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强先生在挥毫
人生是不断向前的,也应该是积极向上的
“上、止、正”三字出自《易经》,意思是指在人的一生中,要积极向上,不断地超越自己;在求上进的过程中,要懂得适可而止;在人生道路上要走正道,不要走偏道。
因为“止”比“上”多一画,“正”比“止”多一画,所以“上、止、正”常被引申为:人生是不断向前的,也是积极向上的。
上止正 李桂强书法
“上、止、正″三字的诠释,具体来说就是三的话:
第一句话是积极向“上″
“上”者,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对所认定目标始终如一地执着追求。一个人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努力向上,“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俗话说得好,“地不耕种,再肥沃也长不出果实”。从呱呱坠地起,每个人几乎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后天努力不一样,便有了好差、先后、强弱的差别。浑浑噩噩的生活不值得过,人生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行稳致远;只有不断历练,才能愈发成熟。发愤图强,精进不休,可以使我们的生命更充实,人生更有价值。
但是,所有中国人没有一个不从小就求上进,全世界找不到像我们一样,不管到哪里都是求上进的,从3岁入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到了工作岗位,每日每时都在争上游,争优秀,争第一。
李桂强在挥毫
第二句话是适可而“止"
上字上面加一笔竖,就为止。“止”者,知止,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增广贤文》有云:“知止常止,终身不耻。”知止,意味着心中有度,懂得节制欲望、控制本能。把握不好度,健康会在大吃大喝中受损,名节也会因贪占侵吞而受辱。知止,也意味着心中有界与戒,哪些朋友不能交,哪些地方不能去,哪些东西不能拿,都要讲纪律、有分寸。朱熹有言:“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知止,是成功和失败的分水岭,守住道德底线,不越法律红线,便可以筑牢成功的围堰。知止的关键在于清醒,意念清醒才能克制私欲,从不逾矩;志向清晰才会志之所驱,不受干扰。
这个止非常重要,因为止不住冲过头,那就完了。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一路求上进,有足够的时间吗?有足够的精力吗?其实很简单,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在李桂强书法作品前留影
第三句话是人生当“正″
止字上面加一横,就是正。“正”者,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社会以光明。对居官从政而言,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比什么都重要。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散。
诚然,人无完人,人的最高追求是完美,要止于至善。这个至善就是正,这个正也叫作道。我们说一个人很上道,就是从上到道。但是这当中经常会出差错,会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时调整,不断拉回来,这就叫人生。
“上、止、正"这三个字,都只差一点点而已,一个上加一竖就变止,止上面再加一横就叫正。凡是中国字,有上面一横下面一横的,都告诉我们,上面那一横叫作顶天,下面这一横叫作立地。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然后终结就是一个“正”字。做人就要顶天立地,堂堂正正。
上进、知止、守正,代表着人生的起点、拐点和支点。起点要高,拐点要慎,支点要牢,三者互为砥柱,互为护佑,一环环紧扣起来,人生画卷展现的才会是绚丽图画,而不是污淖或者凌乱。如果把人生看成一辆驶向未来的列车,“上”好比油门,加油提速完全由自己来控制,速度上去了,就可以更快地抵达终点;“止”好比刹车,危险时刻如不当机立断、紧急制动,结果就会车毁人亡;“正”好比前行的方向。
李肖华大姐赠送其新作《闲庭笔韵》
(阿牛哥)
责编:陈平