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功课》
作者/雪儿惜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课要面对的、要做的。有些人的这一世应用题是来寻找情感的、寻找爱情的;有些人是来驾驭权力的;有些人是来谋取财富的;而有些人是为了成名成家;还有一些人则是来超越外表、或超越疾病恐惧的……
虽然这一切都只是世间有为法,但要成功也绝非易事。所谓事业事业,那是事中有业力;只有先修消了业障,才会有一番成果的。孔子在《论语·述而》中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立志于道,据守于德,依靠于仁,游习于六艺之中。虽是四句,只十二字,却对做人修行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立志要远大,以大道为志向,行动要以德为根本,要立足仁义,还要精通各项才艺。这四样具足才称得上德才兼备。所以一切必须从当下开始学习,踏实下功夫去践行的。

世间的有为法尚且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有可能成就。何况修道想明心见性、想了生脱死,岂能马马虎虎就会成功?没有坚固心和长远心,简直是痴心妄想了!《金刚经》云:“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可众生心不在道上,住在世俗洪流中。有时虽做功夫,却也时有时无,六根门头总是妄想执著,难以觉察禅的真谛。
此刻,让我想到了《易经》的复卦:“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一个人只有明白了阴阳,只有知道了出与入,才开始算是一个求道者(或行脚者)。你若进出那么多门室,还能保持自己内心的安定,就是复卦之出入无疾……然世上活出这种太极状态的人如凤毛麟角!

其实,人生的各种烦恼,很大原因是放不下对名利的诱惑。司马迁在《史记》中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破利不容易,破名就更难了,有多少人可能不为利所惑,却为名所累。即使一个高洁之士,也希望自己能名垂青史。名来之后,便会利至或权至,豪车、别墅、美女不请而来,欲望被空前地抚慰了 。天下人为了名和利,熙熙攘攘,来来往往,其实都是心有拘囿。只有自己不断借事炼心,磨练心性,打破这个边界,我们才有可能达到一种自由和逍遥。的确人生很多时候,大家若没有觉悟,就会被外在的各种名利一步一步吸引着,就会变得颠倒梦想,而得不到内在真正的安心。

世界万象都是有秩序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和底层逻辑的。只是我们凡夫俗子智慧不够,又缺乏定力,只看见表面现象,却看不到内在的本质。遇事往往情绪化。做好自己,多结善缘,不要随便评判他人的是非高低,缘分的天空自然会为我们筛选出适合的同修好友。大浪淘沙,有些东西是你的自然就是你的,源头都是彼此业力感召的。
而对于我来说,终极目标是要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要明心见性、解脱生死问题,所以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追逐人间的名利大小及是是非非。我知道,大家都在各自的圈子和能力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遨游……同时修行是一条漫长的路,我们要走的路要经历的事还有很多,有些事件你很难简单地分辨它的对错,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而“因缘果"背后是很复杂的过程,大家的心智模式都是不同的.….很少有人会理性地、心甘情愿地接受或谬原则:“我可能是错的。

人生如戏,我觉得外在的一切荣华富贵、起伏跌荡、爱恨情仇,都是梦幻泡影,都是无常的。生死来临时没有时间去处理情绪和感受的,因此一定要善用时间,更要树立正知正见,善用其心,大家一定要扩大心量,平时多去积德行善……
老子亦讲得透彻:“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所以只有自己不断精进,回归自性,当人心升华为道心时,你才能与宇宙多元系统链接的。那时你自然能与高能量之人同频共振,你也能神奇地感应到佛缘、道缘和法缘……因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有一天你的能量跃迁了,就能从低维世界纵向上升到高维世界的。这时你的格局、境界瞬间就大大地提升了!于是你就能逐渐做到心无挂碍、万物一体、自在喜悦了!

最后,阳明先生曰:“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是啊,心生万法!当我们懂得格物致知,借事炼心,那么私欲的三座大山:“好名,好利,好色”就会逐渐地消退的。让我们安住一颗良知心,放下贪嗔痴慢疑,动静不二,中正平和,勇猛精进地走在知行合一、觉醒觉悟之路上……
明白了吗?人生所有的功课,最终就是让自己明明德,就是让自己真正醒来,就是从无明走向有明!

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