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西湖的诗词趣闻
文/胡令君
柳永《望海潮》词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西湖的秀美,人人皆知,赞颂它的诗词歌赋很多,这兴许是西湖特有的文化魅力吧。西湖有关的诗词名篇中,如杜牧的《江南春绝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忆江南》等,都是上乘之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更是妇孺皆知,咏诵不绝。
围绕西湖的传说同样令人神往,家喻户晓的当数白娘子白素贞,一段”断桥相会”奇缘,也间接印证着南方女子多情奔放、温润如水的性格。在诗林词话里,也流传着一些奇文轶事。据传,南宋时期,林升的一首疑为无题的“墙头诗”,风靡一时,流传至今。
北宋靖康元年,金人攻陷汴梁,赵构逃到临安即位,苟且偏安。林升是一位擅长诗词的文人,一生写诗4万余首,数量上与乾隆皇帝有得一拼,但大都平淡无奇,未见有成名之作。有一天,林升去西湖游玩,看见到处歌舞升平,如此大好山河多半被金人占领,当政者却不思收复中原,一味纵情声色,忿懑不已。他越想越气,为了渲泄对当政者的不满,乘着醉意在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愤然题诗,后人加了个题目《题临安邸》,诗曰: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没想到,在不经意之间,这首诗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成为名作经典,流传至今。
从这首诗中可以想象得出,杭州西湖不仅繁华秀美,更是热闹非凡。正如柳永《望海潮》词描写的那样: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在这极目繁华的美色里,当然少不了大文豪苏轼的吟赏烟霞和传闻趣事,除史书记载疏浚西湖筑起苏堤外,还有一些生活轶事,也是令人拍案称奇。据《墨庄漫录》等记载,宋神宗熙宁三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有一天,他邀张先同游西湖,同去的还有二位身穿白衣的雅客。游船行至湖中,遇见一艘彩色的画舫,画舫上站有数名美艳佳人谈笑风生,其中有位少妇在弹筝奏曲,音乐与女声相和成韵,其乐融融。两位白衣客望见弹筝女娴雅貌美,竟然皆失雅态。其中一位白衣客人,高声喊道:“东坡居士在此,可否弹奏一曲让我们雅赏?”只见弹筝女莞尔一笑,落落大方地回道:“小女子从小就仰慕苏大人才名,当然可以献上一曲。我现为民妇,就不拘礼节了!”说罢,便停下原曲,重新弹奏曲子。
弹筝女奏曲的情景,好似湘水女神奏瑟般美好,筝声哀婉,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众人如痴如醉!画舫在湖中停留了片刻,慢慢驶离。随着弹奏的曲声渐行渐远,弹筝人也渐渐消逝在众人的视野,只见青翠山峰仍然静静地立在湖边。苏轼怅然若失,偶有所感,邀约张先同填一首词,以记录当时情景。可惜的是,张先所填的词不慎丢失,只留下苏轼词以供欣赏。
《江城子·江景》宋苏轼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西湖的湖光山色,深受文人墨客的眷顾,留下许多古典诗词名作。这些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诗词创作背后的故事,更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赓续着中华古典诗词文化经久不衰。
作者简介:胡令君,男,安徽省潜山市人,现居宁波市。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安徽诗风诗社会员,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毕节分会理事,签约中诗刊和华人文学杂志社,诗文作品散见《中国诗歌网》《国际诗歌网》《中华作家网》《华人文学》《宁波税务》《中华山诗刊》《湖北诗歌》《安徽诗歌》等纸刊网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