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城》围住了谁?(一)
文/路路通
朗诵/M先生
婚姻,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人生命题。
对于未婚的年轻人,婚姻可能是充满幻想的未知,承载着对未来热切浪漫的期盼;也可能是一眼望到头的已知,弥漫着柴米油盐养家糊口的压力。
对于已婚的中年人,婚姻可能是两个人相濡以沫,携手同行,不断升级打怪的互相成就;也可能是口角不断,冲突不止,日复一日一的互相折磨。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围城》里简单的一句话,让人们对于婚姻的复杂心态跃然纸上。
什么样才算是好的婚姻?婚姻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这些问题根本没有唯一答案,千人千面,万人万解,也许共通的一点就是:好的婚姻,都离不开两个用心经营的人。
翻开钱锺书风靡半个多世纪的《围城》,也许能让围城内外的你我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答。
这部长篇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在书里作者用繁茂、幽默诙谐的比喻和反讽,配合尖酸刻薄的语言和机智幽默的文字,通过主人公方鸿渐在种种“围城”中上演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让我们看到了生活里的一些作态与滑稽,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发人深省。

其中,方鸿渐失败的婚姻,不仅在彼时有探讨意义,时至今日依然有借鉴价值。
将就的婚姻,
注定换来索然无味的余生。
莎士比亚说:“草率的婚姻少美满。”书中的方鸿渐与孙嘉柔的“恋情”,就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他们俩相识于赴湖南平洲三闾大学任教的途中,因“坎坷”的旅程和同就职于一所大学的缘故,逐渐熟络。
又因孙嘉柔在方鸿渐面前一贯表现出的懵懂“小女孩”姿态,让方鸿渐对孙嘉柔这个举目无亲,独自一人面对大学里复杂社交环境和人情世故的人,产生怜惜。
而这种怜惜又不至于让他十分上心,却在一次“自告奋勇”的所谓“英雄救美”里,稀里糊涂地认领了与孙嘉柔的恋情。他们继而在三闾大学摆上了订婚席。
订婚后,方鸿渐发现孙嘉柔不但有主见,而且主见很牢固,一反之前的“小女孩”姿态。
不难预料,如此草率,意气用事走上的婚姻之路并没有让他们感受到婚姻的幸福,却是常常疾风骤雨,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
两个人步入婚姻的殿堂,无需轰轰烈烈的过往,无需惊天动地的浪漫,更无需多么伟大的爱情,却最需要两颗朴实无华的真心。

书中的孙嘉柔依靠柔弱外表包装立下的人设,利用蹩脚易拆穿的谎言博取的同情,还有她所凭借的可有可无不牢靠的怜惜……种种手段谋划出的所谓爱情,本就无法成为实实在在的婚姻基石,轰倒坍塌也就在所难免了。
无论是孙嘉柔的千方百计还是方鸿渐的半推半就,无疑都背离了婚姻的初衷。婚姻无需花里胡哨的攻略,亦无需形形色色的指南,需要的是,带着你我穿越人海向彼此走来的初心,不加粉饰却真情实意的忠心。
《白头吟》里的那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妥帖地诠释了作者钱锺书与妻子杨绛的美好婚姻。
在钱锺书撰写《围城》前,杨绛已是颇有名气的作家。可是她从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为他洗手做羹汤,挑起家务琐事,全力支持他写下《围城》,无怨无悔。

她用牺牲付出作为支持,他用名满天下来回报。他们相守相伴六十余载,始终如一。
钱锺书曾说: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杨绛先生也曾说:“嫁给他几十年从未后悔。”
一见倾心的开始,久处不厌的余生,全凭两颗不变的真心。
更好的婚姻状态,
需要有自力更生的底气。
俗话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这句话对应方鸿渐和孙嘉柔的婚后生活,也许再恰当不过了。
“方家恨孙家简慢,孙家厌方家陈腐,双方背后都嫌对方不阔。”
书里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两头亲家互相鄙视,不满对方家境的嘴脸。

两个人也常常落得一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局面。
结婚后,两个人需要有属于自己的住处,由于夫妻俩囊中羞涩,遍寻上海租房不得。方鸿渐的父亲便豁出老脸用方家乡下的老宅与亲戚家里的两个小房间做了交换,租给夫妻俩做婚房。
这“婚房”的家具是仰仗孙嘉柔姑母的阔气相送得来的,家里除了睡觉的床和做饭的锅碗瓢盆外统统要靠家人亲戚的帮衬。
就连孙嘉柔的工作,都是靠着姑母的裙带关系才得来的,她又因为依附姑母的缘故讨巧卖乖,事无巨细地请教她姑母,也只能由着姑母插手自己的家庭生活。
其中,孙嘉柔的姑母对方鸿渐“需要好友的关系才得到一份报馆闲差”的能力,以及婚配孙嘉柔的资格,都展现出摆上台面的看不起。

更荒诞的是方家的两个妯娌闲来无事时,还会抽空上门做“家访”,“调查”孙嘉柔的嫁妆是否丰厚。夫妻俩也常为方家无首饰聘金,孙家无豪华嫁妆等问题一再吵嘴,互相揭短。
本就积怨已久的婚姻,在各种“内忧外患”的推波助澜下,终于分崩离析,宣告失败。
无基本物质基础做支撑的婚姻,免不了要为日后的“苦日子”埋下炸弹。掌心向上得来的各种“资助”,既无法一劳永逸又容易丧失自主权。依附他人关系得来的“饭碗”,干得好实为理所当然,干得不好就是毫无用处,既落人口实又容易吃力不讨好。
相反,开小超市做到远近闻名的普通夫妇蒋建军和杨亚娟,就为我们生动展示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朴素道理。

只有高中学历的蒋建军,刚开始靠着做水电工营生,但是因为要账太难坚持不下,去改做玉石生意,又由于生意冷清,不得已去开出租车,然而一天的收入只能勉强应付支出。
妻子杨亚娟一直做着玉石直播,每天四五个小时无间断讲话是常态,直到嗓子“罢工”无法继续为止。
面对窘迫的生活,夫妻俩并没有互相埋怨或指责,而是在不断地思考怎么做才能让生活变得好一点。于是两口子遍寻铺面,终于用实惠的租金在美食城开了第一家小超市。
刚开始生意红火,可是随着疫情的影响以及周边新开了两家超市的关系,生意一落千丈。
好在夫妻俩有韧性,他们一边想办法压缩成本,一边咬牙坚持每天营业19小时。随着疫情的好转,他们小超市的生意也慢慢回暖。有人说他们太辛苦了,基本全年无休还要照顾孩子。
可是蒋建军觉得一点都不苦,虽然不是做什么大生意,但是他们既不靠人,也不求人,只要夫妻俩努力,养活一家子不是什么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