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剑火斩烧不断的中华传承
秦皇岛市地处华北连接东北的走廊地带,其东面和北面除有一条狭长的滨海通道外,基本上是深远的山地。那里常常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地域。早在商周时期,秦皇岛市的北部山区就生活着东胡、北戎等游牧民族部落,而南部一直是受中原文化传承影响的孤竹国,出现过被孔子、孟子誉为“古之贤人”、“圣人”的伯夷、叔齐。孤竹国强大时,其势力范围达到了今河北省的东北部和辽宁省的西部。春秋后期, 北戎的一支山戎强盛起来, 占据了孤竹国的西部、北部的一些领地,并不断侵犯周的诸候国燕国。同为周的诸候国的齐国在雄心勃勃争做霸主的齐桓公的领导下,出兵帮助燕国打败了山戎,并灭掉了为山戎左右的孤竹国和令支国,孤竹国的疆土遂为燕国所有。这是史书上记载的秦皇岛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正是由于这场战争,还产生了一个颇具哲学意义的成语:“老马识途”。故事讲齐桓公在攻击山戎时,大军进入了一个距今卢龙县城西不远的地方,那里地形复杂,黄沙弥漫。军队一时走不出来,当时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可以挑一匹老马放在前面带路,说老马是认识道路的。结果,老马果然带领大军走出了令人迷失方向的“迷谷”地。
秦皇岛山海相交所形成的仪态万千的景色和神秘奥妙的自然现象,常令人浮想联翩,产生“仙境”的感觉,并把美好的感觉与“仙”联系起来,酝酿出“仙文化”。特别是燕昭王好神仙之道,频繁来往于燕都与给人以仙境感觉的秦皇岛沿海,在这里举行多种多样的求仙活动,使构成古老中华文化的仙文化得以广泛弘扬。
战国时期,燕国大将秦开曾率领大军袭击东北面的东胡,迫使东胡(即汉末乌桓和晋末鲜卑等民族的祖先)退出领地千余里。这样,今秦皇岛市全境就置于燕国的腹地,融合了东胡文化的中原文化在此时此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出巡宣扬统一帝国的威德,其中第四次出巡到达的最东北沿海地即是秦皇岛一带。在这里,秦始皇不仅留下了秦皇岛这一神奇的地名,而且派大批方士入海求仙人与不死之药,推动了黄土地文化与蓝海洋文化、大河文明与大海文明的深化交融。 秦汉时期,这里成为秦汉王朝的辽西郡地,受秦皇汉武求仙拓疆活动的推动和影响,经济文化经历了一段繁盛时期,建立了肥如、絫县、骊城等古县,传承了中原文化的汉文化在这里扎下了根。近现代出土的大量秦汉时代的文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东汉时的辽西郡较秦汉时面积小了许多,原辽西郡东北部为由东胡融山戎转变的乌桓族占据,辽西郡只管阳乐、海阳、令支、肥如、临渝五县,比今秦皇岛市管辖范围略大一点。郡治在阳乐,即今抚宁县西洋河畔。东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升任辽西郡太守的赵苞在这里抗击鲜卑入侵者的忠义壮举,令后人敬仰不止。
赵苞,字威豪,东汉甘陵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南,临近山东)人,在任辽西太守后的第二年,派人到家乡去接老母和妻子,在路上不幸被入侵的鲜卑军队劫获。鲜卑首领听说赵苞是著名孝子,就把赵苞母亲、妻子作为人质去攻打阳乐城。赵苞率二万人出城抗敌。鲜卑人押解赵苞的母亲、妻子到阵前,威胁赵苞投降。赵苞悲号着向母亲喊:“妈!我没出息,本想当官挣点俸禄奉养您。想不到给您惹了祸,您我过去是母子,但我现在是国家官员,不能只顾私恩,不讲大义而毁了忠节,为了抵抗敌人,我万死不辞。”苞母也远远地喊道:“威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不必顾及母子私情而坏了忠义,你努力吧!”母亲话音刚落,赵苞就下令进攻。鲜卑军队顿时大乱,纷纷后退。鲜卑首领在溃逃时,杀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 赵苞胜利回师,将母亲、妻子的尸体装殓在棺柩里泣血祭奠。然后向朝廷乞求允准自己护送母妻棺柩归葬故里。赵苞回乡办完丧事,对乡亲们说:“吃俸禄的官员如果因为私而逃避职守不算忠。牺牲母亲而保全忠义节操不算孝。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母亲为我而死,我感到非常惭愧,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人世呢?”于是呕血而死。
赵苞死后30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大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打败政敌袁绍之后,北征与袁绍关系密切的乌桓,出奇兵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过秦皇岛北部山地, 直指乌桓大本营柳城,在距柳城百里外的白狼山(今辽宁凌源县城东南)击杀乌桓首领蹋顿,招降胡汉兵民20余万人,并进占柳城,将汉末一直侵扰中原的乌桓彻底击败。曹操在胜利班师途中,经秦皇岛沿海,还“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留下《观沧海》这一历史名篇。 晋朝一代,秦皇岛地区常常处于鲜卑各部落的侵扰统治之下,先是鲜卑慕容廆部于晋太康六年(公元286年)侵犯辽西,与晋廷的幽州军战于肥如(今卢龙),失败后每年都来侵犯。 后有鲜卑人段务勿尘占据辽西之地,慕容部又攻击段氏, 军队你来我往,掠劫人民迁来迁去,战火不断,生产凋零。 由羯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也到此争夺要地,晋成帝咸康四年(公元338年),赵王石虎讨伐鲜卑段氏,段氏放弃令支县(在今唐山市迁安市西部),石虎强迁段氏国民2万余户到西南面的司、雍、兖、豫四州落户。 咸康五年,慕容部袭击占据辽西的后赵部,俘获千余家而去。石虎一怒之下尽迁辽西民众于冀州之南,一时数百里辽西,竟成没有人居住的荒原。
待鲜卑慕容垂建立后燕,辽西又成了后燕与北魏(鲜卑人拓跋珪建)必争的战略要地。战争中,曾分别于公元400年(即北魏拓跋珪天兴三年、后燕慕容盛长乐二年)和公元432年(北魏拓跋焘延和元年、北燕冯弘太兴二年),二次迁徙东北的朝鲜(出于古老的夫馀民族系统)民到辽西郡和幽州落户。并在延和元年于今秦皇岛市西部建立了安置管理朝鲜人的朝鲜县。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秦皇岛一带战事稍息,以至北魏文成帝拓跋浚于太安三年(公元457年)冬,下诏在肥如县境内黄山(具体所指地未明)建行宫,以便第二年登碣石山观沧海时用,公元458年阴历正月,拓跋浚在黄山行宫游宴数日后,于二月丙子登碣石山观沧海,大飨群臣于香山下,并改碣石山为乐游山,还到海边筑坛,记下这次活动。 
到了接受鲜卑文化的汉人高阳于公元550年灭东魏建立北齐后,为了防御北方兴起的柔然(由鲜卑人及匈奴人后裔组成)、突厥(出于丁零系统的敕勒)、契丹(出自东胡系统)等游牧民族的侵扰,于公元556年把长城修到了今秦皇岛境内,并在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至海。在此前2年,高洋在讨伐契丹时,还走过曹操“堑山堙谷五百余里”所建的长堑,胜利后学曹操的样子登碣石临沧海,但未见有佳诗留世。 公元577年,由鲜卑人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又灭了北齐,并于周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对北齐长城进行了“创新改旧”,其至海部分还多在今秦皇岛市境内。及至隋、唐,虽然名义上都是大一统的皇朝,但在今秦皇岛市一带,还是常常受到突厥、契丹等部落的侵扰。而且历史记载,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二月,一度兴盛的高丽王曾指挥靺鞨(出自东北古老民族肃慎系统,女真、满族的前身)军万余人侵犯辽西。 于是引发了隋、唐皇朝多次讨伐高丽的战争。 在讨伐高丽的时候,隋炀帝和唐太宗都曾到达过这里,并赋观海诗留世。 此后,在东北兴起的契丹不断与唐朝发生冲突,唐兵数次在秦皇岛市境内败于契丹军,契丹势力常常侵犯北平(今秦皇岛市境内),及到五代十国期间,契丹与后梁、后唐在此仍有征战。 公元916年,契丹族领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公元947年改国号为辽,秦皇岛市一带遂为辽国地,并安置过来自东北方的渤海国遗民,契丹等少数民族在此地广泛接受汉文化。及至辽末,在秦皇岛市境内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辽兴军节度副使张觉(或作珏)在平州反辽抗金归宋的故事。公元1120年(宋宣和二年、金天辅四年、辽天庆十年),宋朝和在东北兴起的金国缔结盟约,约定南北夹击辽国,并议定灭辽后,将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旧汉地燕云16州归宋朝。辽保大二年(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6月,张觉起义反辽,占据平州(今卢龙),同年12月,金兵攻占辽南京(即燕京);宋朝派使者要求金履行盟约,但金只同意将燕京和涿(今涿县)、易(今易县)、檀(今密云)、顺(今顺义)、蓟(今蓟县)、景(今遵化)6州归宋。至于宋希望给予的平、营、滦三州,金坚决不给。同时,金为了稳住战略要地平州,升平州为南京,封张觉权领留守事。到金天会元年(宋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4月,金从燕京及六州撤兵,并把财物和人口都掠走了,10多万汉族、契丹族的百姓被逼向东迁徙,去沦做女真族的奴隶。路过平州时,过往难民和当地居民推出代表恳求张觉将难民留下来,送回各自的家乡。张觉顺应民意,发动平州抗金起义。他们首先杀了降金的原辽朝大官,并晓谕百姓:停止向东遣送从燕京及六州掠来的百姓,愿回燕京等地的,加以护送,实在走不动的妇孺老弱,可留下来,给予照顾。六月,张觉派人赴燕京会见宋宣抚使并去汴京(今河南开封市)见宋徽宗,表示归宋的意愿。七月,金兵从锦州经来州(今辽宁绥中前卫镇),进兵润州(今秦皇岛市海阳镇),与张觉兵交锋。九月,张觉兵在今抚宁兔耳山大败金兵,消息传到汴京,宋廷君臣欢欣鼓舞。十一月,宋徽宗封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并派出专使运送“银绢数万”犒赏平州义军。张觉闻讯亲自到州境迎接宋朝的钦差大臣。金兵首领得到情报即派精锐骑兵疾进截击张觉,并围困平州。张觉不能回平州城,便逃往已经成为宋地的燕京,不想在金重兵围困燕京的威胁下, 懦弱昏庸的宋廷竟不顾信义地把张觉杀了。 当张觉被杀的消息传出后,因受张觉帮助从平州归来的燕京居民和降宋的原辽官兵都哭了。宋廷背义的愚蠢做法,不但没有满足金廷的贪欲, 反引起归降宋朝的辽军将士的疑惧和离心。而平州人民在张觉部将张敦固的领导下,坚守抗金。金天会二年(宋宣和六年、辽保大四年、公元1124年)五月,平州才被金兵攻陷,张敦固也因此殉难。金以平州为基地,第二年开始了大举南下侵宋。
宋、辽、金时期,宋朝势力从未到达过今秦皇岛一带,只有平州张觉起义归宋时,这里才名义上成为宋的领地,时间也只有一年。但其反映出的“华夏群体核心”的心理认同,正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得以凝聚形成的根本原因。
另一件事是辽国奚六部大王回离保(有的史书称萧干,称和勒博)于辽保大三年(公元1123年)正月,在箭笴山(今抚宁与青龙交界的祖山一带,历史上曾为奚族活动的地域),自立为奚国皇帝,改元“天复”。奚为古老民族山戎之后,契丹旧部,回离保本姓舒噜氏,后改萧氏。回离保自为奚帝后,曾驱兵攻陷过已归宋的景州、冀州等,后被归宋的辽将郭药师所败,只当了8个月皇帝的回离保也被部下及其外甥所杀。历史上唯一的奚族王朝随之灭亡,奚族从此消融于各民族中。 
金代,秦皇岛地区作为金的内地,政治基本稳定,经济有所发展。朝廷曾于大定二十二年十月徙河间金国宗室于平州。
元代,秦皇岛地区曾明确作为军屯之地。武宗至大三年春三月,朝廷发康里军屯田永平。英宗至治二年夏五月,朝廷在永平设置营地,收养蒙古子女。
建立在民族等级压迫基础上的元朝,其残酷的民族和阶级压迫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在人民起义风暴中,元朝天亡,明朝建立。元朝遗胄退至长城以北,开始了蒙古封建主与明王朝长期对峙的局面, 明朝为了防止蒙古的东山再起,保持对全中国的统治, 与蒙古诸部封建领主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战争。明朝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复兴于东北地区,并不断威胁明朝京畿的安全,秦皇岛地区再一次成了战争的冲要之区,并一度成了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主战场。 纵观秦皇岛市的历史, 我们可以发现, 由于秦皇岛地殊的地理环境与位置, 这里长期是农耕民族(或者说是接受了农耕文化即汉文化的民族)与游牧民族争生存、求发展的胶着粘合之地。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朝代更替、民族消融,都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对于各民族的巨大凝聚力与同化力。剑与火斩烧不断的是那源远流长的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传统。
作者简介:孙志升,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曾筹建中国山海关长城研究会和中国长城学会,系中国长城学会常务理事、秦皇岛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著作有《澄海楼漫笔》、《直奉大战》等。
主播:平凡,本名康力为,河北省秦皇岛市人,中等专业学校高级历史讲师,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碣石之声平台采编和主播,个人微信公众号“樵夫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