甲三万偷渡阴平,绕过剑阁,从江油、涪城直趋蜀汉大后方成都。当此之时,蜀汉朝野震动、人心惶惶,形势万分危急。但是“疾风知劲草,患难显忠臣。”在这山河破碎,国家危急存亡的紧急时刻,诸葛瞻临危受命,带领蜀汉王朝仅剩的一支军事力量(含禁军及民兵),总计约三万人,从成都出发,昼夜兼程,增援涪城。此时蜀汉十万人的主力部队,在姜维的统帅下,正在剑门关据险坚守。尽管钟会善于用兵,攻势勇猛,但蜀军上下同心,浴血奋战,剑门关固若金汤,钟会久攻不下。如果诸葛瞻能够力挽狂澜,守住绵竹关,蜀汉王朝就不会那么快亡国了。
可当时魏蜀双方实力悬殊。魏国兵精粮足,士气正盛,而蜀国后防空虚,兵力严重不足,又加上人心涣散,已经成了风前之烛,瓦上之霜。所以诸葛瞻虽然壮志凌云,但他回力无天,难以保住蜀汉江山。眼见蜀汉王朝危机四伏,亡在旦夕,但诸葛瞻大义凛然,赤胆忠心,宁可城破殉国,也绝不变节投降。
也就在诸葛瞻不顾个人安危,领兵救援涪城前夕,蜀国一些贪恋功名富贵的无耻小人,见国家风雨飘摇,大厦将倾,为保住一己的身家性命,权势地位,纷纷寻找新的出路,那就是出卖良心,献城投降。这是一股极具破坏性的逆流,它加速了蜀汉的灭亡。当时屈膝投降、卖国求荣的人很多,其中危害最大、影响最坏的是蒋斌同马邈。蒋斌是 “蜀汉四相”之一蒋琬的儿子。蒋琬继诸葛亮主政蜀汉,官拜大将军、大司马,蒋斌是汉城护军将军,他见蜀汉败局已定,便伙同阳平关都督蒋舒向钟会献城投降,使得钟会很快就荡平了汉中地区。然后长驱直入,直扑剑门关。马邈是蜀汉战功卓著的大将马岱之子,负责镇守江油关,他寡廉鲜耻,丧心病狂,见蜀汉大势已去,便不顾夫人反对,献城投降,使得邓艾大军经雁门关,兵临涪城。在他们的影响下,出卖灵魂,叛汉降魏的人越来越多。
诸葛瞻崇尚气节,是个堂堂正正的人。鄙视马邈之流卖国求荣,认贼作父的卑劣行径。他忠心耿耿,“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可以死报国,决不苟且偷生。当邓艾故技重施,致书劝降,并许愿说:“你如果愿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为琅邪王。”但诸葛瞻忠贞不屈,根本不为所动,宁肯战死,决不投降,最后血染疆场,牺牲在绵竹关。诸葛尚见父亲阵亡,肝肠寸断,痛彻心扉,决心要讨还血债,便奋不顾身的冲进敌阵,结果父仇未报,壮志未酬而壮烈殉国。他们父子二人,丹心照日月,忠义传千秋。他们的壮举感动了身边的将士。像他们一样浴血绵竹关的还有张飞之孙张遵;尚书郎黄崇;羽林右部督李球,他们三人同诸葛瞻父子,合称“五义”。他们人亡英名在,浩气贯长虹。
诸葛瞻父子之所以能碧血写忠烈,丹心照汗青,这是思想的力量,教化的作用。在诸葛瞻的成长过程中,诸葛亮言传身教,用孔孟之道,浸润了他的心灵,滋养了他的浩然正气。诸葛亮对他是“教之以德,齐之以礼”。用传统的文化思想,传统的道德观念,启迪了他的思想,武装了他的头脑。主导诸葛瞻行为方式的是道德自律,他终极的思想准则是厚德向善,崇礼尚义。
出于对诸葛瞻父子的景仰之情,每天来双忠祠拜谒的人络绎不绝。人们说“诸葛英名传千古,双忠正气冠古今。”双忠祠能滋养人们的精神,提升人们的境界,人们来这里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
2015年5月6日

品味丹棱
姜诗
丹棱风光旖旎,文化积淀丰厚,是魅力独具的大雅之城。
8月21日——22日,我随作家采风组到丹棱观光,沐浴在丹棱朋友友情的春风里。他们的盛情接待,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在他们周密细致的安排下,我们饱览了大雅园风采、老峨山清韵、古白塔雄姿、桃花园秀色……留下了极其深刻、极其美好的印象。
两天时间虽然不长,但经过细致观察,反复品味,我领略到丹棱所呈现出的五个韵味不同的侧面,而且每一个侧面都是那样特色鲜明,那样引人注目。如果把这五个侧面融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完完整整的丹棱,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丹棱,一个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的丹棱。
下面我把采风时的感受,分别予以介绍。
崇尚礼乐的文化丹棱
丹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声名远播的礼仪之邦,文化之城。在这片山灵水秀的绿野上,历朝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先后涌现出了“七李”、“三彭”、“三唐”这些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七李”中的李焘,是南宋著名史学家,他创作了《续资治通鉴长篇》。“三彭”中的彭端叔,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他同罗江李调元,遂宁张问陶享有“蜀中三杰”的美誉。更令人称道的是在北宋时期,丹棱有一位古道热肠、仗义疏财的乡贤杨素,他在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的启迪下,斥巨资建成了“集思想之精辟,展智慧之光芒”的大雅堂。堂内珍藏着三百余方由黄庭坚手书的杜甫诗碑,这诗书合璧的大雅堂诗碑,是价值连城的文化瑰宝。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在明末,大雅堂毁于战火。丹棱县上领导富有文化情怀,他们想民众之所想,决心要重建大雅堂,延续丹棱的文脉,打造丹棱的文化名片。他们富有远见卓识,说干就干,2012年1月,大雅堂古建筑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这翰墨飘香、饮誉全国的文化圣殿,已经成了宏扬大雅文化的精神高地。在丹棱,大雅文化已经浸润在各界民众的血液里,辐射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丹棱文化元素很多,文化气息浓郁,除大雅堂之外,还有始建于隋代,定为国家级文物的古白塔,以及神韵天成的老峨山风景区,龙鹄山的摩崖石刻。这些就不一一赘述了。
花香果甜的生态丹棱
丹棱人尊重自然生态规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他们在绿色中发展,谱写生态传奇。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55.1%,是首个省级园林城市。走进丹棱,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青山绿水的美妙画卷,是充满现代田园气息的幸福家园。丹棱人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大面积种植生态水果,特色水果,是远近闻名的桔橙之乡,枇杷之乡,葡萄之乡,是优质果品的生产基地。这里出产的水果不知火,畅销北京,深受顾客欢迎。全县据有果品基地35万亩,形成了果、桑、茶、林“一县四品”的崭新格局。这里月月有鲜花,季季产佳果,一年四季各有夺人眼目的奇丽景观。春天,桃花灼灼,如霞似火,李花灿灿,洁白如银;金秋,葡萄甘甜可口,甜枣红得发亮。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到处是如诗如画的风光。8月22日,风和日丽,我们有说有笑地来到享有“中国最美乡村”盛誉的梅龙湾风景区,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风光。只见远山青翠如黛,湖水清澈碧澄,绿树成荫,触目皆景。这里清新纯净的空气,有润心泽肺的妙用。我们虽然没有见到“十里桃花红”那迷人的景观,没有闻到“万顷橙花香”那醉人的芳香,但是从人们赞美梅龙湾的诗句“桃园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中,不难想象出梅龙湾这踏青赏花的天然氧吧,对游人有着多么神奇的魅力。
小巧玲珑的雅致丹棱
丹棱幅员面积很小,仅450公里。下辖五镇二乡,是一个袖珍型的小县。它的建筑特色是精致典雅,自成一格。它的街道整洁美观,道路四通八达,广场宽敞壮观,洋溢着现代城市的文明气息。入夜,万家灯火,充满生机活力。丹棱的主要景点是三山、一湖、一堂。“三山”指佛教圣地老峨山、唐代石刻龙鹄山(龙鹄山石刻,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是松柏之铭碑及摩崖造像)、省级森林公园九龙山;“一湖”即前面提到的国家AAA景区梅龙湖;“一堂”,即前面提到的“史书双绝”大雅堂。
丹棱不论是城市或乡村的建筑,都很考究,给人的印象是精巧雅致,富有韵味,富有人文气息。丹棱人有着对绿色的向往和追求,他们年年植树,代代植树,县城绿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15平方米。丹棱城乡充盈着盎然绿意。可以称得上人在绿中,人居景中。看到这些,自然会引发出你一些诗意联想:丹棱因绿化而凝岚滴翠;因美化而多姿多彩;因雅致而令人神往。
安居乐业的幸福丹棱
为了让来此采风的作家朋友,在丹棱看到更多的闪光点,8月21日,接待组安排我们采访了城附近的狮子新村,22日,紧接着又安排我们采访了离城远一些的幸福古村和梅湾湖景区。通过实地考察,我的感受很深,如果把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归纳成一句话,那就是:在这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奔小康的追梦年代,丹棱农民的生活是幸福的,美好的。他们象城里人一样,不仅拥有富裕的物质生活,还享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实现了物质文明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在丹棱农村,我们看到的是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就以狮子新村为例,这个村位于丹棱县城西南,距县城只有两公里。这个村有农户619户,人口2430人。这里是生态果品生产基地,主导产业水果面积4600亩,2014年农户人均收入15980元。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他们成片推进,已经建成了聚居规模达158户的新农村综合体。这还仅仅是第一步。这个聚居点修建的都是式样新颖的小楼房,设计精雅,造型别致,色调明丽,堪称一绝。看到农村狮子新村建成了这么多美观别致的小楼房,真让我喜出望外,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真没想到丹棱农民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楼房。拥有这些楼房不要说房主人珍爱有加,感到幸福,就连我这个外来观光者,也顿生羡慕之情,为他们的幸福生活感到由衷的喜悦。
据村支书介绍,这个新农村综合体,已建成黑化道路2600米,家家用上自来水、天然气,户户安装了宽带和数字电视,每家每户,彩电、冰箱、空调、电脑一应俱全。他们的生活同城里人一样舒适。写到这里,我的脑中突然冒出这样几句话:他们想的是发展优质水果的好点子;走的是城乡一体、共同富裕的好路子;住的是式样新颖、宽敞美观的好房子;过的是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欢声笑语的和谐丹棱
丹棱政通人和,领导极度关注民生。他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大力开展各种公共文化活动。丹棱民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生活的参与者,精神财富的享受着。当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充裕以后,他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他们要在工作、劳动之余,寻找欢乐,享受生活。丹棱是乐山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唢呐之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唢呐艺术之乡”,2006年丹棱民间唢呐被省人民政府列入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丹棱人生活丰富多采,过得有滋有味。不仅城内文化设施众多,建有大雅堂广场、文庙广场、九龙广场等多个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狮子新村也修建于150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广场。每天晨光初露的清晨和华灯初上的夜晚,市民们都相约来到这里,或打太极拳,或做健身操,或跳交谊舞……充分展现各自的特长的风采。丹棱沉浸在欢歌笑语中。
五个丹棱融合起来,就成了蒸蒸日上,引人入胜的丹棱。
最后,我想用我的一首诗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文友采风湖山行,魅力丹棱气象新。笑看风光美如画,幸福欢乐大雅人。
2015年金秋

作者简介
姜诗,网名桃花源中人,四川省广安人。中文本科学历,曾任职中江龙台中学副校长,省干部函授学院副院长,德阳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党校副教授。中国散文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辞赋社社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八部散文辞赋集。多件作品分别荣获中宣部、省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广播金奖,巴蜀文艺奖,四川省散文奖,《中国作家》金秋征文一等奖,三星堆文学奖。

中国文苑小说散文专刊
顾 问 张鹏飞 龙 秀
总 编 郭培友
主 编 王维正
编 委 贾小瑞 贾永丽 茹秀奇
赵永晓 高 智 樊丽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