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学校都是庙
文/北山虎
我的老家
我的姥家
我的小学
我的中学
我跟随妈妈走过的
她的岗位的每一个学校
我的曾经代课的学校……
为什么一个个前身
全都是庙
庙是享受香火的
一个个泥像
摆足了架子
心安理得地
在声声木鱼中
受用着千年的祈祷
木鱼敲碎了
膝盖和蒲团
都麻木了
乞讨的几个零钱
乞讨者亏欠了
咕咕作响的肚子
依旧虔诚地祈祷
“五四“新文化运动来了
挑战着神权
泥像轰然倒下了
于是教鞭取代了木鱼
于是学校取代了大庙
庙是有庙产的
于是学校有了
延续读书声的薪火
耳房总是厨房
厢房总是宿舍
正殿总是书声朗朗
把乡村文化的地位
摆得显赫而崇高
而我的家乡
曾经有职业中学的
是桃李满天下的
我们县第一批的革命者
-新中国我们县的领导者
新中国的我们县的教育者
都曾经与家乡职业中学
有根有蔓
甚至有六位老师
在李运昌的部队
转战平西宋邓支队时
牺牲在潮白河
至今在冀东烈士陵园长眠
作者简介:北山虎(吴虎汉),河北唐山迁西人,老三届,老知青,开滦退休;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唐山作家协会会员,老三届诗社社长,坚持每天一诗。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