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醒
岳阳市区说大就大,说小也就几块熟悉的地盘子。从南往北算,就奇家岭、花板桥、四化建、五里牌,从北往南算,也就解放路、东茅岭、五里牌。我喜欢适中的地方,双方相约、赴约、折衷、互不吃亏。麦欣尔,就这样一声不响地走进了我心里。
独特的地盘环境,当时,除去老城与新区,五里牌是最适中的地方。好友冯伟年轻有为,精明能干,选了个五里牌尚方宝地,开了个众人企盼的驿站——休闲茶楼,不愧是行家里手,店名亦算有人情味,美名曰:麦欣尔……

五里牌居城中,印象尤为深刻。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城大厦”到岳阳晚报上征名,就是我信口开河取的名字。那时候,我年轻气盛,喜欢操空头心,心想,五里牌地处岳阳城市中心,许多商人大多好大喜功,那时赏金打出的口号是万字号,我信以为真,拿回当天报纸,想想已有的几大名厦,什么国际大厦、九州大厦、商业大厦,一个劲地只港大。脑际里立马闪出一个“城中城”的念头,几经琢磨,干脆就取名叫“中城大厦”吧!既符合商人想要的“大”字,又涵盖了城市的城字,花了八分钱的邮票将名字寄了过去。但没想到的是,细心的商人将“城”字改成了“诚”字,我得了个邮寄到家的彩色纸质带电子铃的音乐奖品,老爹掲开硬纸壳,那声乐优美动听,几顆闪亮的白珠子,扑闪扑闪地发着红色亮光,爹双手似乎有点颤抖,激动地说,认得几个狗脚板,还得了奖呢!征名方为略表参与取名有功,商家又来函件,盛情邀请我某月某日恰饭、喝酒,我全当废话不予理睬。也受此影响,加之牙老子不明原委,一旁刺激,我如吞吃了苍蝇,我对五里牌可谓敬而远之。既便以后约人,我也离“中诚大厦”远远的,与对方说,你就来五里牌转盘里处吧。

时过境迁,然工作关系,原本城区就那么点地盘,长年累月你不去或路过那里是说不过去的。我对五里牌那点事也渐渐淡忘。
于是,在日常行程中,又总巴望岳阳五里牌有个落脚点,十二年前的一天,我侧身发现墙角处有个金黄色的“麦欣尔”招牌,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当即亦动了心,去了,整个场地还有那么点休闲氛围与娱乐气场,室内整理得干干净净,摆布也还像模像样,墙纸简装,超凡不俗,没想到的是虽喝过几次茶,竟然不知主人是谁。

一日,有岳阳几位诗人约我去五里牌,说去你郭镇老乡冯伟那里小聚。原来他们比我还熟悉,我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郭镇冯伟也是老熟人,难道他还在岳阳抢了个好地盘子。双方都问去那里去坐合适?谁知,俩人不约而同地说,就去麦欣尔吧,我的印象是那里适中,还整洁。先前赶到的我站在麦欣尔墙角下,不停地与朋友联系,催促他快来拿主意,连问冯伟在念里?

谁知,他来后,生生地一句,你不是站在冯伟的店子下面么?我才抬起头又浏览了一圈招牌,方知冯伟就是麦欣尔的主人。那一刻,麦欣尔烙印在脑子里,自此挥之不去。
侧墙通道,径直上,通道宽敞,比那些小茶坊多了几分活力。穿街走巷,真要选位置落脚,侧向入店是最佳的,一是穿行行走安全,二是街台比巷口高出几十公分,各走各的,人车分流,丝毫不惧怕巷子里突如其来冲出个什么骑手,真要到五里牌谈事会客,首选之地还非麦欣尔莫属,朋友这样港,我也有几分认同与自信。

三到茶楼,四次光顾,冯伟露头了,灶门口的小伙子,拍着口袋上烟递火,气场也活跃了,惊诧之余,连声惊呼,不敢想象,曾经羞羞涩涩的青涩小伙子也进城开店了。我接过服务员递过来的菜谱,点了几个家乡带辣的菜单子顺手又递给了诗词楹联协会的许会长,招呼他看着办。

之后,我来五里牌麦欣尔的时间多了起来,更何况那落脚点还是俺郭镇人开的茶楼驿站。加之,我还有午休的习惯,严寒刺骨的冬天,滚烫如火的夏天,我都会蹲在他的店子里,找几把皮椅子一拼,躺在最隐形的大墙一侧,那舒服劲儿就甭提了。冯伟人也爽快,哥们义气重,来了熟人几乎就是八辈子恰了雄鸡血酒的亲兄弟!老婆贤惠,细声细气,十几年前,她在郭镇街头开店、打字已小有名气,曾帮我打过不少资料,人文文静静的,细心得像个秘书样……

来五里牌办事,朋友相约聚餐,几乎毫无悬念,来麦欣尔吧或去麦欣尔吧!人到了五里牌,几乎喊错了名字都是麦欣尔……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