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 离 记
于献龙
8月2号午后,因小恙在鼎祥中西医门诊部吊水,四点钟,护士小王告诉我,楼上有疫情,门诊部被封了。当时我没有多想。
待打完针,坐起来看到门诊部的铁栅门已落下三分之二,门外已拉上警戒线。一部警车停在空场上,几个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在说什么。
小王扒着门缝与一位民警在交流什么。谈完之后小王问我家庭住址,电话号,儿子、爱人的电话号。然后告诉我,咱们都出不去了。
大约5点,小王给我拿来一瓶水,热情地问我饿不饿。
我把情况在微信里与老伴做了沟通。一直等到9点,小王说,与你儿子,与你老伴勾通了,今晚就住在门诊部吧。她在二楼给我铺了一张床,还特意准备了我夜里起夜时用的尿壶。
我刚脱衣躺下要睡时,小王来了,说社区同意你回家了,你老伴来接你。这时我很高兴。小王把我全身喷了消毒水。
离开门诊前,我与两位护士照了像,以纪念这个特殊的夜晚。我与老伴往家走时,社区一位工作人员送我们,一直送到家门口。
三号早晨,老伴欲把拉圾袋送到楼下,一开门,见社区工作人员在门口,告诉说隔离期间不能出门。老伴一看门上贴封条了。儿子,儿媳,女儿都纷纷来电话,安慰我俩别着急,几天就过去了。
我跟老伴说,社区隔离工作很细,七天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前年三个月没下楼,今年又几个月沒下楼,居家抗疫已经习惯了,有经验了。吃菜、水果孩子们送来。
第二天下午,儿子买了菜,老伴用绳子从窗户吊上来。
第三天,女儿送水果,到家门外给我们打电话说门上按摄像头了,不让进屋,她把水果放在了门外。
每天9点,大白来给我俩做核酸检查,把当天拉圾拎到楼下。
我每天的生活不感到枯燥,读读诗,写写诗,看看电视,做做操,走走步,按按摩,打开阳台窗户晒晒太阳,每天走步4000到5000步,出一身汗,感到很爽快。七天一晃会过去,一周时间我过的会很惬意。
第四天,读到一首令我赞扬的诗。诗曰:
懒惰岁岁总悲秋,
勤奋年年庆丰收。
人生如若无大志,
小伙活成小老头。
读罢我心发笑。28个字,每句俱佳。写成这么好的打油诗,非文学与理论功底雄厚是难以写成的。诗在情趣,趣谈人生,趣谈哲理,趣谈规律。悲秋者懒人也,丰收者勤奋也
无大志者最易变老,这是人世间普遍规律。这里没有讲大道理,只是作者的感悟。诗人把自己感悟写出来,也感动了读者,我叫他趣谈生活。这首诗贵在白话入诗,大众化,不跩、不装、不朦。谁看谁懂。我叫他语平意远。“人生如若无大志,小伙活成小老头”,写出了别人没写出的玉句。让我想起一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大志者革命人也。
有些人把自己写的顺口溜标成打油诗,那不对,好的打油诗要比律诗还难写。要有生活趣味,要有哲理。这首诗我收藏了。
七天时间,我仍然坚持每天写一首诗,有的是顺口溜。有几首平台还给刊发了。
《纪念十月十六日》,一些诗友还加了高抬评语。
《千古罪人戈修祭》,受到了许多理论战线上的好友赞许。
《历史功臣之歌》,一个平台刊发,受众5000余人。
《我看到了你抗疫的墨宝》,一个平台朗诵刊发,听众达万余人。
自己的拙作得到诗友和社会认可,不能不说是愉悦的事。
隔离,一方面说明防疫工作抓的实,另一方面让我个人静下心来学习,写作。大好的事呀。
今天,看到长春主城区没有新增病例,更令我高兴。我坚信有党的领导,冠魔总会被战胜的。
作者于献龙
编辑李牧
编审献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