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不久前,微信有请求添加,名字为“Yen Chin”,看见英文字母就有点不是滋味,很想拒绝;回转一想,又怕是群里的网友私发作品,拒绝可就太不礼貌了,于是便确定。加上才知道,这是曾经的学生何妍瑾。
近十年没见了,只记得她文科优秀,数理平庸。只知道她念完了中学后,与“孔雀东南飞”几乎逆行而成为“鸿雁照北翔”。后来听说她被西湖边的一所私学聘为教孩子读“圣贤书”的先生。再后来知道她在福建找到了“心仪”,在宝岛的对岸一新兴城市安家立业了。面对着浅浅的海峡,她是否会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呢?这我就真的不知道了。
“老师,我回来了。”第一句话充满欣喜,“很想去看你,可是有孝在身,家里人说要过完一段时日才准许出门进别家,我只好等待了。”语句中没有遗憾,还是透露着一种响晴的意味。
“你就一个人回乐昌,还是跟你的先生?”我原想一定是双双归来的。
“就我一个人,而且这次回家就不想再去漂泊了。”隔了一会儿,她又直接告诉我,她离婚了。
现在这时代,结婚离异胜过孩子过家家。所以我没觉得奇怪,也就没有安慰她,她也没有表现出需要安慰……
态度的直率,让我又记起来了,在那届学生中,她的性格也许是最爽朗的。当年第一面见她,我都怀疑江湖女豪侠秋瑾兴许也就是这性格。豪爽是一种优点,也往往是缺点;许多豪爽之士,特别是青年学子,常常会“一诺百铁”,在我的心中也就是“说话的巨人,践行的侏儒”。对何妍瑾,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仍然过着昼作夜息的日子。
本月十四清早,“Yen Chin”又亮了,打开一看:“老师,我数着日子,守孝到今天已经够数了,明天我去你家了……”
认真性儿令我有点意外,我赶忙复信息:欢迎,欢迎!
第二天在约定的时间,她准时到来。当她跨进“坚贞守旧”的寒门,我立刻就彻底理解什么叫做“蓬荜生辉”了:一袭浅粉连衣长裙,细心妆束的柔亮长发;清秀的面貌还沿袭着学生时的模范,高挑的身材更苗条,白皙的脸庞更带绯,加上那明澈纯净的微笑,仿佛古代的四大美女的所有优点都忽然集中而在她身上辉炫起来……
看着她的微笑,我的心中忽然荡起甜美的歌声:“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她两手都拿着礼物,先将月饼水果等礼物放在远一点的桌子上,然后将一花束放到我面前:“这是我昨天去定制的……”
花束由金菊、白兰等花卉组成,鲜妍芬芳,花盒上写着“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盒子上面还系着一张卡片:“老师,节日快乐”。看着,一瞬间,我这颗不易激动的心激动了。
生命的激动,一定是有感而起,而这让心激动的“感”,用生命的付出换取的才珍贵,尤其是用生命的付出换取另一个灵魂的成熟的最珍贵。
此时,我又突然忆起小学的一篇课文,是记述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故事的,其中一段是:“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唉,真可惜何妍瑾不像居里夫人那样伟大,要不我就可以汗青永眠了;也可惜我不著名,要不她亦会成为尊师重道的榜样了。不过,将天地缩小为我这贫居,真善美也就满满地氤氲着陋室天地。
我们就长时间聊。她问我许多事情,我答或苦笑。我也问她,知道她现在也是办小班教小孩子读“经典”。可是,我就没问她离异的事,因为她的外表和言谈都没有显示结婚和离异的痕迹,看得出,这事在她没有什么人生的“槛”,或许她早已跨过,正在新征途上轻松行进。
没有询问不等于没有猜想。为什么会离?是经济利益迫使?是志趣相悖?是感情受挫?看来都不像。我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解放前,中国一位学子在德国留学,后来成为了优秀的学者;他跟一位同样德才双馨的德国女学者结婚了,感情一直很好。新中国成立,中国学者坚持要回国,而妻子坚持要留在德国,互不相让,结果只好分手了。后来人们裁判他们离婚的是非,结论是谁都没错:双方都因为热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分手了。何妍瑾会不会也像这样,各自都热爱自己的故土家乡,而虽悲切但无悔的离分呢?
欢愉相逢的时间总是过得快,茶凉日斜,她看了一下表,便站起来说她要走了,她还得赶在放学去接孩子。
我也离开了,客厅里就只有花束。完成了使命,它们会不会寂寞……
写于2022.09.12夜


调寄·临江仙(龙谱 鹿虔扆体)
【词林正韵】
教师节飞思
连振华
尽瘁苗园无悔憾,
春风桃李芳芬。
深红翠绿漫乾坤。
秋来果硕,
树树缀纷纭。
霜雪听凭飞两鬓,
无情岁月留痕。
余年有意再耕耘。
夕阳红艳,
莫怕近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