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渝陇之子
在此中秋节之时,战友们,朋友们,亲戚们都在繁忙的相互问候中秋节快乐。享受朋友,战友,亲情的快乐。此时,我坐在自己的诊疗室,坚持节假日上班,已成惯例。虽然有些病人,但是不太忙,我的心很静,在记忆的大海里,生命雄鹰在天空驾云飞翔,生命航船大海上在远行,与战友们相会,从心灵里去感受战友情谊。
向我看齐,这是我管理指挥的责任基因。担任院长期间,每次队列出操,集体活动,我总是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平时模范遵守执行军队和上级以及医院的各项规定。要求部署能做到的,自己坚决做到。自己能做到的,部署向我看,必须做到。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生命,是刻印在我医生职责中的基因。当医生的时候,始终几乎二十四小时蹲在科室,所管病人和家属随叫随到。尽心抢救病人。几乎每个病人痊愈出院后,后续都是我亦医亦友的父老,兄弟姐妹情感的交往关系。终身几十年如此。当科室主任的时候,每一个新入院病人,我都必亲自看。每一个危重病人,我都重点参与抢救。当医务处主任和院长后,坚持每周参加二次门诊看病。每遇凶险疑难病人,亲自主持参加科室和全院会诊。所以,在任医院领导期间,由于加强责任心,严把质量关,所在和医院科室没有出现过重大责任事故自己出现的医疗赔偿。避免了医院经济损失。
以血肉亲情对待就医官兵是我军营大家庭融入血液的情感基因。无论当科室主任,医务处主任,或院长,我都经常告诫下属,不要以军医大人高高在上自居,对士兵要像对待子女一样关怀。军队医院大门首先是为他们开放的,不能以开住院证权利,关,卡,打,压把士兵拒之医院门外。发现一起,严肃处理一起。我下达专门指示,在我负责的科室和医院。官兵住院条件可以在上级按规定住院条件基础上,放宽松一些执行。这些做法和规定让友邻部队官兵心情舒畅,极大鼓舞了官兵的荣誉感和练兵热情,以及安心服役的心情。让友邻部队指挥员特别感动。多次在联欢活动中,友情聚会中感谢医院对官兵的好做法。所以,许多年来,医院与友邻部队之间关系非常亲密,没有发生过一次官兵与医院发生医患矛盾的投诉。每当上级来医院检查之前,友邻部队都派出兵力来帮助医院大扫除,和加强警卫工作。逢年过节,领导专门前来慰问医护人员。情同手足亲情。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每当队列里,礼堂举办活动时,官兵们高唱起这首歌曲时,都让我动情湿润眼眶。

2003年6月13日的早晨。我已经提前十分钟进入办公室。“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急忙抓起电话,“院长,急救室的旦增不行了,发生休克和呼吸衰竭了”对方的脑外科鲁主任,主任医师,颅脑外科专家在电话里急切的报告。我脑子里猛然想起,这是一名甘肃省军区甘南军分区侦查连的副连级少数民族干部啊。上周我出差回来,政委孙峰曾告诉我,甘南军分区侦察连的少数民族干部在执行任务中被汽车撞成脑外伤在医院住院治疗。为此,原我们分部部长,现任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的首长亲自来医院看望。并指示,“朱院长所在的医院,我非常信任,转告朱院长,医院一定要尽一切可能,不惜一切代价把旦增要抢救过来。”回到医院连续几天,我每天都去病房看望查询旦增病情。病情逐步好转,神志已经回复。今天病情突然严重恶化,科室诊断不出什么原因。休克原因病因不明,处理无法入手。我知道休克加呼吸衰竭的病人非常险恶,分分钟都有失去生命的可能。我立即叫上医务处陈东升主任立即三部并做两步跑,向三楼的脑外科急救室飞奔。在路上,凭我的临床经验,大脑在飞快运转。我身为第四军医大学首届全军临床中青年人才研究生班毕业的学生,立即综合情况判断,一定是颅脑损伤引发了消化道大出血的并发症。我在第四军医大学大学学习期间,当时消化科医护力量非常强,是全军重点科研科室。拥有全军和全国著名的张学庸等著名等终身教授。消化科主任胡家露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周绍娟教授,主任医师担任我的导师,他们都尽心培养训练我。让我临床经验得到进一步丰富和深化。除了理论学习,我还担任过四医大附属西京医院消化科住院总医生。并和当时的樊代明教授(后来分别先后担任消化科主任,消化病医院院长,第四军医大学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副院长)分别担任分管两组病人的主治医师。在此期间,曾遇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性病人,乘火车从新疆到北京途中,突然发生头晕,恶心不舒服,下车后来西京医院入院治疗。当天夜晚生命体征平稳,第二天早上突然发生休克。科室几位教授会诊,除了休克,呼吸衰竭外,没有发现心脏,呼吸原发和继发病变,没有出现呕血,大便排血症状,因为没有找到病情突然加重原因,很快进入昏迷,最后抢救无效死亡。教学医院有非常好的科研和教学方法。没弄清楚的病,死亡后也要尽力弄清楚原因。于是,由科室与病人家属商量。我们是一所教学医院,有必要弄清楚不明死亡病因的义务和责任。如果愿意让尸体解剖,可以免去住院费用。并协同帮助家属处理后事。病人家属非常通情达理。同意了院方的建议。晚上,由郭学刚主治医师,吴开春主治医师,我和其他医师对死亡尸体进行解剖分析。最终确定为全消化道大出血。从胃到乙状结肠全部像灌满了已经凝结成型的香肠一样。粗大结实。没有一点血液从胃和肛门排出。这个病例印象深刻,教训丰富,让我永生难忘。再结合脑外伤病人容易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是非常凶险的病情。特别是消化道大出血,按常理,胃和肛门一定是要有黑便或深褐色乃至鲜红色血液排出的。如果没有排出,病情非常隐蔽,容易耽误抢救病人。所以,在去抢救旦增的路上,对休克和呼吸衰竭的病因心中有数了。赶到医院颅脑外科后,我立即下达口头医嘱。1.诊断为颅脑外伤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引发休克与急性呼吸衰竭。2.立即用冰凉水加去甲基肾上腺素灌胃。让出血口血管自身紧急收缩止血。3.紧急输入大量新鲜血液和大量液体补充血容量。4.立即采用多巴胺等升高血压药物。5.立即交替应用兴奋呼吸剂药物。6.立即呼吸道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把自动呼吸机用上。6.应用奥美拉唑等保护胃肠粘膜。8.给予输入血浆,白蛋白,复方氨基酸等营养药。9.给予有针对性抗生素预防身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的肠道和肺部感染。10.立即让本院消化科王普选主任增援颅脑外科协助加强后续处理。11.医务处立即协调军区总医院医务部派出消化科专家前来医院。医护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即争分夺秒执行医嘱抢救。由于诊断准确,行动迅速,措施方法有力。旦增的血压稳住了,逐步上升。呼吸在呼吸机的保驾下,不用太担心,逐步平稳,神志逐渐有了身体各种按压反射,瞳孔由散大开始缩小。此时已过中午,我始终与其他医护人员一道坚守在病房病人身边,食堂炊事班的同志送来简便牛奶,面包进餐。全体人员没有叫苦喊累的。保持着旺盛的急救精神。

下午四点多钟,军区总院消化科主任,博士生毕业,副主任医师张方信到达医院。经过详细询问病史,检查身体。然后提出会诊意见。“诊断准确,措施得力,抢救有效,按照病情发展,进一步合力抢救”张主任写出了会诊意见。此时,我心里才松了一口气。“朱院长,今天虽然初次见您,可是,您的名字早已如雷贯耳啊!您是我的师兄呢。我也是第四军医大学消化科硕士,博士毕业的。我的导师是张学庸教授。我们在学习中,经常提起您,说您学习刻苦,能力强,人品好。全科医护人员都喜欢与您交往。说您在学习期间,除了圆满完成学业,写出了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外,还高质量的完成了张教授交给的写作任务。一是主编写出了《胃癌防治100问》”。二是承担了《美国希氏内科学精要》食道,胃肠篇章的翻译。此书的翻译质量要求比较高。全书从全国一共选择了七十名具有较高翻译水平的人才承担。其中就有朱云才同学。后来,这两本书都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向全世界出版发行。所以,张教授经常嘱咐我们后面的硕士,博士师弟们要向师兄您学习”。“喔,过奖了,张学庸教授可是全国著名医学大师啊!全军消化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第四军医大学大学附属西京医院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唐河人。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医学院。1956年入苏联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进修学习。回国后,是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教研室创始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樊代明教授都是他培养的博士生啊!俄语和英语非常熟练。正是张教授宽厚仁慈,是他老人家指导培养我。相遇张学庸教授,是我人生之幸,让我有幸在他关心下,学到了一些张教授丰富的临床知识,他的人品,他的科研方法。我深切感谢在第四军医大学大学消化科学习期间张教授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因为有时候他让我到他家里玩,让我一同吃饭。有时候送我医学书籍礼物。至今,他送我的医学书籍,和他七十周岁生日,学校为他制作,由他亲自签名送给我的生日贺卡,我还保留完好地学习和欣赏回忆。在跟张教授学习期间,是我人生忘年交最幸福的一段人生交往。这次有幸您这个师弟来了,认识后,我们要派医生去您科室进修学习,少不了又要给您添麻烦了。希望经常保持联系。”我对张方信主任说到。此后近二十年,我们都保持了良好师兄师弟情谊。也给他增添不少麻烦。也给我们医院和我个人,解决了不少问题。我们共同抢救病人三天后,病人已基本脱离危险。白天我处理完管理工作时,经常过问病情情况。上午,下午,晚上我都必须去病人身边观察询问病情。
病人十多天后痊愈出院,轰动了甘肃省军区和临夏,甘南军分区。军分区领导先后来医院送锦旗表达感谢。甘肃省军区非常重视,派出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带领工作组和临夏,甘南军分区领导专门登门感谢。并在临夏军分区餐厅设专宴,邀请全院科室主任以上及参与抢救人员共进晚餐。并代表甘肃省军区机关,首长向我院拨款十万元。以感谢和加强医院建设。
抢救旦增成功的事例,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显示出了卓有成效的战斗力。旦增是甘南当地的藏族人。大学毕业后入伍成为一名侦查军官。在2008年的甘南维稳中,旦增及时掌握了国外势力怂恿指挥当地部分暴乱分子搞破坏的情报。减少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国家财产的损失,减少了动乱时间,荣立二等功。当时,他已经晋升为副营职少校军官。在随后的交往中,每年都和他夫人一道,带着甘南有名的酸奶,酥油,牛羊肉到我家来看望。感谢我和七院的救命之恩。他夫人是一位身材高挑,五官端正漂亮的藏族女性。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儿一女。看着他们甜蜜美好的家庭,我心里十分快乐。
2003年十月底下午。我院医务处干部宋淑君同志在丈夫的陪伴下,在产科顺利分娩一个可爱的男孩。我们都为她高兴。我带着机关的同志们到病房看望她并送去慰问礼品。晚上九点半,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院长,宋助理产后大出血了,你快来吧”电话里传出妇产科吴主任老专家的急切的报告。我心里不禁一怔,这可是个死亡率较高的急重危险并发症啊。加上我不是妇产科医生,心里没底,急忙出门,奔往住院部大楼的妇产科。路上手机通知医务处值班助理员,政委,两位副院长,大外科权王顺主任,大内科主任王普选,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杏云(是我妻子)到现场。进入病房,只见宋淑君助理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神志模糊。子宫仍旧不断涌血。血压逐步下降,进入失血性休克前期。宋淑君丈夫是高炮第七旅的一名指导员,在旁边急得手足无措。眼见工作生活一起的年轻战友生命不保,随时有倒下失去生命的危险,强烈的救命责任感和战友情陡然强烈升起。下决心一定尽力抢救小宋的生命。我首先让心血管科立即给宋助理心电监护。立即和各科主任会诊。大家一致意见是产后大出血临床比较常见,病情凶险。但是出血部位在当时医院没有开展血管造型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出血的血管。尽管经过进一步清宫治疗,出血仍然不止。有的主任提议子宫切除,可以马上停止出血。但我考虑到宋助理还很年轻,仅仅才二十六岁,应该尽量避免失去子宫。所以,我当即决定,先用保守治疗,用医用材料填堵和内科用药止血,输血,提升血压。让医务处立即协调联系军区总院妇产科专家支援。我鼓励宋淑君同志一定要坚持,鼓励在场抢救人员一定要坚持,坚持到总院专家到来,采用更好的办法,即能止住血,还能保住子宫。经过一夜的抢救,宋助理出血减少,血压和生命体征平稳。一夜就这样在责任压力和焦虑中在病区里度过。
第二天上午九点钟,军区总院的专家赶到了。经过血管造影,明确了出血血管部位,立即用激光子宫内“电焊”止血。子宫出血止住了。宋淑君同志的子宫和生命都保住了。惊悸与忙累的一天过去了,我心里真为宋淑君同志和她家庭恢复正常而十分快乐而高兴。我们感谢总院专家精湛的技术。
宋淑君同志的岗位在医务处,负责科研,学术等管理工作。性格温和善良。能吃苦,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加班加点工作。许多地方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敢于直言。偶尔有些执拗。因为优秀,后来成长为我院副院长。
辛奕斐同志是后来调入我院的政委。具有较好的军政素养。有很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人很正直,爱学习。是一位“官二代”。他父亲原来是我分部政治部主任,纪委书记。工作非常尽业。我们相互搭档配合非常亲密。经常同时一起到医院营建施工现场。2004年六月份,既要带领政治处筹备出版院史工作,还要筹备一年一度在当地具有较好水准的“七院之夏”文艺活动。六月九号夜晚十一点左右,政治处主任秦莉莉报告说辛政委在办公室昏倒了。已经送到了心血管科病房急救室。我立即飞奔赶到急救室。主任报告,政委心律不齐,阵发性室性早搏,伴有新房纤颤。血压波动不稳。我一看,辛政委神情淡漠,逐渐进入嗜睡。已报病危。我知道,政委是工作过度劳累造成的。心疼的让我落泪。我心里想,老搭档,老伙伴,你千万不能离我,离医院,离家庭而去呀。你还年轻,才四十一岁。我立即让医院派车去接远在兰州的政委妻子。接着,与医护人员一道,进入紧急抢救。我亲自在政委身边守护一夜。下半夜,随着辛政委病情好转,平稳。我紧张不安的心才得到偷闲的安静下来。早晨四点,辛政委妻子赶到了。见到辛政委病情平稳,脱离危险,眼睛里擒满泪花,担惊受怕一晚上的心才放下心来。此时,我由衷感到轻松快乐外。一夜为辛政委病情和生命担心,和万一老搭档失去生命,怎么好给上级党委交代啊的压力,这两种负重心情才放下来,抛弃到外面的晨雾里去了。
2011年九月的一天晚上,我突然接到临夏军分区郭力政委公务员电话。“院长,郭政委在会议中去卫生间小解出来,突然上腹部剧烈疼痛,呼吸都受限了,在会议室外面坐着,已经不能返回会议室参加会议了。”。因为平时我和政委关系亲密。他的健康状况我都了解。前两天因为上腹痛还来门诊看过病。当时了解病史,知道他因为严重的痔疮,在兰州肛肠医院做了手术。我判定他有疼痛应激性溃疡。给他开了相关药物治疗。此时出现急性剧烈上腹痛,呼吸受限,多数是胃溃疡穿孔了。我急忙让军分区把郭政委送来,为了不耽误抢救,我指示,其它检查都暂时不要做了。做最快速能诊断的检查,x光腹部透视。只几分钟,结果出来了,上腹部有游离气体。胃溃疡穿孔诊断成立。立即安排手术等治疗。我一直在手术室外的科室办公室里守候到下半夜。郭政委安全的从手术室推送到病房。我才放心回家去休息了一个小时。第二天,又照常上班。
郭政委是正师职干部,大校军衔。属于军队中高级干部。上级对此是有要求的。重病如果不是紧急到不能拖延的情况下,惯例是需要送军区总院治疗的。此次由于病情急险,远送会耽误病情,所以在医院紧急手术。最后病愈出院。
郭政委军旅生涯不太一般。从军队基层单位一步一步成长起来。既有军事主管经历,更有长期政治工作经验。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军分区政委。当年“两山对越还击作战”时,他是我军区某部营教导员。带领士兵作战勇敢。荣立战功。当年全国妇孺皆知的战友英雄徐良,就是他们营的战士。后来徐良参加春晚,唱经久不衰的歌曲《血染的风采》就是由部队指定郭力教导员带队参加的。郭政委还有很好的文采。当年解放军报刊登的著名军旅戍边诗歌《吻你,我不惊醒你》是以其妻子名义发表的。后来,经过部队追寻许多年后,才正式证明和著名是郭力政委写的。这篇诗歌,在我军,我国戍边诗歌中,占了厚重的一笔。
能够救治军队战友,是我一生的所爱和荣耀。能救治军旅中各位英雄和精英,是我一生的自豪。我除了爱心,还有崇敬敬佩之心。我向经过病痛苦难而坚韧前行的战友们致以衷心的敬礼!祝愿你们,家庭幸福,健康长寿!
2022.9.10.
【作者简介】
朱云才,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青海医学院医疗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院管理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EMBA。历任卫生员、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医务处主任、院长等职务,授大校军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有《随吟集》《得云留彩》《盛世飞歌》《走马行吟》等诗歌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