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战争胜利
77周年
为了这场胜利
中国人民
用了14年

为了这场胜利
中华民族付出惨痛代价
超过3500万军民伤亡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不下2000多次化学武器伤害
800余万劳工被强掳
……

为了这场胜利
中国军民奋勇战斗
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
日本2/3以上的陆军兵力
和相当一部分海空军力量
遏止了日本侵犯苏联的北进计划
牵制和推迟了日本南进步伐





可以说
没有中国战场的浴血奋战
其他国家将会付出更大代价
胜利也不会来得这么早
如今77年过去了
血的代价仍不能忘

1931.9.18
前所未有的灾难降临
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白山黑水陷入痛苦
短短4个月
东三省大好河山沦落
3000万父老成了亡国奴

731部队开展泯灭人性的生化武器实验
发动细菌战



他们的种种恶行
铁证如山
不容狡辩
1937.7.7
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宛平城的那声枪响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
民族危亡关头
觉醒的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中华民族钢铁长城

“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
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
——杨靖宇

“我是中国人,
我儿子当八路是我让他去的。
劝降那是妄想。”
——马本斋母亲

“青春价无比,团聚何须提。
为了申正义,何惧剥重皮。”
——陈康容(牺牲时年仅25岁)
1937.12.13
被黑暗吞噬
1937年12月
侵华日军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地
在南京展开大屠杀
奸淫、放火、抢劫
30多万同胞
惨遭日军杀害

黑暗的六周
给劫后余生的幸存者
留下难以抚平的伤痛和苦难记忆
如今南京大屠杀在册在世幸存者
仅剩55位
中国大陆地区
登记在册日军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
仅剩12人
他们的血泪故事不容遗忘

时间可以带走证人
但时间本身就是永恒的证人
血性中华儿女
还在等一个道歉
1945.8.15
光明重来
这一天,
疯狂肆虐的日本**
低下罪恶的头颅
日本**裕仁发布《终战诏书》
宣布无条件投降

那一刻
中国人民所有的
屈辱、血泪
国恨、家仇
变成
痛心与欣慰的胜利喜悦
1945.9.2
苦难结束
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
至此
中国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
宣告结束
此刻
苦难已久的人们
都冲上街头庆祝抗战胜利


9·3抗战胜利纪念日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77年了
那场
正义和邪恶
的大决战中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开始时间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
中华儿女浴血奋战
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
捍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
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
中华民族的壮举
开辟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那场胜利
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铭记
走进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
纪念胜利是为了永远胜利

【铭记历史】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诗词

程 璞
国破
腐朽王朝弱无力,
列强肆虐国无计。
千年未有之变局 ,
还我河山驱强敌。

驻守宛平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卢沟桥抵抗日军
沁园春
杨靖宇
雪漫残阳,冰著寒山,铁骨傲风。
笑倭奴痴妄,徒施伎俩;丈夫矢志,为复国兴。
南满烟云,松江烽火,铁骑狂飚正纵横。
须来日,看高梁大豆,遍野黄红。
白山昂首苍穹,望林莽,葱葱是古松。
问英灵安在,后生可记:当年壮烈,那日从容?
再度回眸,诗篇血就,当教中华瞩目中。
还休忘,有余魅拜鬼,海上云浓。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

日寇乞降喜而不寐枕上作
陈叔通
围城偷活鬓加霜,八载何曾苦备尝。
未见整师下江汉,已传降表出扶桑。
明知后事纷难说,纵带惭颜喜欲狂。
似此兴亡亦儿戏,要须努力救疮伤。
陈叔通(1876~1966),别名敬第,浙江杭州人。曾参加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日晚八时闻爆竹声知日敌乞降狂喜书感
王冷斋
汹涌鲸波万里平,降幡片片出东瀛。
捷音电闪传寰宇,爆竹雷喧起满城。
艰苦八年完胜利,阴沉一旦复光明。
头颅拚掷宁无价,必死方能庆更生。
王冷斋(1892~1960),福建福州人。“七七”事变时,任宛平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文史馆副馆长。有《卢沟桥纪事五十首》。闻胜有感·惊讯
萧军
胜利秋风战马骄,旌旗影动闪枪刀!
漫夸铁甲师无敌,直捣黄龙路匪遥。
行见金汤成败垒,窃怜覆卵碎完巢!
惊闻捷报浑如梦,痴立山头看火烧。
萧军(1907~1988).原名刘鸿霖,曾用名刘吟飞等。笔名萧军、田军等。奉天义县人。有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

水调歌头
彭雪枫
战迹壮山色,风雨慰忠魂。
气吞万里如虎,叱咤皖南云。
左右挥戈沙场,南北驱驰骁将,功绩两淮闻。
一师制十万,巧力打千钧。
战芒砀,攻夏邑,史诗存。
三十七载,别样精彩耀星辰。
有报曾名《拂晓》,探索人间正道,今日忆何人?
但看新红日,正照满园春。
彭雪枫,河南省南阳市人,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立《拂晓报》,并在该报发表以革命为主题和战术指导的文章60余篇,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精神力量。
闻日寇投降
芦荻
雄师已报入京华,寂寞扶桑日色斜。
遥听铙歌连大漠,欣看天野茁新芽。
八年锋镝留鸿影,一卷飘零写荻花。
乡梦敢随归棹急,流民百万尚无家。
芦荻(1912~1994),原名陈培迪,广东省南海人。离休前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诗集。

77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今天我们强调牢记历史
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中国人民
经历了战争的摧残
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
我们铭记历史
我们反思战争
祝愿世界和平
驱倭
血雨腥风惊华夏,
倭寇铁蹄归无家。
亿万人民同一梦,
大刀长矛新生涯。

组织
抗日先锋是红军,
中流砥柱定乾坤。
持久战中出英豪,
兵民根本立功勋。
抗战
华夏儿女筑堡垒,
一十四年同澎湃。
血肉之躯筑长城,
气吞山河共敌忾。

在抗日斗争中,华北平原敌后军民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有效的歼敌方法
后援
崆峒儿女赴疆场,
马革裹尸为阵亡。
数万群众齐动员,
山南水北皆抵抗。


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纪念馆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得胜
表里山河志不移,
黄河激浪荡倭敌。
中华大地齐欢庆,
民族扬眉终吐气。

忧患
七十七年一挥间,
中华崛起意志坚。
昔日列强心不甘,
亡我之心从未变。

发展
民族复兴筑堡垒,
命运共同强未来。
红色初心和使命,
血肉联系建新碑。

纪念抗战胜利77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