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不一样的中秋节
文/龚飞
中秋佳节,凉风习习,皓月当空,月圆情浓。
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感叹;从“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的意境,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思念;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怀想,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气势……这些慷慨激昂、缠绵多情、思乡怀远的诗词,都是描写中秋节的。中秋节历来是我国最有人情、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它寄托着人们浓浓的思乡情,深深的相思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自古至今,人们钟情着月亮,盼望着团圆。而圆圆的月亮,她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吉祥物,代表着我们的情怀;她有着光明的追求,代表着我们的向往;她有着团圆的形象,代表着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心愿;她蕰蓄着美丽的憧憬和梦想,昭示着我们华夏故园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漫步丹桂飘香的小区小径,听虫唱蝉鸣,放眼庭院满目供月的果品与月饼,随着夜风渐凉,衣衫被轻轻的拂动。此情此景,一份对亲友的思念,一份对至爱的祝福,一份暖暖的情怀,一份浓浓的爱意,真的令人陶醉在秋的梦境之中,感受着良辰美景,感受那人生欢乐,感受那流走的岁月。想那童年时的中秋节,真是快乐无比,一家人分吃月饼的情景总是历历在目。听父亲说,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童年的伙伴们,一边吃着月饼,一边听着关于中秋节的种种传说。月饼吃罢,“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虽然记了个大概,却坚信月亮总会再圆的,而月饼也总会还有的。

一年中,我独喜爱这八月的中秋佳节。秋高气爽,天气特别的晴朗,人的心情也特别的爽朗。中秋的意境是美不胜收的,中秋的感觉是圆圆的:月圆、饼圆、果圆、团圆、事圆、梦圆,一切都展望事事圆通、圆满、圆好、圆梦、圆全、圆成。
年年过中秋,今年的中秋格外宁静,虽然恰逢教师节,但因疫情防控、静态管理,宅在家中,不能与父母亲人团聚,只好过二人世界。一杯清茶,两个月饼,一些瓜果,观看着央视的中秋节特别节目,与全国人民一道开开心心、愉愉快快、欢欢喜喜、高高兴兴、爽爽朗朗地欢度一个不一样的教师、中秋双节。
闲聊中,妻子还讲述了一个中秋与糖水的故事。那是小时候的中秋晚上,按照家乡的习俗,吃过团圆饭后,在院子里放上一张小桌,摆上香炉,插上香,供好月饼、苹果、芋头等食品,还不忘倒上一碗糖茶,然后全家给月亮行礼,祈福年年风调雨顺,年年五谷丰登。过了一会儿,估计月亮吃好了,妈妈就会把贡品分给我们,但不许我们喝那糖水,说是那糖茶只能偷偷地喝,在没人看到的时候仰望月亮喝上一口,眼睛会特别明亮。于是我们三姐妹就各自找个舒适的地方享受自己中意的美餐,并不时悄悄地看看外面,一但没人了就偷偷地跑出去喝上一口糖茶,都希望自己的眼睛又大又亮。长大后,我的眼睛在三姐妹中眼睛是最大的,看到我的眼睛比较大,姐妹们就开玩笑说我贪,肯定每年喝的糖水是大大的一口,才会使那眼睛贼亮贼亮的,这让我有口难辩。不过看到她们嫉妒的眼神,也难免有点暗暗心喜。
仰望月亮,只觉得幸福轻轻荡漾在神秘而遥远的夜空中。而今独自站在凉台,听着秋虫在呢喃,觉得今夜的月亮格外美丽,吃在口中的月饼也格外香甜。面对月光,我轻声吟唱,我心旷神怡。无论在人生旅途中遇到什么创伤和痛苦,让孤独的灵魂裸露在月光下寻一隅净土安憩。聆听这天籁的声音,让生命在希望中度过,无愧于春花秋月。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在这中秋之夜,我衷心祝愿所有的亲朋好友们:年年圆满如意,月月事事顺心,日日喜悦无忧,时时高兴欢喜,刻刻充满朝气,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衷心祝愿我们的华夏九州:疫情早日清零,“但愿人长久,家国共康健”!
作于2022年9月10日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