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贞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学习);三十岁,(懂得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了,学会做人了;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了;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说话,便可以分清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隨心所欲,但任何言行都不会越出规矩。”
简评:这一章,孔子讲他进德修业(做人)的过程。可以看出,孔子治学主要在“做人”,所以“志于学”之后便是“立人”,然后才是“不惑”,“知天命”,“耳顺”,末尾归于“不踰矩”。这是孔门的“做人”之道。
本章的“有”,同“又”,通假字;本章的“而”字,都是顺接连词。古人讲过“立于礼”“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做人”,就要懂得“礼仪”。“天命”究竟是什么?说法不一,不便译出。希望诸位方家指正!(隔曰一节,王贞民)
责任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