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李秀贤随笔:遥祭苏东坡(上)
李秀贤随笔:遥祭苏东坡(上)
精华
热点
22-09-12 15:27
34199
阅读
关注
【随笔】
遥祭苏东坡(上)
文﹨李秀贤
农历七月二十八日是苏东坡终老纪念日,921年前他在常州藤花旧馆(孙氏馆)仙逝。他临终前,诸子和维琳、钱世雄等好友在侧,写下“至今不贪宝,凛然照尘寰”,遗言葬汝州(今河南郏县),以书嘱弟弟苏辙“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此日,我遥望北方,心念于苏东坡墓前,行拜祭之礼;重读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以表缅怀之情。
《东坡先生墓志铭》“嘉言善状”,文不饰辞藻,情之所至,慨然成文;尽显一代文豪苏辙淡泊平和,稳健秀杰,委婉纡徐的行文风格。
苏辙叙述苏东坡北归及因病终老常州的经过,然后以“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等事件,说明东坡仙逝,举国皆悲,发出:“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的哀叹。同时,也表达“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悲痛之情。
苏东坡仙逝,真的是朝野惊叹、百姓悲涕。《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十七记载:“苏轼卒于常州。吴越之人皆咨嗟出涕。轼奖善底恶,盖其天性,见义勇为,不顾其害。用此数困,终不以为悔改。乾道间,诏赠太师,谥曰文忠。”这是官方关于苏东坡死亡的记载,与苏辙的叙述一致。我现在读着,字里行间,还感受到举国悲痛的情景,个人内心也有极为悲伤的感觉。读后,对苏东坡的人生智慧和人格魅力,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王统照、崔铭在《苏轼传》中说苏东坡的一生是“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我认为,他不仅是超越了苦难,而面对死亡也有了超越。据说,他生命终结之时,挚友维琳方丈提醒他“勿忘西方”,他仿佛在自言自语地说:“西方不无,着力即差。”他信佛,但不迷佛。李一冰在《苏公坡新传》里说:“他平生虽好佛学,但不过用以疏解一时的心理痛苦而已,临命却不苛求‘外力’。”是的,他没有把生命寄托于缥缈的世界之中,他想回归现实,回归自然。他就像流水,奔腾向前又渐渐、静静地在流淌中消失;他也像明月,照亮世界又渐渐、慢慢地落下。据说,苏东坡出生前几年,他眉山老家的彭老山忽然变得荒瘠起来,百花不放,草木枯萎,飞禽走兽消声灭迹。宋人笔记记载,苏轼死后,他眉山老家的彭老山,草木恢复了繁茂。这是天地灵秀之气重归于天地。
苏辙记述苏东坡遵承父亲之遗命至海南“即成三书”之事。本来,苏东坡贬谪海南儋州,已认命 “九死一生”,他在《与王敏仲书》中写到“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于诸子,死则葬于海外”。但是,他谪居海南儋州三年,却成就一番功业,其中“即成三书”之事值得称道。他对许多友人说过“海南三书”之事,其中对滕达道就说:了得三书,有益于世,瞑目无憾。他视“三书”为珍宝,北归之时,遭遇风雨,别的他不管,只守护着“三书”。他在《书合浦舟行》中写到“所撰《易》《书》《论语》皆以自随,未有别本。抚之而叹 :‘天未丧斯文,吾辈必济’已而果然。”病榻之时,他托咐老友钱世雄“前在海外了得《易》《书》《论语》三书,今尽以付子,愿勿以示人,三十年后会有知者。”从这点上,说明苏东坡是一个遵父命守孝道之人,同时有着严谨治学、洒脱率性的态度和品质。
苏辙叙述苏东坡“奋厉有当世志”和因《论刑赏》得到赏识,从而彰显苏东坡少年英才之风采。《宋史苏轼传》记载:“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概然太息,轼请曰‘轼若干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他从小就在母亲的教育下“奋厉有当世志”,立志成为像范滂那样,做一个正直勇敢、忧国忧民的人。他参加进士考试的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以忠厚立论,引用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明了儒家的仁政思想,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当时,欧阳修读罢他的文章就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苏东坡不仅少年壮志,才华横溢,而且从少年开始就讨厌庸俗,有洁清不洿、束身自修的想法。宋代赵令畤《侯鲭录》写着:有一天,他父亲读欧阳修《谢赐对衣金带马表》后,命他仿写一篇。他在仿写中用上了“匪伊垂之带有余,非敢后也马不进”这一句。他父亲很高兴,指着说:“希望这句话,将来你能自用”。在少年苏东坡眼里,当时的京都人士,丝绦垂下在身边飘荡,美貌的女子头发卷起来如同蝎尾上翘,这是庸俗的,他决不跟进。这种洁身自好的思想,如同正直勇敢、忧国忧民的思想一样闪耀光芒。可以说,苏东坡后来彰显出来的豁达大度、超凡脱俗的心态和在困境中勇于开创事业的精神,应该与少年时形成的人生观是分不开的。
李锡炎先生在《苏东坡从政为官的人格文化及其时代价值》中指出:“苏东坡为官施政的人格文化特征是为官以民为本,为政以廉为首,为文以真为魂。”著名苏学专家张志烈先生《苏轼黄州咏花诗审美解读》中说:“他那爱国爱民,求实求真,独立不惧,潇洒自适的生活态度,成为历史上文化人倾慕的人格典型。”我认为,他的“人格文化特征”和“人格典型”,虽说是与后来的跌宕起伏的风雨人生息息相关,但也和少年“奋厉有当世志”如影随形。
(未完待续)
2022年8月26日晚于儋州
李秀贤著作
李秀贤,字开璜,海南儋州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儋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知者理事”撰稿人。
出版著作:《口占成诗》《随心说事》《适意清飙》等。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78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