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189)
顾炎武《永平》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顾炎武画像) 顾炎武(1613—1682)明清之际思想家、学者。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嗣母王氏殉国后,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失败后,十谒明陵,遍游华北,所至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边防和西北地理的研究,垦荒种地,纠合同道,不忘兴复。曾多次受到清廷的威胁利诱,但没有屈服。学问很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政治上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思想。在阐明音学源流和分析古韵部目上,都有承前启后之功。他的诗多登临怀古之作,表露了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风格沉郁悲壮、雄劲有力。有“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叹息思古人,存亡自今始”;“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愁绝王师看不到,寒涛东起日西斜”;“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十载江南事已非,与君辛苦各生归”;“万里河山人落落,三秦兵甲雨凄凄”;“昔日金枝间白花,只今摇落向天涯。条空不系长征马,叶少难藏觅宿鸦”;“万古河山应有主,频年戈甲苦相寻。从教一掬新亭泪,江水平添十丈深”;“雾灵山上杂花生,山下流泉入塞声”;“自从一上南枝宿,更不回身向北飞”等名句。
清顺治十四年 (1657),诗人从昆山北上,第二年秋天到达永平。地方官绅邀请他修纂《永平府志》,被谢绝,写下一首明志抒怀之诗:

《 永 平 》
流落天涯意自如,
孤踪终与世情疏。
冯驩元不曾弹铗,
关令安能强著书。
榆塞晚花重发后,
滦河秋雁独飞初。
从兹一览神州去,
万里徜徉兴有馀。
【冯驩】 也作冯煖、冯谖(xuān)。战国时期齐国游士,家贫,为孟尝君门下食客。曾替孟尝君到封邑薛收债息,得钱十万,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以市义于民。传孟尝君一度失去齐国相位,归薛,民皆迎之。冯驩又游说秦王和齐王,使之复位。
【弹铗】 弹击剑把。冯驩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后来用以比喻有求于人。
诗中申明自己是流落天涯的明代遗民,孑然一身来到这里,终于和世情疏远了,实际上是表示不愿混迹官场与世浮沉。冯驩客孟尝君和老子出关是两个典故,诗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既不“弹铗”乞怜,也不奉命“著书”,表明了与官府不合作的坚定意志。他即景抒怀,自比在滦河上独飞的秋雁,追寻的是南方,向往的是自由,他要无拘无束、一览神州、万里徜徉。
此诗基调明朗舒展,但亡国失家的心情是沉重的。在此前进入蓟州之时诗人即有诗云:“北上渔阳道,阴风倍惨悽。穷鱼浮淀白,孽鸟向林低。故垒余安史,居人半霫奚。停骖聊一问,几日到辽西?”孽鸟:受伤的鸟。霫(xí)奚:皆为古族名。骖(cān):古代指驾在辕马两旁的马。
此时的永平人口稀少,物力衰耗,秋风骤起,一片荒凉。诗人永平之行,一定详细考察了当年“己巳之变”的战事细节,借以探求明朝败亡的真正原因。同时,多方搜求地方典制、文献、文集、方志等有关民生国计的典籍,包括寻找70多年前郭造卿的《燕史》与一部关于永平府的志书,可直到离开永平,也没能找到。诗人心存遗憾,而对谢绝了修《永平府志》的请求犹心有不忍,于是取二十一史、《资治通鉴》诸书,搜寻“自燕、秦以来此邦之大事”,撰写了《营平二州史事》(六卷),将辽东与永平的地理与史实做了完整的梳理。可惜《营平二州史事》全本今已不存,只剩一卷《营平二州地名记》。

读顾炎武《永平》诗,记感如下:
明亡奔走北方行,
利诱威胁任尔凶。
留作《永平》书气骨,
绝缘官场道真情。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喜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