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圆心圆中秋快乐

文/屈军强

天上皓朗看玉盘,思乡念亲梦魂牵。
万家团圆共祝愿,月饼甜香喜无边。
祭月怀古彩云间,赏月临风福寿全。
月谜竞猜知贤训,花好长寿富贵延。
燃灯取乐歌正旋,品果开樽谱雅篇。
嫦娥奔月情切切,吉祥如意求平安。
吴刚伐桂传天下,玉兔捣药月宫欢。
望月六艺思唐帝,霓裳羽衣响远天。
石榴牡丹乐陶然,五福合和享盛年。
桂树菊香书画美,中秋快乐日日甜。

读书随处即净土

文/ 何俊锋

人有书,则不俗。有书的生活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读书,也是为得一方精神天地,安养灵魂。
读书,是为了谋心,而非谋生。读书之贵,在明志知理,在修身养性。书中有山水,可以栖身;书中有草木,可以怡情。落雪天,轩窗下,读罢一卷书,再看日影飞去,何惧世间万般荒芜。

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深山虽远,净土在心。一颗文心若想求闲,还需放于字里行间。字入心间,化成骨血,则笃定静默,可与人为伍,也可遗世独立,身居尘世,却又不在尘世。有书,则不输;有书,则不俗。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天下有文章而光明也。金玉良言,尽在书中。

读书,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也见自己的过程。古今多少风流憾事啼笑皆非,统统一纸文章书尽。看过绿肥红瘦,听过雨打芭蕉,少时读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中年读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老来读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才觉一夕忽老,于是或弄扁舟,或采菊东篱一生也就这样过完。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澄其心而神自清。文人多雅事,四行诗,两盏茶,一书读罢,两袖清风,哪有什么黄金屋和颜如玉?倦了就枕书而眠,醒来又读,兴起时再胡诌几句,挥就的那几行字,全当是灵光乍现的妙笔生花。如果可以这样老去,也是无怨无悔。

炉火升,茶烟起,墨香溢,松风停云处,有幽兰菖蒲为伴,是峥嵘寂寞,也是风雅清闲。落雪天读书,有我与梅花白头;风雨夜读书,有铁马冰河入梦。待你看罢满纸荒唐言,抬眼四顾,茶未老,香未断,却恍觉世间光阴已谢,心中诸般皆无,真真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当下之世,纸张不足贵,文字漫天飞,肉身跨越千山万水,心却孑然飘零。风萧萧,路漫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冬日兀坐,茶烟袅袅,卷册在案,既读之,则安之;心可宿,则不俗。阅尽千千字,终是为拾掇渺渺心。字里行间,移步换景,纵使有书无房,道的也是“此心安处是吾乡。

中秋

文/草原狼

明月时常有
中秋月最圆
国泰民安逢盛世
何处不欢颜
君在地之北
吾居海之南
相隔千里如咫尺
对视倾心谈
海上生明月
辉映万里山
华夏儿女遍天下
举杯共祝愿
嫦娥舒广袖
吴刚酿酒甜
早游五洋探海底
晚登冰轮环形山
天上人间歌一曲
难辨人与仙

作于2022.9.10.

老师您好

文/何俊锋

老师,是灵魂的吸尘器,他们干净而善良。耕耘与播种,阳光与风雨,鲜花与汗水,都在老师的身上交织。老师,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诗意的生活在大地上,为教书育人操劳一生。播下知识的种子,浇灌童稚的心田,点燃智慧的火花。

他们恪守自己的信念和使命,用一腔热爱践行自己平凡却远大的理想。每一张充满青春朝气的面孔背后,都承载着包罗万象的内心:或乖巧听话、或聪明伶俐、或内向无言……

但老师敦信,每一个生命都不可复制,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有待于用心用爱去发掘和唤醒。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些烈日下的小树,那些秋风中颤悠悠的果实,都沐浴您淋漓的爱意。

当夜幕降临,已是万家灯火,您常常无法按时歇息,还在把教学工作延续,认真阅读教材,潜心撰写教案,精心批改作业。我仿佛看见,那扇睡眼朦胧的、夜的窗棂上,镜镶着一百双眼睛。

灯下的您咀嚼着绵绵时光,幸福而踏实,燃尽夜的静寂。夜色渐深,您稍显疲惫的倦容让人心痛,完成无数次动人的定格,诉说露珠的爱,拥抱一个夜的黎明。待晨曦升起,您又满血复活……您快步走着,对每一位同事说一声早安,对每一位学生报以微笑,您真诚的笑意弥漫成缤纷的霞光。

您和学生一起,在飘洒着油墨香的书卷中,寻觅知识与希望。花开花落,岁月荏苒。当一群群羽翼渐丰的雏鸟,振翅飞向晴空万里的蓝天;

当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迎着阳光热烈地绽放;当一顶顶美轮美奂的蒲公英,撷着梦想飞向远方。双鬓落满秋霜的您,在余下的岁月里,除了感慨和欣慰,要把多少多彩厚重的日子归纳,要把多少真实丰厚的记忆珍藏。

是什么让您一往情深,深恋这片热土,用尽毕生的心血,孕育一个金色的季节。你义无反顾,要带孩子们到秋意最深的地方去,把人类的繁荣和文明种满天涯。

在寂寥的秋天,我深沉的目光依然在寻觅亲切如初的诗意。老师,当我轻轻喊出这心底的敬意,一种晶莹的东西瞬间充盈了眼眶。请您转发分享,福生无量!

中秋遐思

文/何俊锋

不知不觉间,这个飞叶潇潇的秋天,又到了中秋时节,记忆里的小时候,总盼着中秋到来,清风吹过,天边挂起圆圆的月儿,屋里满是家人的笑闹,那时光,总让人不经意间,浅浅轻轻怀念。
小时候的中秋节,没有车来人往的热闹,却有炊烟袅袅的温情,在等待家人团圆的同时,也盼着月饼香甜,那是心眸里,期盼已久的喜悦,也是岁月间,快乐无忧的等待。

人总是于匆碌奔忙间,忘却了很多事,在这般朦胧静夜里,倚窗遥望,才发觉清月圆如镜,照我心如昔,低眉抬眸间,不知那四季风雨的蹉跎里,多少思绪随云散,多少牵绊如风远。回首望去,故乡遥遥于记忆里,描画了很多温柔,那些朝暮之间平淡的日子,都成了心眸之间顾盼的想念,似若母亲的念叨,父亲的嘱托,少时觉得多余,此时暖暖入心。

朦胧月下,一叠相思语,不为红尘,只因故乡土。在这圆月的秋里,拾起一叶寄远方,愿家里屋外阳光暖,亲朋安然,岁月宁!

相由心生

文/何俊锋

总有朋友问我,何老师,你都马上奔六十了,为什么看起来总是那么年轻,看起来像四十,我说,因为心态年轻,我何俱岁月老去。

时光肆意的流淌,生活的脚步不管是沉重,还是轻盈,我们都在一如既往的前行,那些走过的印迹,丈量着起点与终点的距离,点点滴滴,又何尝不是我们心路的苦旅。不要总是回忆过往的美好;不要总是感叹年华的衰老,要知道,人活的是一种心情,只要心态不老,就会永远年轻。年轻并不仅限于年龄,真正的年轻,是我们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怀有一颗年轻的心,来面对岁月静好。

只要有了阳光的心态,我们何惧衰老。做岁月的主人,做一个懂得岁月沧桑的人,慢慢地解读其中真味,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尽显安然。健健康康的活着就是福气,就是最好!只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做个简单的人,尽享平凡日子里的五味杂陈,做到简约平和,我相信这样的日子,更能让你活得快乐。

佛家说:“相由心生,病从心起”。不同心境、不同的精神状态,就会对同一件事物的观感有所不同。心有阳光,幸福就会发芽;心若灰暗,那么你看什么都会徒增伤感。人活着心态很重要,心若年轻,你的身体自然就会步履轻盈,你的世界自然就会明朗。

当你总是用积极向上乐观的心去对待身边人和事物,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好。无论你多大的年龄,只要心不老,又何惧岁月匆匆。只有给予自己美好的激情,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那么你的人生,就会收获颇丰,不枉此生。

寄情山水 写意人生
——读石朴先生山水画新作有感

文/李西岐

石朴先生画展开幕之后,等到与会的大部分人轰然散去,我方才悄然步入展厅,面对着一幅幅作品,认认真真地观摩着,学习着。按理说,这些作品我是熟悉的,也是阅读过多次的,但是,我还是被再次震撼了。
石朴兄五十年来一日复一日,心无旁骛,心静如水,他沉浸于自己的笔墨世界里,心追手摹,直达唐宋元先贤心地,游弋元明清高手纸卷,在极具东方哲学与美学的田园里潜心耕耘,在白宣素簽上敷彩濡墨。他常年累月跋涉于山水之间,对景写心,体味仙境,笔下概括的是五岳之巍峨、秦川之大美;他精心研读历代山水画大家的壮美画图,从中汲取丰富多彩之营养,继而幻化成阔笔写意,纵横四海,终成一代山水画大家!
倘若比起曾经被时代淹没却被后人追捧的山水画大家陈之庄、黄秋园,石朴兄无疑是幸运的,他在人生的暮年得到公平正义的好评与广泛意义上的赞赏,其坚守传统笔墨并在此基础上开创山水画新途径的实践,意义非凡,硕果累累。
石朴兄书法功力深厚,这使得其在山水画创作中,纵然达到了随心所欲之“写意”自由境界,繁复交集,密不透风,简约适度,疏可走马,意象在图景中环绕,精神在天地间飞扬。我以为,石朴先生的存在与坚守,正好弥补了现代山水画中缺少东方美学元素以及传统笔墨的精神钙片。
石朴兄的幸运,也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2022年9月10日速写于西安书斋

(石朴先生,1950年生,陕西岐山人。著名中国画家,擅长山水、书法、太极拳。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笔耕墨耨,以书画为寄。其山水画,取法宋元明清各代名贤,沿着纯正的“中国画脉”精进修行。沉寂半个世纪后,其艺术成就渐渐为世人所知。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鉴定家杨仁恺、邵大箴、薛永年、孙克、林木等对其推崇有加,并专门撰文评述。2005年杨仁恺先生曾这样评价:“论各方之修持水平,石朴绝不亚于陈子庄、黄秋园。” 2020年8月,邵大箴先生撰文称叹石朴为“传统山水画继承与发扬的大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