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书法艺人包守身
段广亭/甘肃

你相信吗?有些人,天生就是奇才,而且出奇的令人不可置信。但面对这些奇才人物或他们的作品,你不但相信,还会惊讶佩服的五体投地!

(包守身老先生遗像)
今天,介绍的就是一位放牧一生,却成为陇东镇原民间书法怪才,已故的包守身老先生。包守身生于1891年,卒于1968年,原籍是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子镇包城村人,1954年移居镇原县临泾乡包庄黄畔村。包守身幼时聪颖,机灵,干啥有一股不服输的恒劲。正值上学年龄时,社会兵荒马乱,家庭贫寒度日如年,经常少吃无穿,人人处在饥馑挣扎生活中,他根本就没有条件和机会上私塾,家里老人把他送到地主家做童工,与羊为伴,给人家放牧为生计。看到有钱人家的孩子上学,他羡慕地自己在山沟里对着羊只哭鼻子。可是,家庭穷苦难以改变,只好认命做好顶烈日冒风雨的放羊娃。不过,包守身的个性使他在放好羊的同时,每天傍晚他都很静默认真地听地主家的子女读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和唐诗宋词,隔墙隔窗跟着他们心里默吟默诵,把这些内容还真的熟记在心,天天在山里羊吃草,他吟诵,很费劲的品味理解其意,半生不熟地还知道了许多道理。后来,地主家的子女发现包守身还知道巜三字经》什么的,觉得奇怪,粘上他问这问哪,用教他写字为条件,让包守身帮他们讲解诗词大意。就这样,包守身这个放年娃学会了不少生字,也会写的方方正正。每天放羊时他就在地上用小木棍子画画字。有心栽花花不红,无心插柳柳成荫。包守身凭着自己的聪颖和顽强劲,自学识字,相当完小。平时山野地上练字养就书法爱好,却无力置办文房四宝,常以砖石为纸,泥土为墨,柴棍为笔,借看碑帖,临池不辍,昼耕夜习,过目成诵。楷书遍学柳、颜、欧、赵诸体,行书专攻二王。后来,他移居临泾后,受当地书法名家包承恩老先生关注,发现他是个不识字的奇生,便对他热心指点,书法艺术大有进步,常给乡邻书写中堂、对联、条幅、屏序,成为当地“文盲书法民间艺人"之一,享誉梓里。可惜他唯一存世遗作只有一副楷书四条屏!其欣赏价值令人惊叹!




(包守身先生书法唯一存世遗作,由其孙子寻觅装裱处理收藏)


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