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望荷月
一一记湖乡荷月手工制作传承人胡家祥
文║肖朝鸣
题记:我能传承只有汉川本土才有的荷月制作技法,是我的福气。回首祖辈们的不懈努力,我深刻体会到惜福是一种感恩,继承并发扬光大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并积蓄出一种力量。这力量让我自信,让我专注做好荷月这件事。
一一胡家祥
马口有很多做荷月的手工坊,独胡家是老字号,味道最好。在当地人心目中,荷月是最珍贵的礼物。外孙来了,外婆赶紧起身,从瓷坛里拿两个荷月,开水冲泡,加红糖,软软的,糯糯的,吃了忘不了。如果有热豆浆,泡起来口感更佳。
(一)关公欣然题美名
话说关羽坐镇荊州,忽思巡视江夏,因而途经马口。来到马口,关羽看到四周一片荷叶,闻到阵阵清香,令他赏心悦目,顿生留意,遂下令驻军马口,修整三日。关羽治军严明,名不虚传,住扎官兵与民秋毫无犯。马口人为感遇关羽之德,遂敬献当地一种可干湿两用的食品慰问官兵。关羽食用后称赞不已,因有感于马口四周的荷叶,且食品外形又酷似荷叶,遂亲自题名曰“荷叶酥"。后来,马口人因嫌荷叶之名较单一,不如荷月有意境,便更名为“荷月”。
马口因关羽“系马”而闻名遐迩,而当年关羽亲自为马口荷月命名更誉为美谈。荷月也因外形洁白而中空,做工精细,冲泡酥溶爽口,可干湿两用而得以流传至今。
(二)拜师学艺得真传
解放前,马口潘同春食品名震江汉,犹以“豆瓣、荷月”最具特色。当时马口潘同春糕点师傅李焕庭独具慧眼,在继承传统食品“荷月酥”的基础上,进行革新改造,在荷月中另加入桔饼,桂花,使“马口荷月”更上一层楼。至此,“马口荷月”便有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生产体系,并使之成为马口当地的特产。
解放初期,年方二十的胡银和拜李焕庭为师,得其亲授,遂尽谙其荷月生产要旨。
不惑之年,胡银和已成为“马口荷月”的担纲人,他曾带着自己制作的“马口荷月”分别到武汉,孝感,汉川参加糕点大赛,比赛期间,“马口荷月”独放异彩,受到与会专家及同行的一致称赞,这也是“马口荷月”能在辽阔的江汉平原得以推广流行,开花结果的重要原因。
(三)人到中年子承父业
胡家祥是家里的独子,年轻时不愿子承父业,既使父亲满腔怒火也无动于衷,终因好高骛远闯上南墙后才幡然醒悟,在父亲面前立志从事家传的糕点技艺,方才获得父亲的认可,将毕生所学倾其相授。
从2000年开始,胡家祥以店为家,起早贪黑。揉面,擀面,包馅,成型,烤制……悉心琢磨荷月的制作方法,并与父亲深入探讨制作工艺的微妙变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此时的胡家祥已经40岁了。
在马口车站路“胡氏荷月”店铺里,胡家祥与笔者侃侃而谈:荷月,用上等的面粉和成面团,陈皮,桂花,青梅,桔饼,糖类等精心制成馅料,再成型烘烤,烘烤过程中,下锅,翻面到起锅,火候的技巧掌握很重要。
这道点心经开水冲泡后,如同层层叠叠的荷花瓣,又像一轮皎洁的明月。有诗为证:
像明月一样圆
圆了我们的梦想
像荷花一样美
美了我们的家乡
啊!胡氏荷月
你引领着春秋
沐着清香款款而来
甜了几番梦境
醉了几行诗章
“胡老板,手工制作太辛苦,一年赚不了多少钱,不如我来投资,你负责工艺,用机械代替手工,把荷月做大做强。”总有人时不时地劝说胡家祥改变经营思路,胡家祥也曾心动过,但最终为了保持手中制作的原味而坚守清贫。
“手工这东西就是慢工出细活,失去了手感,味道肯定会变,现在纯手工越来越少了,老手艺都在逐步淘汰,我并不奢求大富大贵,只要问心无愧地做好传承并能养家糊口就好了。”胡家祥不无感慨地说。
为让更多的老汉川人吃到地道的荷月,胡家祥先后将老婆,儿子乃至岳父培训成制作能手。如今,一家三代人分别在马口关公像,马口邱子佬宇济新城以及汉川西湖大道守着三个店铺,为汉川荷月的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执着地守望着。2016年7月,胡氏荷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正式注册为“湖乡胡氏荷月”。
(四)百代传承后继有人
“儿子最初和我年轻时一样,坐不住,也不屑于做手工活,现在终于慢慢开窍了。”胡家祥望着埋头苦干的儿子欣慰的说。“这门手艺我总是担心会失传或者最终被机械化代替,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也无能为力,我只是想在有生之年能说服儿子理解。”
作为第五代传承人,胡让一边揉着面团一边腼腆的回应:“我当初觉得自己读了大学回来做这个有点丢人不好意思,宁愿在工厂打工也比这个洒脱。”
“后来有同学朋友给长辈们买荷月都找我,还有人在抖音平台做了宣传后,看到有人留言,说认识我呀,说我家荷月正宗呀等等。我心里顿时腾升起一种自豪感。后来知道荷月是只有汉川才有的家乡传统美食,是一种求之不得的祖传手艺,使我逐步领悟了祖辈父辈们的良苦用心。”
“手工活真的不容易,要做好需要花很多心思。我目前还处于初学阶段,思考多于行动。”胡让颇有感触的说:“时代在发展,口味在变化,荷月针对消费群体有局限性,我们在改进口感的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提升包装风格,单纯做匠人而不思考出路终究会被淘汰。”
望着围坐在桌案前一起劳作的一家人,他们简单朴实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期许,让人顿时对荷月手艺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充满了无限希望。
审稿:向新国
责编:胡采云



作者简介:萧朝鸣,七零后,网络作家,擅长摄影与网媒传播,系孝感市作协会员。力求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信息能让人们的视觉为之一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