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川“善”文化历史溯源
文║吴雷
汉川善文化历史悠久,最早见诸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其孙箴尹克黄使于齐,还,及宋,闻乱。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尹,天也,天可逃乎?遂归,覆命而自拘于司败。王思子文之治楚国也,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使复其所,改命曰生。
意思是子文的孙子箴尹克黄出使齐国,回来时到达宋国,听到叛乱的消息。有人说不能回去了,箴尹说:“丢掉国君的命令,还有谁可以接受我?”国君,就是上天,难道可以逃避上天吗?于是就回到楚国覆命,并且主动将自己囚禁到司法部门。楚庄王想起楚令尹子文治理楚国时的功绩,说:“子文如果没有后代,如何劝人为善?”遂让克黄恢复原来的官职,由此改变了其命运,放了他一条生路。
楚令尹子文(公元前708—前626年)若敖族人,斗鬭氏, 名豰於菟、字子文。 楚成王八年(公元前664年),因解救成王母子有功,被任命为楚令尹。接任令尹后,子文“自毁其家,以纾楚国之难”。他主动献出自己的家财,以解国家的燃眉之急。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军队伐楚,子文一边派人布阵应战,一边派大夫屈完前往齐军营中谈判。经过几番口舌较量,齐桓公得知了楚军的强大,遂退军昭陵,与楚签订了“昭陵之盟”。
公元前665年,子文亲率大军灭了弦国、黄国、英国,打败了徐国、随国。并大败宋襄公,一举奠定楚国超级霸主的地位。
子文从政期间,又三次将楚令尹的位置让给别人;因此楚王感念他履职兢兢业业,又三次授予他“楚令尹”之荣。直到公元前637年子文又让位于子玉,从此结束了长达27年的执政地位。子文这种始终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品格,从而受到了圣人孔子的高度褒奖,盛赞他是真正的忠善大德之人。
清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卷目录》“汉川县 ,楚令尹子文墓 ,在汉川县西二里 姚公山”。令尹子文死后葬于汉川仙女山脚下,宋哲宗元祐八年。哲宗追封子文为德侯,赐修忠义庙,并在仙女山下修了忠义祠。
清乾隆元年,汉川知县伍泽为此还在忠义祠前立了令尹子文墓碑一块。
清咸丰九年,巡抚胡文忠、林翼下达复建令尹子文墓、祠的指令,复建竣工后,并派有专人看守,由官府支付薪水,下令不许闲杂人等随便出入,不准在附近砍伐树木、采集花草、放牧牛羊,以示对其尊重。历代名士龚大万、陈第联等人过此祠也都纷纷赋诗赞赏子文。
前文提到的斗克黄,子文的孙子,楚庄王时期“箴尹”。也正是他忠君爱国的善举,使得公元前605年,遭遇楚庄王灭斗氏家族时,幸存了斗克黄一脉。
楚令尹子文的善行,拉开了汉川善文化的序幕,使善文化的种子在川厚沃土上开枝散叶,尔后经过历代汉川人民的不懈努力,这株善文化之苗已茁壮成长为楚国大地上的一棵参天大树!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