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师因为冷峻而冷静,在高考“大跃进”的初期,他便保持着冷静的头脑。“教书育人”这句被别人拿来标榜的口号,在他的执教生涯中却被扎扎实实地贯彻。记得有一次一个很有潜质的学生犯了错,蔡老师在班上公开训斥,大体是说:聪明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走正道,如果动机出了问题,越聪明就会导致错误越严重。时间久了,训斥的原话自然记不起来了,但他的一句“蒋介石也不是笨蛋”几十年后仍言犹在耳。我当时觉得他这句话语出惊人,——我相信多数同学都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他这句话在当时是冒有政治风险的。后来回想起来,他当时说这句话不仅有十足的气魄和胆略,而且包含了深刻的道理和哲思;现在再回味一下,更觉得如果没有坚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师责任,一个老师是没有胆量讲出这么深刻的话的。
蔡老师的方正还在于他对学生无求无欲。曾几何时,我们的教育十足功利,老师把学生的前途当作一种投资,好学生自然是优良资产,轻则拿“成才”的学生当作自己的成就来炫耀,重则以“恩师”自居来换取物质回报。但这些在蔡老师眼里一如草芥。我自己经历过、也听其他同学讲过,不少同学工作之后抽出时间去看望蔡老师,所带礼品一律被原封退回,其实所谓的礼品无非是些点心之类的吃食,但在蔡老师看来却是玷污了师生关系。我还听同学讲过,蔡老师退休之后会经常干些农活,有同学在农忙时节曾登门帮忙,但也被蔡老师严厉拒绝。这些事都不是大事,作为对老师的称颂也算不上典型的材料,说多了反而让人觉得矫情,但结合蔡老师的一贯做派,——他穿着仪表上的一丝不苟,他课堂上讲课的一丝不苟,他在学校一言一行的一丝不苟,他着微见著教育学生的一丝不苟,都反映出一个教师扎实严谨的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中国文化讲求做人的外圆内方,仿佛方圆兼顾才体现出一个人做人的技巧和为人的成功之道。但蔡老师为人、为师却只求方正;方正得边界清晰,方正得让人敬畏,方正得如一堵堵墙,——它不指引你怎么走、怎么做,却告诫你哪些地方不能碰、哪些事情不能做。我也是为人之师,我也曾在教师的圈子里寻找蔡老师的影子,但我至今没有找到。我凄然觉得,蔡老师的品质在当今教育界、在当今社会已经稀缺。正因为稀缺,才值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