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时中秋
文ll朱学钊
人逢佳节倍思亲。中秋来临之际,家家备酒置菜,螃蟹龙虾,山珍海味,致力味美。月饼五花八门,尽善高档。这时不由想起儿时中秋。
依稀记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盼中秋胜于盼过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小时候,满目疮痍,农村家家生活艰难。省吃俭用,只有中秋这一天,才能奢侈地、慷慨地杀一只小公鸡。父亲抓住一只小公鸡,二斤来重。碗中放半碗水准备给公鸡放血。鸡子扑翅蹬腿,垂死挣扎。父亲则摇着鸡子,口中念叨着:“鸡子鸡子你莫怪,你是养家一碗菜。”公鸡似乎明白了报答养育之恩、舍身取义的道理,于是公鸡不再反抗,慷慨就义了。姐姐拔下鸡毛夹在书中当宝贝收藏,留着做毽子。妈妈烧水拔毛解剖,连肠子也不放过,剖开刮尽留着食用。
买不起月饼,妈妈自己做。芝麻馅的。先把芝麻放锅中炒一下,然后用擀面杖辗碎。那时糖很紧张,买不到,要供应票。也不知妈妈从哪里翻出半碗白糖(藏在哪里我竟然不知道),和芝麻粉拌在一起。我抓一把塞进嘴里,那个香啊,那个甜啊,无法形容。当小姐向前凑时,妈妈不让抓了:“不能吃了,再吃不够包了。”虽然没抓,也没做出几块,还是做了些没馅的。没馅的也挺香,扑鼻地香。
敬月亮要水果,我们没有钱买。不过我家屋后有棵大枣树,哥哥爬到树上拼命地摇,我们在地上捡,捡了半篮子。
皓月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照在我们喜洋洋的脸上。我们挑了一盆又大又圆又红的枣子放在供桌上。父亲像玩魔术一样拿出两个石榴,母亲挑出几块漂亮的糖饼放在供桌上。爸爸燃上三柱香,哥哥点起一串小鞭,这庄严、神圣的一刻终于到来了!
爸爸双手合十,口中虔诚地念叨着:“感谢上天赐于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端上饼和馒头放在香案前:“感谢月老让我们日子像月饼一样圆圆满满。”端上大枣:“敬您一盆大枣,祈求月老为我儿子牵线搭桥,保佑早生贵子”。端上石榴:“保佑我家添丁进口,像石榴一样多子多福!”
那些供品月亮根本不屑一顾,都留给我们吃了。妈妈将两个石榴分与我和小姐。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公鸡宴。爸爸说喜欢吃鸡头夹走了。妈妈说喜欢啃鸡爪,哥哥夹给她了。剩下的被我姊妹几个连同青菜粉丝狼吞虎咽,一扫而空,连一滴汤也没留给爸妈。韭菜豆腐倒是被爸妈吃了不少。至于几块芝麻馅糖饼,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分了两块。爸妈吃了实心的,说压饿。
晚饭后,爸爸又讲了重复多少年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子虚乌有的天方夜谭,然后带着美好的祝愿进入梦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