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原组诗《十个大词》阅读印象
傅元峰
在当代诗人中,孟原的个别性在于,他不是一位及物主义者。他的诗探讨了对个体进行再度抽象的可能:在诗里,“思想”的形象取代观念或其他作为哲学或宗教结果的“奥义”,成为诗语真正的载体。
孟原或有一些富有先见之明的深层思虑,比其他诗人更早预见了新诗及物理论的困境。这个困境可以描述为抒情主体育成的危机。如果不从文学语言的角度进行讨论,世界从来都不缺乏个别性。但是,当俯拾皆是的个别性与语言过程无关,当它们没有被“表达”这种主体意识唤醒,这时,仅仅寄希望于言语的结构功能所赋予的种种及物手段来实现语言的个性化救赎——依靠完全的技术手段建筑一个语言学范畴的“文学公共领域”,让汉语从知识或经验的他者中剥离,让它们从“众多”真正成为“每一个”——无异于痴人说梦。
确实,每一位从日常生活汲取及物养分的汉语诗人都应意识到这一点:不能假设日常生活是不死的;当语言在绝对的符号化中丧失生机的时候,日常生活守望语言并成为某种一劳永逸的庇护所。日常生活的类本质,导致它自身的一部分必然是语言的性状;在亚文化风格谈论时,它甚至直接是文本达成。尽管如此,在可见的语言匮乏中,白描生活诸事作为当代诗人用于语言救赎的及物手段,仍然在为汉语虚拟的文学性续命。
孟原是后非非的代表诗人之一,与大多非非或后非非诗人一样,他的诗深藏了介入态度,努力远离日常生活,以求创建另一精神的具象维度。他很少借用质朴的新闻叙事或古老的白描术,因此,很难在他的诗中寻求情节丰富的叙事类奇观。但孟原的诗语调丰厚,简短而缓滞的语流将沉思者的姿势显现出来。这值得称赞。不仅是诗,促成任何文类文本语言生成的,总是充满生物性的陌生情感。在一首诗中,如果依靠叙事形成的戏剧性不能被有沉思能力的抒情者的奇特语调置换,诗将最终成为某种可复制的媒介产品。孟原不这样做,他不愿在日常生活的沙滩上拣选神迹,而是在诸多仪式中争夺营构的权力,以求在话语形式上陷入一名司仪的孤独。
在汉语的使用者服膺词典的时代,作为话语公约的“大词”是诗人公认的腐朽之物。诗人在一首诗中使用大词,需要耗费很多语句的抟造才能让它融入诗语,这个过程甚至是你死我活的搏杀。孟原组诗《十个大词》的创作本质上是一种“诗语的自杀”。在汉诗的及物风俗中,大词使他的每一首诗都是悬空的,在及物的庸俗诗学中,这些诗成为吊挂的众矢之的。
《镜子》一诗用历史和现实的悬想塑造了一位持镜者。在整个关于时间的仪式中,“我”作为现实一员的历史镜像被展现出来,因此,“破布”的词义在这个隐秘的对象化过程中有所再生。人们读这首诗也许会努力寻求观念,但“破布的擦拭”这一仪式细节的语义增殖所产生的抒情形象更加重要。在“思想”和“个体情境”中间探索通道并把它作为勾勒思想姿势的手段,是孟原这组“大词诗”的共同特征。“舌头卷进/那旷野的黑洞”(《思想》)这句诗表明了个体与一个庞大的象征空间的不对称关系,可视作孟原融合个体感受的私密空间和大词的公共语义空间的一个案例。这种做法或可描述为,一个人携带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无物之阵争取了一种貌似不可能实现的平衡;因而,在意识形态的荒原上,飘荡着来自个体内室的灵魂披风。
这些宏大概念不仅仅取道历史情境,有时也来自有哲学色彩的纯然玄思。《水洗》的思辩是开阔的,但只有最后形成的徒劳浣洗作为思想形象才成其诗性。读《水洗》能得到的属诗之物是关于“洗”的节奏和语调:简洁质朴之外的缠绕,彻悟之余的迷思之乐,有序推进的意外跳跃,这些构成的情感形象作为语词似另有表达。至于具体是什么,有待辩识。《循环系统》的意象如果没有最终成活,那么,不断列举的事项就只能在这个“循环系统”中空转——如果它们只是空转,还有被表达的必要吗?毕竟有令人艳羡的先例,在策兰的《死亡赋格曲》或毕肖普的《六节诗》中,空转的事项不断解放出语言,结构了新的景观。语言在旋转中飘落和下沉。为孟原的这类诗建立超验的逻辑,不如用四川话来破译它们。方言的下沉语调另外构筑了形象,形成在梦境之下的新的地方性。《定义》一诗可以看作对这组诗绝佳的诗学取样:
我在事件的
背景运动中
跌倒起身
喊出励志
那几两精神
被一个“崇高”
压得死死的
我抠出
光中妩媚
我已被
划定归属
在无所不在的宏大建构中,“我”的处境无疑是公共性的绝对成果,个体姿势对共同体的抗拒不是由事项、而是由语词形象来完成。语词的奔逃是令人震惊的:它们从普遍性中令人惊讶地出走,不具有乐观的目的,但它们的出走瞬间属于历史惯性之外,个体被出走的荒谬和虚妄完成了。
正是因为出走解构了“崇高”,这个出走才是崇高的。在当代,复写失败的诗人已经被归类于某种永恒的历史客体,对比宏伟的历史言说,他们的崇高美学最终在语言的意义上没有走出半步。但非非诗群在商榷中的诗学分蘖,似乎顽强说出了崇高感在汉语中的多种路径,诗作也有多重质地,甚至看起来互相敌对。无论在哪一个流脉上,无论是上升还是下沉,个体确实被他们以令人赞叹的声音的多样性托举出了公共性话语的泥沼。孟原在《精神》一诗中的书写,让人看到了后非非的一名诗人对至少两种个在方式的承认。在我看来,这是精神谱系化、而非精神涣散的可喜兆头。退一万步说,如果真的如抒情者所说,思想者精神已死,那么,至少墓碑可用同一块:
为语言而抵达现场
被抛弃的独立者在抵毁物质内部
永恒的运动,超思的状态无穷
感情潜行在深度的海水之中
苦难与挣扎自由的彷徨,描写了
世界之外------
生的过去和我们即将到达的未来
我们存在时间与时间的对峙中
……
我们的精神是我们一生的疾病
这是我们所奉献

傅元峰 :山东临沂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中国当代诗歌等,著有《景象的困厄》《寻找当代汉诗的矿脉》等。
附:孟原组诗十首《十个大词》
镜子
搬走镜子
时间中的古老
那些双膝跪过
皇帝的奴才
含着玻璃
和刀片苏醒
一种复活仪式
正在效仿
杆子上的旗帜
整洁迎风
我反复用
手中的破布
擦这面镜子
思想
蛇形之地
我于它
腰之襁褓
曲折迂回到
利空的思想
罐子里的蜜糖
舌头卷进
那旷野的黑洞
嚼碎并排挤
人类最后的粪土
历史
石头上
青苔时光
唯一的世界
单色绝决
一双艺术的手
仿造纹路
相似人间表现
白昼穿插进去
和露出来
有本质属性
黄昏昏沉
一轮明月
清理不了
千年的污渍
水洗
流水洗身
这样洗
云的洁白
白色污浊
鱼的打浪
也没有散开
沉下去,那么白
水的颜色
哪里去了
水洗着水
多徒劳,多误解
循环系统
光已藏身
黑色隐隐作痛
鼠窜,谷物崭新
专属居民
渡槽中的流动
涉及一条鱼的渴望
如我梦中的感觉
水草应该是青绿
它的意义
不在于分类
如果藻类
我卧床中央
不再有梦的两岸
这黑境之地
是我们借助的
循环系统
只利于收集
和储存光明
定义
我在事件的
背景运动中
跌倒起身
喊出励志
那几两精神
被一个“崇高”
压得死死的
我抠出
光中妩媚
我已被
划定归属
孤独
掠空的鸟鸣
这声音的火苗
收拾起来,足够
挽回自己的失落
试试其中那轻
有握住暴烈
和季节之感
我喉咙湿润
不具备沉默的胸腔
但蓄势待发的洪亮
逐渐偏僻
我抬头看去
只有残音剩了下来
替换我自言自语
意象
旧镇断口
屋檐翘角挑起的兽
并不能走,落日移动
兽已不是它的前身
刹那柔肠,啃掉
巨大落日色彩
命运
我是行距中
穿过的客人
应邀而来
在句子的末端
停顿喘息
再沿自己的韵脚
返回。面对
并排倒下的字词
陷入白色的方格
被盯死,看牢
沦为字的囚徒
如果,我
像诗一样读
他们马上站立
个个精神起来
这些词句,并不知道
自己已是诗的命运
精神
为语言而抵达现场
被抛弃的独立者在抵毁物质内部
永恒的运动,超思的状态无穷
感情潜行在深度的海水之中
苦难与挣扎自由的彷徨,描写了
世界之外------
生的过去和我们即将到达的未来
我们存在时间与时间的对峙中
否定毁灭否定的结束这是我们所贡献
为语言而渗透力量
去思考埃及的神话来搅动心灵
或借一双巨大的手去涂写大地,
我用激情回答上帝愤怒时的狂暴与安详
我们的精神是我们一生的疾病
这是我们所奉献

孟原,1977年5月生于四川安岳。现居成都。


鸿山 . 玉和祥杯首届南方诗歌奖继续征稿
《南方诗歌》2021年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1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2-3月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4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5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6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7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8月总目录
《南方诗歌》2022年9月目录
草 树:站在光的浩瀚中
吴乙一:我离开过灵魂(组诗)
王长征:诗经笔记(12首)
“四川诗人”金指尖:对于回声,我只负责肯定
杨碧薇:谈谈腰,谈谈寸铁
倮 倮:虚度光阴(组诗)
汪剑钊:美好的闪烁,世界的幻相
孔兴民:月亮只有半个,黑夜依然完整
西域:原谅世上所有的曲终人散
宫 雷:语言拉开透明的胶卷(10首)
雨 田:在黑夜每跨一步都是抵达
“品鉴”:傅元峰&孟原|崇高感的个体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