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绣岭
郑重声明:本文原创首发,图片自拍,文责自负
我敬仰北京天坛
天坛,是祭天的神坛。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皇帝祭天的圣地。所以我以敬仰之情再次参观祭天之所!



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南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可见天坛公园的面积之宏大。
北京天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朝乾隆、光绪皇帝时曾重修与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北京市内国家5A级旅游景区,是世界著名的祭天场所,是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天坛公园的门票也是要提前几天预约的。女儿为我们预约了8月4日上午的门票。
35年前,我第一次游北京天坛,如今只记得公园里面有个回音壁和祭天的大圆坛,其他情况记不清楚了。
8月4日,我再游北京天坛公园。这次游览印象比较深刻,可能因为刚游过时间不长,记忆犹新。所以,我要赶快写下这篇游记,以防时间长了,又会忘记。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到达北京天坛公园。一家六人由天坛公园的东门进入。
(一〉七星石
公园东门,其屋顶颜色基本采用了蓝色琉璃瓦,是“天蓝地黄”传统观念的体现。
入园沿东西方向大道步行。笔直的大道两旁生长着两排翠绿的巨大柏树。漫步在林荫道上,向公园深处的中心建筑群而行。
这条宽阔的大道长约五、六百米。道路南面是大片柏树林子。树林下面是碧绿的草坪。
树林外面有块草坪没有树木,中间却有几块巨石,人们称之为“七星石”。
传说明成祖朱棣迁都于北京后,想寻找一个祭天的地方。一个夜间他梦见天门大开,北斗七星陨落此地。因此,决定在此地修建祭天场所。据说七星石是陨石,代表北斗七星。把七星石放在这里意为镇地。巨石上雕刻着山峰,意为泰山七峰在此镇守。
满族入住中原后,淸乾隆皇帝命人在东北角增加了一块石头,意为满族是华夏一员。八块石头代表一统华夏江山。
我们行至大道尽头,因为园中维修不能直行。游客得向南拐弯,走另条南北方向的大道。大道东面也是看不到边的柏树林子。这片柏树林,其实就是公园东门里靠南边的那片柏树林,一直延伸到这条道路的东边。林子中的树木多是古柏。
(二)丹陛桥
沿这条路向南步行约200米,路北有一组很宽的高台阶通往上面的高台。
游客都是从这里登台阶到高台上面去,我们亦如此。登上台阶,看到上面不是高台子,而是一个类似长方形的大广场。其实这也不是广场,而是“丹陛桥”。它又宽又长,才使我误认为它是一个广场。
丹陛桥,长360米,是连通圜丘坛和祈谷坛的一条高出地表4米的大道,构成了天坛建筑的主轴线。大道下面有两个东西方向的券洞通道,故称之为“桥”。这是北京最早最古老的立交桥。
丹陛桥面宽30米,中间为神路”,供天帝专用;东侧砖砌路面称为“御路”,供皇帝专用;西侧为“王路”,是陪祀王公大臣行走的路。路面的三条道上下等级很分明。
丹陛桥北高南低,北行令人有步步登高,如临天庭之感。
(三)祈谷坛 祈年殿
走上丹陛桥,我们先向北去,因为要先参观高大的祈年殿、皇乾殿和回音壁等古建筑群。
走进祈年门,一眼便望见正北面高大雄伟、金壁辉煌的祈年殿。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又称祈谷坛。它是修建在双层高坛之上的,它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孟春时节祈谷的场所。
走近祈谷坛,向上仰望,高大雄伟的圆柱形的祈年殿高高耸立在蓝天碧空之中。

我们拍照留影后,登上汉白玉石的台阶。
登祈年殿,要登上三组台阶。台阶的两边都是两层的圆环形的高坛。
祈谷坛,是由内、外两层环状高台垒成的。上层比下一层高约3米。每层高台边沿都是用汉白玉石块砌了围墙。围墙高约1米。围墙顶端均匀的分布着整齐的龙纹石柱。高台地面平整,平铺着大块的汉白玉地砖。整个祈谷坛高大而雄伟,威武而庄严。
登完三组台阶,就来到祈年殿南面的大门外面。但游客禁止入殿。大门外面已经拥满了游客,这是一个旅游团。
旅游团有导游讲解。我站在这群人后面的台阶下面,虽然看不见大殿里的情景,却恰好可以免费收听导游的讲解。
导游说:“祈年殿内,是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柱子是环转排列的。中间的4根柱子,叫“龙井柱”,高19.2米,直径1.2米,支撑上层屋檐;中间12根金柱支撑第二层屋檐,在朱红色底漆上以沥粉贴金的方法,绘有精致的图案;外围的12根红色檐柱,支撑第三层屋檐。相应设置三层天花板,中间设置龙凤藻井;殿内梁枋施龙凤和玺彩画。”
“祈年殿中间4根“龙井柱”,象征着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中层十二根大柱比龙井柱略细,称为金柱,象征一年的12个月;外层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征一天的12个时辰。中间与外面的两层柱子共24根,象征着24个节气。”这里就是古代皇帝孟春时祈谷的地方。
我想:祈年殿中的建筑物,原来是有这么多的讲究,这么多的象征物!寓意包涵了一年四季12个月12个时辰。一“年”的每时每刻都呈现在祈年殿内,设计建造者想得多么周全与完美呀!
我还想到:祈年殿也表现古代的帝王对天的敬畏与祈求!一国之君治理国家,实属不易,他们费尽心思,祈祷苍天保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国家繁荣昌盛。因而,我对封建帝王产生了敬仰之情,更对茫茫的宇宙苍天产生了敬畏之情!
听完导游讲解,我们沿着祈年殿外面宽宽檐下的石阶,环绕祈年殿一圈,又转回大殿南门的外面。
这时门外游人少了,于是,我由门洞往里仔细瞧瞧大殿里面的情景,并用手机拍照,以帮助我的记忆。殿堂的顶部是圆形的穹顶,非常豪华漂亮。主要是黄、红、蓝色的彩绘图案。尽管我不懂图案花纹的内涵,却感受到殿堂的华丽、辉煌、壮观。
这是参观祈年殿的收获。
(四)皇乾殿 回音壁
由祈年殿下来,直接去参观东侧的展览馆,仔细地观看了展厅内及墙壁上展品与图片,加深了对祈年殿的印象。
之后,带孩子去看回音壁。
回音壁是祈谷坛外面的一圈围墙。据说从前回音壁的墙面很光滑,有传音功能。如今墙面没那么光滑,失去了传音效果。但围墙里面有一圈黄铜护栏,工作人员对孩子们说:对着栏杆说话,在远处都可以听见。于是,带着好奇心,我让女儿仍站在原地,我与小孩转到后面。小孩对着铜护栏喊:“妈妈,妈妈!”。女儿在那一头回答:“安安,妈妈听到你的声音了!”。孩子非常高兴,连续大喊并与妈妈对话。我也乐起来了,我想这不是利用铜的传音作用吗!
边说边走,已走到皇乾殿了。我对着铜栏杆对女儿说:“我们已经转到后面的皇乾殿了。我们上大殿去参观了。”
女儿应答:“好的,你们去参观吧,我在祈年门旁边等你们。”
在下面向上看,皇乾殿外观构造也是圆柱形,也华丽、壮观,但只是单层檐顶,没有祈年殿高大。我拉着小外孙女,由一侧的台阶登上了皇乾殿。
因为天气太热,小孩突然哭闹着要妈妈了。我只好拉着孩子走马观花了一下,便匆忙走下皇乾殿,出去找女儿了。我没能仔细观看这个皇乾殿的内部构造与设置,是美中不足。
(五)祈年门
正是大暑天,热得我们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小孩子也受不了。全家人赶快走进祈年门内。
这个“门”不是普通的门,而是一栋数间高大的东西方向的房屋造筑。它座落在祈年殿的南面。“门”的建筑面积较大,内部很宽敞,除北侧有间商铺的小房子外,其余数间房屋连接一起,也没有隔墙,是一个大厅堂。堂内部通风很好。尽管“门”里面已聚满许多游客。但门中间仍然凉风习习,清凉拂面,站在门内十分凉快愜意。孩子进北边商铺去购买冷饮与纪念品。我找一处空地纳凉歇息。我不想离开这块淸凉之地。
休息约半小时,我们才由祈年门出来,沿着丹陛桥道径直向南而行。
头顶肆虐的骄阳,打开遮阳伞也无济于事。我们快步通过丹陛桥,到达南边的圜丘坛与皇穹宇。
(六)圜丘坛
我们登上圆形的圜丘坛,它的构造与祈谷坛十分相似,有所不同的只是圜丘坛上是圆形的平面,没有祈年殿那样高大房屋造筑。
这里就是古代皇帝祈天的场所!
圜丘坛上面圆形的台面全部是石板。四周有拦板。这个坛也是有上下两层,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的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
人们纷纷站在坛中心的圆石上留影,我和孩子也如此。我想这个圆心石板肯定是古代皇帝祈天时站的地方。站在此处,感受一下对苍天祈祷的感受吧!我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苍天啊,苍天,庇佑天下苍生平安吉祥吧!
圜丘坛外的东南,坐南朝北的是燔柴炉。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的燔柴炉,是皇帝每年冬至举行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的正位,这是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地方。
因为天太热,天坛的建筑物太多,孩子们嫌熟,不愿意继续参观下去了。主要的建筑物还有皇穹宇等都没去参观。但我看了导游说明,知道皇穹宇是存放帝王祭天时,使用的牌位等用品的地方,我们也没有走近参观。
我们返回丹陛桥。由北侧一组台阶下来,准备由天坛公园南门返回。
(七)古柏树林
但走下台阶,还是偌大的古柏树林。原来是在天坛建筑群的南、北两面,都是巨大的古代柏树林子!
古代柏树林,是天坛公园的又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公园里的古树林木面积很大,它占地25公顷,约占公园面积的八分之一。行走在古柏林中,没有那么炎热,反而凉快下来。
园内有介绍:公园有古树有3562株,其中侧柏有2335株。其余有桧柏千余株,还有少量的国槐、银杏、油松。
有趣的是,园内的每棵古树都挂有自己唯一的身份证。用不同颜色的标签,标注每株古树的树种、树龄、二维码。如果扫它的二维码,便可获得这棵古树所有的信息。每棵古树和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标签!它们都非常珍贵!
挂红色标签的是一级古树,它是树龄300年以上的古树。园子里一级古树有1147株;挂绿色标签的是二级古树,园里有2415株,树龄是200年左右的古树;挂蓝色标签的树龄是60年到100年之间树木。天坛公园古树也是分为等级的!
特别是园中还有树龄超过600年的九龙柏。有槐柏合抱,迎客柏、问天柏、卧龙柏等名贵古树。参观了这些古柏林木,让我大开眼界,不虚此行!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多次参观天坛公园。他念念不忘的是这里的古树名木群。他说:“美国可以复制出天坛的建筑,但怎能复制出具有500年以上树龄的参天古柏呢?”,这是基年格对天坛古柏树名林木的高度赞赏与评价!
不知不觉,我们沿着圜丘外面方形围墙南边的林荫大道,走出天坛公园的南门。
回头远望圜丘坛,我充满无限的敬意,挥一挥手,告别中华伟大的祭天之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